以下是含有李國鼎的搜尋結果,共225筆
中國成功工業化和資訊化是本世紀最重要的大事。被挑戰霸權的美國因此極力產業鏈去中化,這反加速中國產業升級,讓台、日、韓感受被替代的威脅。汽車業是日本第一大經濟支柱,占日本GDP的8%。但中國今年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結果,日本於2022年創紀錄地有高達162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其主因是日本原本對中的巨額順差因技術優勢消逝而消逝。
前言:《新大學》總編輯何步正要我為其計畫年底出版之《新大學》「文集」寫一篇序言,由於張俊宏、許信良、甄燊港等於2017年11月12日發起創刊的《新大學政論網站》(《新大學》),在理念上接續民國57年(1968)年元月創刊的《大學雜誌》,因此我需要閱讀當年的相關資料。而在研讀的過程中,發現整個1970年代,是國民黨來台後經歷最顛簸的十年,因此認為有意義和讀者分享筆者重新回顧當時國民黨主政的困境以及選擇因應的作法而帶來種種的問題。
台北市文化局委外經營的李國鼎故居,附近指標遭民眾抱怨標示不清,讓人無法順利抵達參訪。北市觀傳局回應,最晚會在10月初改善完指示牌;文化局補充,李國鼎故居營運合約將在2025年到期,正在辦理修復及再利用計畫,未來會調整此處營運方向、展示內容,以重新活化古蹟。
前新加坡外交部長楊榮文今天表示,臺灣在政治上說「維持現狀」會較為容易,但現狀實際上是不可持續的。一旦台海發生戰爭,美國若派兵就是實質上和大陸交戰,因此屆時台灣只是一個可以被犧牲的棋子。他呼籲台灣以「一個中國人的邦聯」來詮釋「一個中國」,作為導向最終和平統一的漸進式過程。
兩岸關係緊張,前副總統蕭萬長今天以當年在兩岸爭取加入WTO的前身GATT之際,他與大陸代表李嵐清的互動為例,因為當時建立一些互信,中國大陸並未在我們爭取加入WTO過程中刻意杯葛,之後也分別成為會員。他認為,兩岸要先放下成見,相互溝通,才可能建立互信,也才可能為未來找到新的機會,新的出路。
中美持續戰略競爭,哈佛大學教授奈伊(Joseph Nye)昨指出,美國對中策略是「競爭性的共存、合作性的對立」,當前雙邊關係如同一戰前的歐洲,應要避免衝突升溫。他也認為,若台灣沒有激烈的台獨意圖,沒有道理無法維持和平現狀。
在愈發紛亂起來的世局中,想起刻正在台大圖書館展出的「回眸俞大維」,內心有很深感觸:今之國士安在?若有國士,對時局奈若何?
在愈發紛亂起來的世局中,想起刻正在台大圖書館展出的「回眸俞大維」,內心有很深感觸:今之國士安在?若有國士,對時局奈若何?
台積電為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創辦人張忠謀提出的半導體代工路線,殺出一條血路,有網友好奇張忠謀在創立台積電之前,與台灣的淵源並不深厚,好奇為什麼當初張忠謀願意來台灣創立台積電呢?話題引起網友們熱烈討論,許多人點名李國鼎是關鍵人物,就連張忠謀也多次感謝李國鼎願意相信他。
中國科技大學今(1)日舉行校長交接暨就職典禮,由董事長上官永欽監交,新任校長陳振遠接下印信,就職接任中國科技大學第十一任校長。
欠稅欠到下一代的還有,個人欠稅大戶第四名、有「台灣蕈菇之父」封號的林天財,欠稅金額9.59億元。林天財出生台中霧峰,他研究培養出「台灣高溫洋菇」,促使台灣在50、60年代成為世界上洋菇出口第一大國,為我國賺進了不少外匯;不過在他人生晚年屢屢登上新聞版面的卻是欠稅及父子不合等負面新聞。
蔡政府不知民間疾苦的推動非核家園能源政策,原先信誓旦旦的說不調漲電價,也跳票漲價了,其實用天然氣來發電,電價上漲是必然的。
台灣玉山科技協會、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長風文教基金會於今(16日)舉辦2023國鼎論壇,以「誰是下一個護國神山?」為題,邀集產學研重量級專家從電動車、人工智慧(AI)、生技醫療、電信6G及儲能電池等五大領域進行探討,尋求台灣下一個核心產業。
「備戰才能止戰」聽起來很有道理,問題是台灣憑什麼備戰?
「備戰才能止戰」,聽起來很有道理,問題是台灣憑什麼備戰?
俄烏戰爭未止、中美台空前緊張、全球化未死,但以往面貌已惘然,現在是本世紀最重要的關鍵時刻,各國都在拚經濟、拚科技,一位經常來往兩岸、東南亞的創投家,在一次討論會中嘆道,「每個國家都有個李國鼎,台灣的李國鼎在哪裡?」
俄烏戰爭未止、中美台空前緊張、全球化未死,但以往面貌已惘然,現在是本世紀最重要的關鍵時刻,各國都在拚經濟、拚科技,一位經常來往兩岸、東南亞的創投家,在一次討論會中嘆道,「每個國家都有個李國鼎,台灣的李國鼎在哪裡?」
本來該在去年底或今年初公布的2023年我國經建目標(或國發目標),迄今仍未公布,經建目標指的是政府循經建計畫以提升經濟成長,穩定物價,降低失業的目標,通常會有較高的期許,以敦促相關部門施政,增進總體經濟的動能。
張忠謀在美國工作多年之後決定前來台灣發展,的確事先沒有人預料得到。如果張忠謀在1984年沒有從通用器材公司離職,他應該不會到台灣來,1987年也不會有台積公司的出現。如果他不到台灣來,他仍可能會開創一家晶圓代工廠,但地點或許會在美國。
ChatGPT橫空出世,這個由Open AI所開發的聊天機器人,透過自然語言處理的人工智慧模型,讓使用者透過文字輸入提問,可自ChatGPT獲得答案;經網路推波助瀾與媒體大肆報導,2個月用戶數飆破1億人,夯爆全球,一舉威脅搜尋引擎龍頭Google的優勢地位。連國科會也說,要邀請民間業者參與共推台版ChatGPT以介接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