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李秉傑的搜尋結果,共49筆
富采控股(3714)5月31日宣布高階人事異動,經董事會決議,李秉傑將卸任董事長暨總經理職務,並由友達董事長彭双浪接任董事長暨總經理一職,此人事案即刻生效,富采正式進入彭双浪時代。
富采(3714)聚焦次世代的顯示、車用、感測、特殊照明等高附加價值的應用,董事長李秉傑強調,憑藉著Mini LED量產經驗,提前規劃Micro LED廠房以及設備,初期鎖定大型顯示螢幕、高階電視、穿戴裝置(小尺寸)應用,並投入汽車顯示以及AR、VR前期開發。
富采24日上傳的董事候選人名單替人事布局投下震撼彈,友達董事長彭双浪將出馬角逐富采董事,而李秉傑、隆達董事長蘇峰正均不在名單上。
富采董事長李秉傑24日表示,Micro LED趨勢已成形,預計2024~2030年間,TV、穿戴裝置、汽車、AR及VR可望陸續導入,未來晶電主攻Micro LED晶片,錼創負責巨量轉移,晶電第一條Micro LED試產線可望於明年第一季送樣。
富采投控(3714)股東會,會後採訪董事長李秉傑指出,第三季營運可望回溫並優於第二季,今年營運力搏與去年持平,甚至成長。
富采(3714)董事長李秉傑31日表示,IT產品需求疲弱,加上大陸多地封城管制衝擊,影響藍光LED產品稼動率,「富采4月的獲利尚可,5月、6月影響卻很大」,李秉傑沒有回應第二季財測是否下修,但預期全年度營運仍有機會持平於去年。
LED廠鼎元(2426)舉行股東常會,進行董監改選,富采(3714)拿下3席董事,並且由亮點投資代表人、富采董事長李秉傑當選董事長。感測元件需求旺,鼎元今年以來產線滿載生產,今年前五月營收13.22億元,年增42.29%,下半年6吋新廠加入,可望推升業績表現。
LED廠鼎元(2426)舉行股東常會,進行董監改選,富采(3714)拿下3席董事,並且由亮點投資代表人、富采董事長李秉傑當選董事長。
鼎元月31日董事改選,富采預期將拿下三席董事席次,市場預期,鼎元新任董事長可望由富采董事長李秉傑出任,而交棒經營權的鼎元創辦人傅佩文,手上將近9,000張的鼎元持股將繼續持有,不會因解除董事職務而售股。
鼎元(2426)今年進行董事改選,8日董事候選人名單出爐,其中富采投控(3714)相關公司一舉拿下三席,其中一席為富采(3714)董事長李秉傑,今年鼎元董事席次從九席降為七席,從被提名董事候選人名單來看,富采可望拿下鼎元近半董事席次。
富采投控(3714)去年因提列壞帳、一次性資產減損及匯損等業外衝擊,導致全年大虧逾一個股本,然從去年第四季開始晶電、隆達的稼動率攀升,晶電毛利率睽違六個季度之後首度翻正,目前四元LED、藍光LED稼動率仍維持在80%以上高檔,大陸也接近滿載,經營團隊盼2021年繳出損平成績單。
富采(3714)6日掛牌上市,隨著mini LED今年開案量大增,晶電今年過年產線不停機,加班的情況為2009年以來罕見,公司高層對mini LED前景釋出樂觀看法,激勵富采掛牌首日以跳空漲停開出,以91元一價到底,逾2萬張買單高掛,市值一舉突破600億元整數大關。
晶電(2448)董事長李秉傑表示,今年可以說是Mini LED元年,出貨上看百萬台,呈現十倍成長,明年預計總市場達千萬台規模,將占明年富采投控營收上看三成。
晶電、隆達7日召開股東臨時會,通過換股案,並選任新公司富采投控第一屆董監事,晶電董事長李秉傑、友達董事長彭双浪、隆達董事長蘇峰正均入列董事會,並由李秉傑擔任富采投控董事長,富采的董事成員涵蓋LED晶片廠、封裝廠以及面板廠大咖,未來在Mini LED、Micro LED、VCSEL領域將分進合擊。
晶電(2448)即將召開股東常會,董事長李秉傑在致股東報告書中指出,今年LED產業仍處產能過剩狀態,但是LED微小化的技術陸續看到成果,因此LED產業仍有潛在發展機會,李秉傑預估,今年晶電LED晶片出貨量將達6,892億顆。
晶電(2448)公布第一季財報,每股稅後淨損1.38元,財報表現劣於預期,外資券商發布報告,認為晶電今年單季轉盈無望,Mini LED貢獻度有限,預期第三季、第四季營收占比約5%、15%,晶電股價反應財報利空,14日重挫逾半根跌停板。
晶電今日召開股東常會,董事長李秉傑在會前接受採訪表示,Micro LED可視為Mini LED前身,全球可同時供應RGB三色LED的僅晶電、歐司朗二家,晶電可取得商機。
晶電今(17)日舉行股東常會,由於晶電去年每股大虧2.81元,現場小股東砲聲隆隆,晶電高層除對去年度營運虧損感到抱歉之外,也定調目前LED晶片仍超額供給20%,價格壓力仍在,但跌勢趨緩。
LED磊晶龍頭廠晶電今天召開股東會,董事長李秉傑喊話力拚下半年轉虧為盈,努力方向包括優化產能,並朝向紅外線工業應用、車用、感測器、模組化應用等新市場發展。
LED磊晶龍頭廠晶電今召開股東會,董事長李秉傑表示,是否引進中資,現在是政治問題大於經濟問題,晶電還不確定是否引進中資,但是就經濟角度,不應該完全排除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