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林孝庭的搜尋結果,共32筆
政治大學人文中心日前主辦「霸權移轉:近代東亞的國際關係研討會」。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林孝庭在會上以視訊發表〈李登輝與台灣務實外交再思考〉專題演講,藉由英法美台最新解密檔案,重新審思李登輝主政12年「務實外交」始末,這段外交奇蹟,有著台灣經濟快速發展、威權體制轉型民主化、大陸六四事件、及辜汪會談形成對等政治實體效果等更寬廣的「特定時空背景」因素。
2020年2月,蔣經國私人日記於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檔案館正式對外界公開,這是繼2006年蔣介石日記開放後,另一件引起全球華人社會與學術界矚目的盛事。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在中華民國總統任內離世後,三十多年來,其歷史地位與評價仁智互見,也引發不少討論;在台灣,懷念他的百姓,感念寶島在其領導下,安然度過內政、外交與經濟上的重重難關,至今屹立不搖,特別是他在七○年代行政院長任內推動「十大建設」,帶領台灣邁向經濟起飛,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又在政治上啟動本土化工程,大量提拔本省籍菁英,並於晚年解除戒嚴,開放黨禁報禁,開啟兩岸交流之窗;對他懷有敵意者,視其為早年台灣「白色恐怖」主使者與執行者,主導情治工作,以國家安全之名,行破壞民主與人權之實,並要他為重大政治案件負起責任。海峽另一端的中國大陸,在過去一段時間民間輿論也曾出現一股「蔣經國熱」,小蔣在台灣的治理經驗是否可能成為未來中國大陸的一面鏡子,頗引起討論與關注。
2020年2月,蔣經國私人日記於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檔案館正式對外界公開,這是繼2006年蔣介石日記開放後,另一件引起全球華人社會與學術界矚目的盛事。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在中華民國總統任內離世後,三十多年來,其歷史地位與評價仁智互見,也引發不少討論;在台灣,懷念他的百姓,感念寶島在其領導下,安然度過內政、外交與經濟上的重重難關,至今屹立不搖,特別是他在七○年代行政院長任內推動「十大建設」,帶領台灣邁向經濟起飛,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又在政治上啟動本土化工程,大量提拔本省籍菁英,並於晚年解除戒嚴,開放黨禁報禁,開啟兩岸交流之窗;對他懷有敵意者,視其為早年台灣「白色恐怖」主使者與執行者,主導情治工作,以國家安全之名,行破壞民主與人權之實,並要他為重大政治案件負起責任。海峽另一端的中國大陸,在過去一段時間民間輿論也曾出現一股「蔣經國熱」,小蔣在台灣的治理經驗是否可能成為未來中國大陸的一面鏡子,頗引起討論與關注。
2020年2月,蔣經國私人日記於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檔案館正式對外界公開,這是繼2006年蔣介石日記開放後,另一件引起全球華人社會與學術界矚目的盛事。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在中華民國總統任內離世後,三十多年來,其歷史地位與評價仁智互見,也引發不少討論;在台灣,懷念他的百姓,感念寶島在其領導下,安然度過內政、外交與經濟上的重重難關,至今屹立不搖,特別是他在七○年代行政院長任內推動「十大建設」,帶領台灣邁向經濟起飛,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又在政治上啟動本土化工程,大量提拔本省籍菁英,並於晚年解除戒嚴,開放黨禁報禁,開啟兩岸交流之窗;對他懷有敵意者,視其為早年台灣「白色恐怖」主使者與執行者,主導情治工作,以國家安全之名,行破壞民主與人權之實,並要他為重大政治案件負起責任。海峽另一端的中國大陸,在過去一段時間民間輿論也曾出現一股「蔣經國熱」,小蔣在台灣的治理經驗是否可能成為未來中國大陸的一面鏡子,頗引起討論與關注。
