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核配的搜尋結果,共30

  • 羅達生:鋼鐵、扣件業 需交碳盤查報告

     高雄市占台灣總碳排放的20%,列管高碳排企業更高達90家,涵蓋石化、鋼鐵等,高雄市副市長羅達生表示,碳交所總部設在高雄,具有帶領高雄產業「淨零轉型」指標意義。他說,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10月試行上路,高雄出口歐盟的金屬扣件業及鋼鐵業將首當其衝,需繳交碳盤查報告。

  • 調整農業移工政策 農業外勞核配比由35%提高為1:1

    勞動部15日修正發布「外國人從事就業服務法第四十六條第一項第八款至第十一款工作資格及審查標準」(簡稱藍領審查標準),並自17日生效,農業移工員額配合農委會需求增加至1.2萬人、小型農場本、外勞核配比由35%提高為1:1,新增花卉、種苗、果樹、雜糧、特作、設施農業及林業,並調降蔬菜申請門檻,適度補充作為產業朝機械化耕作、自動化管理模式調整階段之重要基礎人力。

  • 救缺工鬆綁移工!4產業放寬聘僱移工資格6月17日生效

    勞動部15日修正發布相關法規,調整各產業雇主聘僱移工資格,以協助解決產業缺工問題,包括調高製造業水產加工等三行業移工核配比率、新增製造業雇主國內承接移工增額5%彈性機制;另開放營造業民間工程業者得聘僱移工,及調高小型農民及農民團體移工核配比率,並擴大農糧產業雇主資格,及新開放林業移工;機構看護工則改以許可床位核給移工名額,聘僱移工人數計算增加採計護理人員等,並自6月17日起生效。

  • 1.5萬名營造業自僱移工  6/17起放寬引進

    1.5萬名營造業自僱移工 6/17起放寬引進

    火車頭營造業缺工!為滿足產業需求,勞動部今天公告法規,擬開放全台符合標準的綜合營造業、專業營造業、土木包工業等,最多可引進1萬5000名營造業移工,並在6月17日後上路。

  • 聘僱移工大鬆綁 營造業解困

    聘僱移工大鬆綁 營造業解困

     勞動部23日預告調整聘僱移工資格,首度開放一般營造業民間工程業者可聘僱移工,在符合承攬案件金額與聘僱本國勞工人數雙門檻下,以30%比率聘僱移工,初期先開放總額8千名、視情況開放至1.5萬名,最快6月中可適用,成為國內營造業缺工的及時雨。

  • 高教深耕獎勵 龍華蟬聯台中以北私立科大第一

    高教深耕獎勵 龍華蟬聯台中以北私立科大第一

     教育部公布112年技專校院高教深耕計畫經費審查核配結果,龍華科技大學獎勵金額連續6年成長,今年更榮獲新台幣1億4795萬元,比去年增加1642萬餘元,蟬聯台中以北地區私立科大第一,代表學校推動產學鏈結、學用合一的實作教育,培養學子未來職場黃金競爭力的辦學績效,備受肯定。

  • 碳交易免費核配?環保署:不免費但會簡化

     碳權交易所即將成立,工總等工商團體拋出希望參考其他國家,在初期時有免費核配,降低企業支出。環保署24日回應,國內初期不會實施總量管制,也不會免費核配,但會簡化作法。

  • 工商團體挺設碳權交易所 工總建議 初期免費核配為主

     對政府將成立碳權交易所,工總與工商協進會都深表贊許,並認為是邁向淨零轉型的重要市場工具,不過,相關細節尚不明確,工總盼能依先進國家作法,初期以免費核配為主,工商協進會則盼能參考新加坡碳權交易所(Climate Impact X, CIX),符合我國現況也能與國際接軌。

  • 碳權交易要開發票?KPMG這樣說

    為履行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責任,同時兼顧國內環境、經濟及社會永續發展,我國於今(112)年2月15公布施行「氣候變遷因應法」,配合全球氣候變遷因應最新趨勢,將溫室氣體排放量與減量於2050年達成平衡之「淨零排放」目標正式入法。該法對於溫室氣體排放減量對策,除強化過去「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之總量管制、核配排放額度及交易制度外,並開啟碳費徵收與碳邊境調節(俗稱碳關稅)機制。  

