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枯木創作的搜尋結果,共08筆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台灣藝術家李真在北京亞洲藝術中心的《青煙》個展,於農曆年後就因為場館未能正常開館而未能開放展出,也因此原訂本月底就要結束的展出將延至4月5日,但據館方表示,開館日仍未訂,而北京798藝術區至今也幾乎無畫廊開門。
「我的石代.我的道」2019花蓮縣石彫協會會員聯展今天起登場,其中,石雕家陳秋中提供全國最大件仿枯木石雕作品《共鳴》,近3公尺長,是他花1個多月創作的《共鳴》長282公分、寬155公分,是他畢生最大件枯木系列作品,相當吸睛。
「我的石代.我的道」2019花蓮縣石彫協會明天起登場,其中,石雕家陳秋中提供最大枯木系列創作《共鳴》近3公尺長,相當吸睛。
《枯木竹石圖》又名《枯木怪石圖》、《木石圖》,無款,畫上有米芾、劉良佐題詩,以及宋人記載蘇軾的畫風看,被認定是蘇軾的作品。此件作品是蘇軾任徐州太守時,在今安徽省蕭縣聖泉寺所創作的一件紙本墨筆作品,民國期間《枯木怪石圖》相傳賣給日本藏家。
高雄市第二屆高中職原住民文創作品大賽,4日在高雄市原住民故事館舉行頒獎表揚,獲獎的前三名學生中,第一、三名的六龜高中師生都是來自六龜育幼院的孩子,他們用藝術創作溯源母文化,找尋回家的路。
桃園市平鎮區新勢國小盼鼓勵學生有創客及創新的精神,讓親子收集校園內枯木枝,並製作成恐龍等各種動物,擺放在校內成裝置藝術,該區域還由學生們自己投票,取名為「魔幻森林:動物狂想曲」。
天彫大師白滄沂,慧眼獨具,能從尋常殘幹枯枝中,發現獨特的形體、神韻,進而賦予新生命,讓枯木逢春;而他上窮碧落下黃泉,畢生蒐羅珍貴原木,並且為木頭創建天彫博物館,堪稱台灣第一人!
從小學習劍道的黃俊憲,曾是代表高雄市參加台灣區運的選手,習武之餘,他也跟日本劍道老師學茶道,後來並拜名師學陶藝,枯木、竹子等陶藝作品惟妙惟肖,令人驚嘆,即日起在大墩文化中心展出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