台灣學者林孝庭研究史丹福大學對外界公開《蔣經國日記》後,近日出版新著《蔣經國的台灣時代:中華民國與冷戰下的台灣》一書,揭露以往不為人知的秘辛。書中揭露,當年兩岸密使接觸期間,大陸曾向台北提議,以1949年被中共俘虜的將領黃維、杜聿明與康澤等10人,交換遭蔣介石軟禁的張學良,以及以2億美元購買在台的故宮文物。
高雄一名林姓男子是家中長子也是獨生子,卻在雙親年邁時拒絕扶養。理由是國中畢業後被逼去念軍校,賺錢幫忙父母養3個妹妹,主張「都是國家養我的」。但法官審理發現,林男雙親直到他退伍、結婚初期都有付出心力照顧,甚至幫忙出錢購屋,判處林男需月付1萬元奉養雙親。
國史館昨舉辦威權鬆動研討會,胡佛檔案館東亞部主任林孝庭表示,若沒有前總統蔣經國在生命最後階段奮力打開新局,後續無論誰繼承,都將難以達到民主化進程的目標。今天中華民國在台、澎、金、馬得以繼續屹立不搖,蔣經國的角色不應被完全抹殺。
前外交部長蔣孝嚴身世近日再引發討論,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1985年一份文件中,對蔣孝嚴之父的註解是當時的總統蔣經國,而已公布蔣經國日記中也記載對婚外情的反思。
前外交部長蔣孝嚴身世近日再引發討論,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1985年一份文件中,對蔣孝嚴之父的註解是當時的總統蔣經國,而已公布蔣經國日記中也記載對婚外情的反思。
麥克瑪拉聽完蔣經國的說明後反問,有何證據顯示只要國軍部隊空降登陸中國西南地區後,當地百姓就會揭竿而起?蔣經國只籠統地答稱,西南五省的反共力量最強,蔣介石所享的威望最高,而且中共在當地的軍事力量最為薄弱,麥克瑪拉聞後未置可否,但答允將對此計畫進行全面評估。
蔣介石深知華府不可能同意台灣對中國大陸發動武力反攻,也理解若無美方支持,台灣任何單方面的軍事行動,也都無法成功,因而苦思尋求其他可能的方案,讓光復大陸此一凝聚台灣軍民士氣與維繫國民黨統治正當性的目標,能夠繼續保持不墜;越戰局勢升溫與台灣所扮演的角色和積極參與,讓蔣介石找到了這樣一個著力點。
蔣介石對於南越政府投入如此大的心力與資源,除了雙方共同擁有的意識形態與反共立場外,還進一步深意;易言之,隨著亞洲冷戰對抗局勢因越南戰局惡化而快速升溫,蔣介石也嘗試把其反攻大陸的國策,與越戰做成緊密聯結。
1962年起,在蔣經國主持下,台灣空軍啟動一項代號名為「南星」的機密任務,由台灣提供二十三名空、地勤人員、一架 民航機與數架 運輸機,前往進駐西貢,負責訓練南越特種部隊跳傘,協助空投南越情報人員至北越境內,以及祕密載運南越山地部隊與物資至各戰略據點,此南星計畫持續十數年之久,直至一九七五年春天越戰結束前夕才停止運作。
編者按:作者林孝庭在《台海‧冷戰‧蔣介石》裡,試圖將包括蔣介石日記、國防部史政檔案、蔣經國總統文物忠勤檔案、美國中央情報局解密檔案、美國國務院檔案等美國政府及台灣方面的解密檔案,重新建立1948至1988年間,台灣、中國、蘇聯與美國之間的歷史關係,重新描繪出台灣在冷戰年代中的特殊定位。
編者按:作者林孝庭在《台海‧冷戰‧蔣介石》裡,試圖將包括蔣介石日記、國防部史政檔案、蔣經國總統文物忠勤檔案、美國中央情報局解密檔案、美國國務院檔案等美國政府及台灣方面的解密檔案,重新建立1948至1988年間,台灣、中國、蘇聯與美國之間的歷史關係,重新描繪出台灣在冷戰年代中的特殊定位。
兩個原本相戀的兒時玩伴,為何最終不能在一起!孝莊與多爾袞這對鴛鴦歷經皇室鬥爭、權謀術數,其中的愛恨糾葛、人性真實,至今仍是後代歷史、影視關注焦點!今春來看台灣戲曲中心看京劇,揭密這歷史奇案。
此時對大局已經絕望的蔣介石,在蔣經國和數名親信的陪同下,於最後一刻搭機自成都飛往台北,從此告別中國大陸,終其一生未再踏上這片土地。
此時對大局已經絕望的蔣介石,在蔣經國和數名親信的陪同下,於最後一刻搭機自成都飛往台北,從此告別中國大陸,終其一生未再踏上這片土地。
在1949年秋天之際,一場政變確實有可能在台灣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