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栓塞的搜尋結果,共177筆
台中6旬謝姓男子上班久坐,一回到家就當沙發馬鈴薯,日前爬樓梯感覺呼吸急喘、嘴唇發紫且冒冷汗,緊急送醫後確認是可能致命「雙側肺栓塞」發作,心臟內科醫師追查,發現患者除家族性先天凝血因子異常,可能和久坐久躺不良習慣有密切相關。
一名年近30歲男子突然在家中昏倒被送至急診,診斷為急性肺栓塞,最後裝上葉克膜搶救3天,才從鬼門關挽回性命。根據家屬描述,該患者連續玩了2、3天電動,除了上廁所,幾乎沒有走動和睡覺休息。醫師提醒,血管硬化容易導致猝死,唯一能訓練血管彈性的方法就是靠運動,但很多人在年輕時卻沒有把握機會。
一名50歲婦女,常受關節疼痛所苦,打了玻尿酸、血小板都無法改善,轉而向疼痛科醫師求助。經檢查發現,婦女疼痛的根源在關節異常血管的增生,醫師以微細動脈血管栓塞術,將異常血管清除乾淨,婦女也擺脫了止痛藥人生。
50歲的吳女士生活作息正常,還熱愛運動養生,三年前爬樓梯時忽然上氣不接下氣,輾轉到中國附醫急診,經胸部電腦斷層,訝發現其雙側的肺動脈栓塞,棘手的是若採傳統的靜脈注射溶栓藥,有高出血風險,開胸取栓手術死亡率也極高,經和病人充份討論後,改採新一代超音波震碎血栓導管治療,她也在術後第六天順利出院,恢復至今良好。
60歲林先生因農務繁重,數十年來飽受肩膀、手肘、手指等關節慢性疼痛所苦,甚至常痛到睡不著,他到處求診治療都未獲緩解。經台中榮總醫師林炫吟今天表示,診斷為網球肘、手指退化性關節炎,以「微細動脈栓塞術」治療,不但術後當天即可返家休養、疼痛也獲改善,追蹤半年無復發。
苗栗57歲龔先生,因肩膀疼痛超過3個月,他的肩膀在活動到某個角度時就會引發疼痛,晚上睡覺的時候比白天更痛,常常會被痛到醒過來,導致長期無法好好睡覺,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品質。經過醫師施予微細動脈栓塞止痛術治療後,肩膀疼痛狀況獲得明顯改善,讓他驚呼「這個治療就像是在幫血管進行了大掃除!」
61歲的吳先生本身有B型肝炎,但長期沒有追蹤,日前因為上腹有悶痛感而就醫,經超音波檢查發現肝臟的右側有一巨大腫瘤,進一步電腦斷層掃描,顯示為直徑11公分的肝癌,同時壓迫下腔靜脈。醫師先以經動脈肝腫瘤栓塞治療,一個月後追蹤檢查,腫瘤已縮小且壓迫的血管也已暢通,因此為他安排手術治療,將腫瘤切除乾淨,術後吳先生順利恢復並持續於門診追蹤。
現代人追求生活品質,按摩椅在近年來逐漸成為家中必備家電之一。不過,敏盛綜合醫院副院長江坤俊提醒,使用按摩椅時一定要多加注意,在3種狀況下使用,可能會適得其反,包括單腳腫大、不明背部痠痛以及皮膚薄、糖尿病患者;尤其單腳腫大者,恐造成肺栓塞、腦中風風險。他指出,如果出現任何地方的痠痛,最重要的是先找到痠痛原因。
資深演員王滿嬌因為經常出演阿嬤角色,被封為「國民阿嬤」,出道滿一甲子的她,先前曾因腦栓塞開刀,雖然手術成功,卻有吐血的現象,醫院甚至發出病危通知,昨(7)日她出席活動坦承開刀後遺症,連走路都變得不穩,讓她相當困擾。
疫情解封後出國潮爆發,營養師高敏敏提醒,搭飛機時要留意身體的不適感,尤其常見的「經濟艙症候群」,輕則腳脹、腳腫、頭昏腦脹、咳嗽、胸痛;嚴重可能導致血管阻塞,易有猝死風險。
