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核三的搜尋結果,共557筆
行政院長陳建仁日前於立法院表明「核電是綠電」,經濟部長王美花後續則稱台灣的綠電不包括核電,行政院發言人林子倫也表示「核能發電並未被視為綠電」。前總統馬英九今對此表示,他的感覺不只是難過,更是憤怒。這個政府怎麼回事?能源政策是國家重大政策,國家最高行政首長的政策性談話,居然會遭到他的部屬經濟部長與行政院發言人公開糾正,陳建仁院長是幹假的嗎?這樣陳院長還做得下去嗎?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主委陳耀祥1日證實,三立有法人股東成為系統業者中嘉股東,會請相關業者改正。對此在野立委3日皆痛批NCC消極,要求明定具體時限,「且過去怎麼要求旺中,現在就要用相同標準要求三立」。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競辦也痛批,NCC已搖身成為「髒兮兮」,成為執政黨的政治打手。
行政院長陳建仁日前在立法院備詢時稱「核電是綠電」,引發高度關注,因為這是蔡政府執政團隊第一次做此表述。不過,實際執行能源政策的經濟部長王美花立刻打臉陳揆的說法,堅持「目前台灣的綠電不包括核電」,於是陳建仁只好改口稱「RE100沒有包括核電」。
行政院長陳建仁10月31日備詢時表示「核電是綠電」,隔日即遭下屬、經濟部長王美花反駁。國民黨團2日舉行記者會,痛批部長打臉院長,民進黨是在測風向,還是故意說漏嘴?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也質疑,民進黨能源政策反覆,騙非核家園、不缺蛋也騙、義務役不上戰場也騙,什麼事情都在騙,這種政府,人民會再相信嗎?
行政院長陳建仁日前在立院備詢時稱「核電是綠電」,引起外界質疑民進黨政府的能源政策是否轉彎;民進黨立院黨團2日開記者會駁斥外界誤解,強調非核立場沒變,別斷章取義跟擴大解釋。民進黨立委洪申翰表示,仔細看陳建仁院長的回答,恐怕是被斷章取義。
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1日召開「淨零碳排 永續未來」氣候政策記者會,他認為,核能在過度時期還是需要,反對民進黨2025非核家園,質疑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是否還堅持2025非核家園?「只要講這句話保證被電到死,看他敢不敢出來講」。賴清德競選總部發言人郭雅慧表示,柯文哲讓台灣核能復辟,用「感覺」來攻擊執政黨,把感覺當科學,果然是很「『柯』學家」。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今日舉行「淨零轉型、永續台灣」國家希望工程記者會。被問到核能主張及是否是排斥核能完全是意識形態的問題?賴清德表示,未來新的機組,能有辦法解決核能安全及核廢料問題,相信社會會接受,政府不會排除安全與沒有核廢料的核能運用。在那個狀況下,政府當然不會排除,安全沒有核廢料的核能。
三三會昨邀請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以「國家政策」為題發表專題演講;柯文哲在最後問答時,針對能源政策明確指出,核二、核三應該延役,核一廠檢查後看能不能使用,也可考慮再啟動,核四則盡速體檢,依專業考慮是否繼續蓋,解決之道是簡單的問題先解決掉。
台電預計明年提核廢中期暫存場選址建議方案,但是行政院非核家園小組何時敲定未知。已經有專家呼籲,暫存場還要環評、地方溝通,一搞可能快10年,加上建廠經費通膨因素可能爆增至千億,不如就把現有核電廠室內乾貯場當作中期貯存場,等40年後直接挪到最終處置場。
小犬颱風來襲,屏東恆春出現17級強陣風,台電昨(4)日晚間先將2號機解聯、1號機降載,今日又基於安全考量,把1號機更進一步解聯,讓機組置於更安全狀態。
中颱「小犬」攜強大風雨來襲,颱風中心尚未登陸就已對台灣造成災情,據台電統計至今(4)晚21時為止,全台累計超過3萬4千戶停電,雖然已有2萬4千戶左右完成修復,但還是有近1萬戶人家在停電中,目前以台東縣的5289戶最多。
詳細回顧核四電廠從規劃、興建,到封存過程的《述說龍門》一書,日前重新出版,但是台電公司不願承認曾經下架此書,而是說此書從未出版過。然而,台電的回應明顯不正確,在政府出版品網站,仍然有《述說龍門》的簡介,甚至圖書館也借的到,要是從未出版,又如何借閱?
經濟部能源局的能源資料庫最新數據顯示,光、風兩電的累積裝置容量分別為1223萬瓩及225萬瓩,不僅雙雙落後於今年的既定目標值,也明顯無法在僅剩的2年5個月內達到各自2000萬瓩與693萬瓩的2025年目標值。
經濟部能源局的能源資料庫日前新增了今年7月電力裝置容量與發電量,最新數據顯示,光、風兩電的累積裝置容量分別為1223萬瓩及225萬瓩,不僅雙雙落後於今年的既定目標值,也明顯無法在僅剩的2年5個月內達到各自2000萬瓩與693萬瓩的2025年目標值。
針對日本政府排放福島核汙水,駐日代表謝長廷日前竟表示「微量的放射性元素對身體有益」,引發外界抨擊痛批。謝2日又發文稱,台灣的鳳梨、釋迦、芒果曾被大陸拒買,呼籲消費日本海產也是將心比心。國民黨立委費鴻泰3日在《TVBS戰情室》節目指出,日本買台灣農產品其實數量很少,且拿被核子反應爐心汙染過的水,來跟核二、核三那個叫冷卻水類比,是混淆視聽。日本應不惜成本防止排放核汙水,而非以鄰為壑。
台灣能源如何轉型,電費是否合理,一直是倍受重視的話題。經濟部今日(8月24日)在臉書稱:核廢料後端處理,已增加到4729億元。顯然想以此帶風向,表示核能發電不便宜。然而,說帖卻沒有告知,煤碳與天然氣的進口成本,是以每個月幾百億元的規模在累積,這才是真正的錢坑。
近日媒體報導台電預估到今年年底累計虧損將高達近4000億元,瀕臨破產,原因包括國際燃料價格居高不下、電價未合理反映成本、以及向民間購電費用(主要為綠電)等。加上先前民進黨猛批國民黨與民眾黨的再生能源比例願景,卻意外扯出立委賴品妤的父親賴勁麟以1%持股卻能身兼雲豹等19家綠能企業董事長,讓民眾開始注意到「企業賣電賺錢、台電購電賠錢、民眾納稅補錢」的亂象。
任何國家想要維持可靠的核威懾力,就必須具備無懈可擊的二次打擊力。然而,印度還在發展陸、海、空戰略核三角中的海域核武發射平台。能裝核彈頭的K-15飛彈射程只有750公里,勉強能把巴基斯坦南部納入目標範圍。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近期除了提出核一到核三廠延役,並且有條件的啟動核四政策外,也將攻防焦點轉為綠能與死刑執行。中國文化大學廣告學系專任教授兼系主任鈕則勳昨(15)日發文指出,曾為警察的侯友宜對死刑議題有更強烈的感受,因此侯的表態與立場明確,能建構出硬漢、有Guts的形象。
核能政策成2024總統大選攻防焦點,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主張現有核電廠延役,並在安全的前提下啟動核四;而民進黨參選人賴清德則強調,非核家園的理想沒有改變,延續蔡政府現階段的核能政策。不過核三廠所在的屏東縣恆春鎮長尤史經指出,當地居民有7、8成表態在安全前提下支持延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