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李迅雷的搜尋結果,共17筆
李迅雷是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領域聚焦:跨國公司、匯率、國債及國債期貨、證券市場等。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發佈的最新數據,7月份中國以美元計價的出口同比下降14.5%,同時也是3個月以來呈現連續下跌走勢,引發各界關注和議論。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今天在《環球時報》撰文稱,實際上,今年前7個月(以美元計價)出口下降5%,符合年初預期,7月份出口之所以下降幅度擴大,主要是去年7月份高增長18%的這一基數效應。
大陸今年全力拚經濟,能否有效擴大消費成為關鍵。專家指出,從近期公布的數據看,大陸消費恢復的高度有限,預估年增約6%至7%。人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蔡昉提出類似「大撒幣」的短期措施建議,增加對居民擴大消費的支持力道。
李迅雷作為大陸最早從事國內證券市場研究的人士之一,長期從事金融研究,現為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副理事長。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近日接受陸媒專訪時表示,中概股、港股實際上已經超跌。3月16日召開的金融委專題會議,針對投資者擔憂的問題,均做出正面回應,大致消除大家的疑慮,未來中概股、港股的走穩回升,也大致可以確定。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9日表示,預測大陸A股在2021年結構性牛市格局不會發生變化,雖然市場有調整的可能性,但不會發生在首季,預計年中左右會有調整。
大陸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近日撰文表示,在M2/GDP超過200%的時代,大陸的資產泡沫不僅體現在房地產上,同樣會體現在其他資產領域。因此,就大類資產配置而言,他建議減少對房地產的配置比重,增加對金融資產配置比重,是符合雙循環下背景的時代發展趨勢。
全球正處在金融危機爆發點的警戒線上,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認為,大陸最有可能引爆金融危機的關鍵點就在房地產上,他特別警告說,政府當局要對房地產市場可能出現的波動,做好未雨綢繆的對策,並在「房住不炒」的前提下,穩定預期,防止房地產泡沫化。
今年前3季大陸GDP增速6.9%,明顯高於大陸政府年初訂下的6.5%成長目標,不過大陸銀監會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主席于學軍昨(29)日認為,大陸經濟仍將面臨比較大的下行壓力,也許在明年初或第1季就能反映出來,因此有需要在樂觀的氣氛中保持清醒與冷靜,提前做好相關對策。
全球通膨再度撲面而來,但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海通證券首席分析師姜超分別指出,大陸與他國出現通膨的原因各有不同,海外通膨壓力的來源多出現在國際油價的飆漲,而大陸歷次通膨背後的推手則是豬肉價格,李迅雷進一步指出,「沒有豬參與,何來通膨」,顯見豬肉價格在對大陸物價水準的影響之大。
中泰證券旗下齊魯資管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指出,這次中國人民銀行調高逆回購利率,引發市場騷動,其實不需要過度解讀,此並非人行要升息的先兆。反而要關注大陸今年貨幣政策的走向,有可能從去年的「先鬆後緊」轉變成「先緊後鬆」的態勢,主要是應對川普的貿易新政,以及今年可能的經濟情勢新變化。
川普上台後,中美兩國上演貨幣戰或貿易戰的疑慮不斷上升,不過,面對過去竭力主張自由貿易的美國一變成為貿易保護主義的先鋒,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認為,在中國面臨產能過剩及債務水平加大的挑戰下,川普的經濟政策對中國經濟而言,無異是雪上加霜。
中泰證券正式下文任命李迅雷為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
日前《人民日報》刊出《開局首季問大勢──權威人士談當前中國經濟》的評論文章,文中呼籲大陸的股市、匯市、房市三大市場應回歸市場機制,海通證券首席經學家李迅雷對此表示,考慮到政策難度及執行等現實面,上述呼籲應以長期目標來推進,否則,若是操之過急,則可能因泡沫破滅而導致發生系統性風險,反而得不償失。
大陸海通證券副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昨(27)日在台北出席論壇時預估,如果今年第1季的M2增速低於12%,中國人民銀行有可能在4月份調降存準率來釋出流動性,因為大陸官方近來2次降息的效果不佳,加上新股發行對資金需求殷切,使得資金成本不降反升。
海通證券副總裁暨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27日出席「兩岸證券金融高峰論壇」演講時表示,中國人民銀行此前2次降息作用不大,利率水準仍然很高,他預估,若第一季M2增速若未達到12%,4月降準的機率將大大增加。
隨著大陸各省市的地方融資平台數量及融資規模快速膨脹,大陸各地方政府的舉債壓力也在急劇加重,估計其地方融資平台的債務總規模目前已高達13兆元(人民幣,下同),此一狀況已引起大陸國資委的高度關切,並要求各主管機關加強注意地方融資平台的追蹤監管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