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李忠翰的搜尋結果,共32筆
大陸製造業景氣加速收縮。5月官方製造業PMI下滑至48.8,較上月繼續惡化,衰退幅度進一步放大。市場原先預期5月PMI有機會較上月邊際縮窄降幅,但實際數據反映景氣正在加速轉弱。今年以來經濟出現好轉,主要依賴去年壓抑後的釋放,但內生動力還不強,需求仍然不足。尤其當前期積壓需求弱化後,景氣動能面臨後力無繼的狀況,使得供、需雙方表現偏低。
大陸經濟在解封後加快修復,製造業和非製造業PMI均回到50之上。3月份製造業PMI為51.9,保持在近年的高水準。疫後製造業率先修復、景氣持續高位,主要來自內需支撐。其中,生產和需求均處於景氣擴張區間,企業持續增加採購,連續兩個月處於近兩年的最高水準。
大陸經濟景氣仍在逐底階段。自11月以來,大陸境內疫情爆發,單日新增病例接近2022年4月水準,11月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進一步回落至48。其中生產和訂單狀況同步走弱。另此輪疫情波及面廣,物流運輸有所受阻,產業鏈供應鏈運行放緩。而房地產市場尚未恢復,使製造業景氣更加疲弱。
大陸經濟景氣仍在築底階段。10月大陸官方製造業PMI下滑至49.2,再度降到50榮枯線之下。觀察分項,供需雙雙走弱是製造業PMI回落的主要原因。疫情散發下,製造業產銷不暢。疫情衝擊最直觀的表現是10月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再度回落,連續四個月下滑。物流不暢使得工廠出貨變得困難,使在手訂單低位回落。面對出貨難問題,企業多選擇放慢生產節奏,並適度調低後續產銷計畫。
大陸經濟景氣尚未出現回穩的跡象,2月分官方製造業PMI上升至50.2,儘管保持在50之上,但結構不穩。製造業PMI小幅回升,主要原因是內需改善,但表現偏弱,顯示經濟仍處於恢復期。從細項觀察,新訂單指數回升,重返景氣區間。在價格方面,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均明顯回升。
大陸經濟景氣尚未出現回穩跡象,1月份官方製造業PMI下降至50.1,儘管保持在50之上,但結構不穩。春節期間雖然各地宣導「就地過年」,但從人口流動的強度來看,2022年「就地過年」的力度要小於2021年,減少對生產的提振。另一方面,內需仍未出現好轉,PMI新訂單指數下降到50以下。外需層面,PMI新出口訂單雖然小幅上升0.3%,但也落在收縮區間。在外需逐漸下行,內需未有起色的情況下,偏低的需求恐進一步壓抑生產。
大陸經濟景氣出現回穩跡象,2021年12月大陸官方製造業PMI再次回升0.2至50.3,受惠於政府大力保供穩價的政策,供給和價格兩大壓制因素雙雙放鬆後,製造業帶動加速復甦,需求也慢慢回來。改善主要來自新訂單指數的延續回升,且消費內需呈現出一定程度的恢復。但出口開始出現疲弱的跡象,12月新出口訂單指數小幅回落0.4至48.1,2021年強勢的出口動能是否能延續到2022年,仍要重點觀察。
大陸經濟景氣出現企穩的跡象,11月官方製造業PMI為50.1,較上月回升0.9個百分點,重新站上50大關。受惠於政府大力「保供穩價」的政策,供給和價格兩大壓制因素雙雙放鬆後,製造業帶動加速生產動能。分行業來看,中游裝備製造業生產強勢反彈,以及汽車產業鏈的改善是結構上的兩大亮點。雖然新訂單指數回升0.7個百分點,新出口訂單指數回升1.9個百分點,但兩大訂單指數仍處於收縮區間,景氣復甦的可持續性仍需要觀察。
大陸經濟景氣復甦動能減弱,製造業連續兩個月進入收縮區。10月份中國官方製造業PMI為49.2,比上個月下降0.4個百分點,處於2017年以來同期的最低水準。值得關注的是,4月以來PMI從高位持續回落,且近兩個月連續位於收縮區間,顯示景氣度進一步減弱。
大陸經濟景氣復甦動能持續減弱,製造業進入收縮區。9月官方製造業PMI為49.6,較8月回落0.5個百分點,跌到50以下,其中新訂單指數和新出口訂單指數回落,顯示需求放緩。近期部分區域為完成雙控目標,陸續採取限產限電措施,生產指數明顯下滑,落入緊縮區間。
