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東盟國家的搜尋結果,共201筆
儘管去年中國大陸備受疫情及美元快速升息、俄烏衝突等外部因素的挑戰,但人民幣國際化仍然持續加速發展。渣打銀行推出的人民幣環球指數(RGI)於2022年11月創出3452點的歷史新高。全年上升26.6%,增幅更是超越了前年的18.5%。
儘管去年中國大陸備受疫情及美元快速升息、俄烏衝突等外部因素的挑戰,但人民幣國際化仍然持續加速發展。渣打銀行推出的人民幣環球指數(Renminbi Globalisation Index, RGI)於2022年11月創出3452點的歷史新高。全年上升26.6%,增幅更是超越了前年的18.5%。
外交學者網站日前刊載錢德蘭.奈爾(Chandran Nair)文章,直指西方媒體集體捲入一場由當今數位技術驅動的宣傳戰,關鍵特徵是無情地抨擊中國;共同形成中國是對世界的威脅、必須將中國與每一個可能影響西方的全球事件聯繫在一起、必須採取一切措施、即使是非法和不公平的方法,阻止中國崛起等三段核心指導原則,造成當今西方主流媒體的反華言論已到離譜程度。
擔任今年東盟輪值主席國的印尼日前宣佈將加緊推動「南海行為準則」(下稱「準則」)磋商,首輪談判將於3月舉行。中國南海研究院海洋法律與政策研究所副所長丁鐸今天在《環球時報》撰文稱,當前南海形勢總體穩定,「準則」磋商進程從去年開始逐步回到實體會議軌道,案文的第二輪審讀進度加快,這有助於東盟國家與中國增進信任、凝聚共識,早日通過建章立制實現管控危機、預防衝突、深化海上務實合作的目標。
過去幾年,美國川普、拜登兩屆政府全面調整對華戰略,以「接觸」為核心的戰略已被「戰略競爭」所取代。面對美方種種霸權主義、強權政治行徑,中方進行了堅決反制和鬥爭。在美方打壓與中方反制的循環中,中美關係過去幾年呈現螺旋下降態勢,中國與美國之外的其他一些發達國家的關係也遇到一些困難。
匯豐銀行今天舉行2023展望說明會,匯豐銀行表示,今年在全球經濟下行的背景下,亞洲(日本以外)表現最佳,預期是唯一在2023年GDP加速成長的地區,將由2022年的3.5%成長上升至2023年的4.3%,主要是受益於中國各地加快經濟重啟,以及推出穩定房地產市場的寬鬆政策,而東盟及印度經濟成長將維持穩健。對於台股,是否有入列亞股的首選項目,匯豐銀行表示,由於台積電下修資本支出,科技股表現仍有壓力,因而並未列入亞股首選。
中國大陸總理李克強11日在柬埔寨金邊出席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發表演說提到,「這是我最後一次出席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感謝東盟同事十年來給予我的支持與協助。」很高興參與、見證中國東盟(東協)關係發展的重要進程,留下了許多珍貴又美好的記憶。中國東盟關係是互利互惠的,雙方是搬不走的好鄰居、信得過的好朋友、拆不散的好夥伴。
美國國會推動《台灣政策法》是十分嚴重的事態,標誌著台海格局發生重要轉折和對中國巨大挑戰。這個法案估計會大概率在進行詞語修飾後通過。從實質看,在政治上,美方是在謀求做出一大布局:
據新華社報導,第19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16日上午在廣西南寧開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出席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韓正表示,中方希望大力提升經貿合作水平,高質量實施RCEP,共同打造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3.0版,
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日前表明,要堅守每吋領土,此言也再度挑動中國與東協國家關於南海主權的爭議。中國南海研究院創始院長吳士存表示,如何防止南海問題對中國東協關係產生負面影響,是當前中國涉南海外交面臨的重要課題,必須加快推進「南海行為準則」(「準則」)的進程。
受反送中運動及嚴格的防疫措施影響,4年來外地人才來港人數大減7成。港媒指出,跨國企業縮小香港業務的人手規模,預料會影響在港投資以及員工消費,連帶會削弱國際連繫角色及競爭力,長遠來說更儲衝擊經濟增長動力。
北京大學國發院名譽院長林毅夫今天(6月13日)在《北京日報》刊文稱,自2008年以來,中國每年為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在25至30%之間,如果能保持這一貢獻率,美國以外那些國家為了自身的就業、社會穩定和發展,不能沒有中國市場,就不會輕易掉進美國的圈套。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這是經濟工作應該有的一條底線。中國必須努力保持增長,這樣可以增強信心,其他國家也會對中國有信心,這是對內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對外駕馭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最好辦法。
烏克蘭戰爭的硝煙尚未散去,亞太安全再次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在冷戰思維回潮和大國博弈加劇的雙重作用下,和平發展的趨勢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國國防大學教授張英利今天(13日)在《環球時報》撰文,提出四項觀察,唱衰美國刻正推動的印太戰略沒有未來。
今(12)日上午,大陸國防部長魏鳳和於在香格里拉對話會發表談話,對於南海議題,他稱當地航行自由沒問題,必須警惕和防止域外國家插手攪局、「搞亂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