72歲林姓老翁2、3個月前左腿腫脹、疼痛,甚至「腫到褲子快塞不進去」,更莫名出現呼吸就喘等情形,經檢查發現左腿深層靜脈嚴重阻塞,恐引發肺動脈血栓阻塞,立即置放導管釋放藥物並透過抽吸移除血栓,順利打通血管,目前持續服用抗凝血藥物維持血管暢通。
隨著冷氣團不停報到,民眾經常出現四肢「凍未條」的狀況。一名七旬婦人日前發生下肢冰冷、疼痛、蒼白及麻木等症狀,因此轉院到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經過醫院血管攝影檢查,發現婦人是「腳中風」的急性下肢動脈栓塞,醫師團隊立即藉由機械性血栓抽吸設備及溶栓術,將婦人慘變「烏骨雞」的下肢搶救回來。
台中黃姓男子4年前因爆瘦、腹痛且易感疲倦就醫,意外發現竟有1顆15公分大巨型肝臟腫瘤,輾轉多家醫院都評估「生命僅剩2個月」,經與亞大醫院醫療團隊討論後,採取「三箭齊發」策略,不僅恢復健康,癌指數更降到10以下,找回彩色人生。
高雄1名7旬婦人因左小腿腫痛難耐,前往高雄市立民生醫院急診,原以為只是普通的水腫,不料抽血檢查發現深部靜脈栓塞指標數值高達8717.32ng/mL,為標準值的17倍多,若延誤治療恐引發敗血症,得截肢甚至有致死風險。幸好婦人住院接受抗凝血劑治療,1周後順利出院。
高雄一名78歲婦人因左腳腫脹疼痛,前往高雄市立民生醫院掛急診,抽血檢查發現深部靜脈栓塞指標數值達8717.32ng/mL,為正常值500 ng/mL的17倍多,緊急安排血管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婦人的左側髂靜脈、股靜脈至膕靜脈有栓塞情形,診斷為左下肢深部靜脈栓塞,若不立即治療,患部會缺氧腫脹,引發腔室症候群,可能引起敗血症需要截肢,不截肢則會造成死亡。心臟內科李明義主任給予抗凝血劑注射治療,一周後婦人順利出院。
COVID-19疫情影響全球,容易造成感染者出現血栓症狀,中研院研究團隊近日發現受體CLEC5A和TLR2是冠狀病毒引發肺栓塞的關鍵因素,研究成果近日登上國際期刊。
日本美智子上皇后爆「深部靜脈血栓」,緊急送醫。國內醫師表示,若有靜脈血栓問題,人體血液在流向心臟與肺臟過程中,可能會阻塞肺動脈,導致急性肺栓塞,嚴重可猝死,上班族若因辦公久坐少動,也會因肌力減少,也可能因此疾病而有生命危險。醫師建議,上班族可透過適時喝水、如廁來增加走動頻率,以防突然其來的急性栓塞奪命。
炎夏高溫,民眾更傾向在辦公室久坐工作,減少起身運動次數,但醫師提醒,久坐不動除了肥胖外,也會減少肌力、不利下半身血液流回心臟與肺臟,引發致死率高的急性肺栓塞,民眾即使工作,也要記得起身運動、活動小腿肌肉,並可透過適時喝水、如廁來增加走動頻率,以防突然其來的急性肺栓塞奪命。
近來暑氣逼人,許多民眾會居家刮痧減緩頭痛頭暈等症狀,不過中醫師表示,刮痧可減緩不適症狀,但並非每個人都適合,例如已有靜脈曲張、糖尿病、皮膚炎者,進行刮痧要特別謹慎,尤其有靜脈曲張等心血管問題患者,刮痧不當可能造成靜脈破裂、產生血栓,進而引發肺栓塞,嚴重可致命。
74歲余天昨(25日)傳出因中風住進台北榮總的消息,兒子余祥銓今(26日)證實昨下午2點接到父親的電話表示身體不舒服,便緊急陪伴他到院治療,「昨天完成核磁共振後,醫生證實他是小中風,左邊腦部有小血塊,雖不用開刀但需要住院觀察一周」;醫生及余祥銓皆表示好在余天病發當下有緊急送醫,否則後果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