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東風15c的搜尋結果,共06筆
根據和平與安全研究中心報告指出,回顧1996年台海危機,由於美軍於1996年3月派遣兩支航母戰鬥群(Carrier Battle Group CVBG)介入台海軍演,致使解放軍知難而退,不得不放棄原演習之計畫目標,包含轉用演習兵力進佔外島等規劃。此一重大挫折影響解放軍後續建軍與備戰之方向至深且廣。自此之後,所有對台作戰預案,都需要先考量美軍可能干預的方式與強度,可視之為解放軍的"1996症候群"。
中方火箭軍常規導彈第一旅最近在西北大漠快速反應軍事行動中,成功試射了兩枚短程飛彈。據中國大陸官媒央視報導,火箭軍克服惡劣自然條件和複雜電磁干擾,精准命中幾百公里外的敵軍多重防護陣地目標,有效癱毀防禦體系關鍵信息節點。
大陸官媒《央視》在社交媒體微博上發布一則視頻,宣傳解放軍導彈部隊野外演訓,在台灣疫情反彈引發兩岸官方唇槍舌劍的緊繃局勢中,大陸公布曾經是1995-1996台海導彈危機主角的東風-15導彈旅演訓畫面,引發媒體關注此一訊息公布時機與用意。
中國大陸火箭軍官方微博已經於日前上線,在介紹這支核常兼備的戰略飛彈部隊時,除了介紹該部隊發展史之外,20日罕見公布當年台海危機時東風15的發射照。
陸媒披露,新式東風-15C型鑽地飛彈射程可達600公里,穿地能力為60公尺厚的混凝土層,或25公尺左右厚的鋼筋混凝土層或16公尺左右的花崗岩層。陸媒強調,有這種飛彈,大陸火箭軍只要一個飛彈旅,就可以讓關島這樣的大型機場被摧毀癱瘓至少24小時。
1995年及1996年台海危機時,大陸發射短程導彈東風15。經改進,大陸軍網稱,東風15C如今成為世界首款鑽地彈道導彈,外號「釘子」,現用於周邊防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