中國經濟景氣復甦動能持續減弱,製造業擴張進一步放緩。8月官方製造業PMI為50.1,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創下2020年3月以來新低,顯示製造業擴張繼續走緩。其中供給和需求兩端均出現不同程度回落。生產指數較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主要受到內外需回落、高耗能產業限產的影響。需求方面,新訂單指數比上月回落1.3個百分點,市場需求有所下降。
中國經濟景氣復甦動能持續減弱,7月製造業PMI較6月回落0.5個百分點到50.4,雖然連續17個月位於50以上,但趨勢向下走弱。生產和需求端均有所放緩,新訂單指數回落0.6個百分點,內需景氣再度走弱。而生產回落0.9個百分點,可能與水災、缺晶片、限電等因素有關。細分行業中,景氣度高的行業僅有通信設備、醫藥製造、金屬製品等。
中國經濟景氣復甦動能減緩,6月製造業PMI為50.9,較5月回落0.1個百分點,但保持在擴張水準。行業間景氣分化明顯,消費品製造業復甦加快。受市場需求回暖及年中促銷活動刺激,消費品製造業指數升至近期高點,供需兩端擴張均顯著加快。
中國經濟景氣持續復甦,5月製造業PMI為51,較4月回落0.1個百分點,但仍位擴張區域。前期部分原物料價格暴漲的負面影響開始顯現:原材料價格大漲而產成品出廠價格無法轉嫁,成本上升導致製造業供應能力面臨壓力,這也是原材料庫存指數下降和生產指數受到抑制的主要原因。
中國經濟景氣持續復甦,4月製造業PMI為51.1,較前值回落0.8個百分點,但仍位擴張區域。消費和製造業投資增長動能依然較強,結構改善明顯。房屋和汽車銷售年增速繼續明顯增加,反映出內需恢復較好,加上外需強勁拉動,因此4月經濟景氣保持上行趨勢。
中國經濟景氣加速復甦,3月製造業PMI為51.9,高於前兩個月,顯示春節後景氣持續增溫。從海外景氣指標來看,全球經濟持續向上修復中。如韓國、越南3月的出口繼續保持高增長。美國、歐元區PMI繼續上行。其中德國3月PMI上升至66.6,是有統計數據以來的新高。從歐美日的消費信心指數、投資信心指數看,未來趨勢可望保持上行。
中國經濟景氣持續復甦,1月中國官方製造業PMI指數51.3,連續11個月處於景氣擴張區間,表明中國製造業景氣度仍較高。雖然建築業和服務業景氣度有所回落,其中服務業回落幅度較大,但製造業、建築業、服務業PMI仍均處於景氣擴張區間,因此中國經濟增長態勢或許受到疫情反覆拖累,但拖累幅度算是有限。
中國經濟增速回升仍在加速當中。11月出口年增速從8月份的11.4%上升至21.1%,達到近兩年的最高水準,表現優於市場預期。由於歐美近期肺炎疫情再度失控、擴大範圍封城以及庫存水準偏低等原因下,疫情防護產品、家電和家庭用品出口均出現強勁增長。較強的經濟復甦也在PMI和PPI的趨勢看到一致的結果。展望未來,受益於美國需求強勁、中國供給改善且全球其它地區無法在出口方面取代等原因,預計中國出口的強勁勢頭將保持不變。
上周「東協10+5」簽訂「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對中國經濟將有長遠正面影響,尤其在戰略上的意義。以目前RCEP的15個國家占全球30%的人口和近30%的GDP,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自貿區。在RCEP架構下,中日貿易關稅將大幅縮減,中韓也將進一步便利關鍵領域貿易。在中美貿易摩擦短期難以緩和下,中國與其他亞洲國家深化商業與加強科技合作的重要性更顯重要。根據研究機構測算,RCEP可望帶動成員國出口增長多一成,從而抵消約三成貿易摩擦帶來的負面影響,達到降低對美國的依賴程度。
中國經濟景氣持續擴張,9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上升到51.5,顯示疫情之後供給與需求恢復正常。加上海外疫情尚未舒緩,造成供給缺口,更加依賴中國的製造專長,使中國經濟增長動能加速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