  • 歐盟碳權衝100歐元 經濟部稱碳邊境稅有「免費核配」廠商免驚

    歐盟碳權衝100歐元 經濟部稱碳邊境稅有「免費核配」廠商免驚

    歐盟碳權價格首度達到每公噸100歐元新高,讓廠商憂心歐盟碳邊境稅(CBAM)上升,出口歐盟產品成本增加。經濟部今安撫說明,強調100歐元是俄烏戰爭導致的短期衝擊,因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設有「免費核配」比例,即使每噸碳價100歐元,對我廠商短期衝擊也有限。

  • 低軌衛星執照申請 排除陸資

     俄烏戰爭發生以來,低軌通訊衛星的特性受到各界關注,數位部25日宣布,11月8日至12月30日間,開放受理業者申請衛星固定通信用無線電頻率,這也是台灣首次開放低軌道衛星執照的申請。其中外資業者申請執照的資格,直接加間接持股不得逾6成,且排除陸資投資人。

  • 缺工頻傳 勞動部擬再放寬「附加移工」引進

    缺工頻傳 勞動部擬再放寬「附加移工」引進

    我國產業移工聘僱採「3K五級」,如果事業單位仍認為不足則可採「附加移工」(EXTRA),現行EXTRA制開放額外最高15%,但仍有部分事業單位認為不足以應付訂單,近日跨國勞動力政策諮詢小組已經同意,EXTRA制上限要再新增15%至20%級距,該級距就業安定費則為1萬1000元,預估會增加2700名移工。

  • 龍華科大獲教育部補助9717萬 連3年獲近億元核配

    龍華科大獲教育部補助9717萬 連3年獲近億元核配

    教育部日前公布111年度獎勵補助私立技專校院整體發展經費核配結果,龍華科技大學今年獲9717萬餘元,連續3年每年均獲得近億元核配款,校務發展穩健,辦學績效相當優異。

  • 觀念平台-碳權制度的理想與限制

     隨著氣候變遷越來越嚴峻,「碳權」一詞在國內媒體出現也越來越頻繁。可惜各界對碳權的理解並不完整,甚至還有許多誤解。這些爭議點若未釐清,對於需要全民參與的淨零排放,可能就會造成一些困擾。

  • 救缺工 移工增額方案擬放寬至20%

    救缺工 移工增額方案擬放寬至20%

     救缺工,勞動部長許銘春日前在工商團體場會表示,經濟部工業局正通盤檢討並研擬提案的具體內容,主要方向是,將「EXTRA(增額)方案」的最高級別予以提高。一直對此把關甚嚴的勞動部,也首度鬆動態度,同意在不改變總核配比率上限、不妨礙本國勞工就業機會前提下,予以開放。

  • 環保署來真的! 減碳未達標會挨罰

     溫管法修法草案21日預告,明定碳費收取標準,並增列多項罰則,最重罰鍰上限200萬元,且若無法改善可按次處罰,嚴重者還可停工或停業,限制或停止交易。相關規定對企業經營造成直接影響,不再像以往只要求限期改善而無罰則。

  • 嘉市5校推雙語教學 尚缺7外師

    嘉市5校推雙語教學 尚缺7外師

     嘉義市推展雙語教育,有5所國中小學校通過110學年度國教署「部分領域雙語教學計畫」,每校核配1位外籍教師,全市共有20位外籍教師,開學後有13位到職,另有7人或因疫情影響還未入境,或尚未聘請。

  • 嘉義5校推雙語教學 中央核配外師因疫情5缺3

    嘉義5校推雙語教學 中央核配外師因疫情5缺3

    嘉義市推展雙語教育,有5所國中小學校通過110學年度國教署「部份領域雙語教學計畫」,每校核配1位外籍教師,全市共有20位外籍教師,開學後有13位到職,另有7人或因疫情影響還未入境,或尚未聘請。

  • 投資潮、擴廠熱 科技業掀搶人大戰

     受到美中貿易戰影響,台灣科技大廠近年紛回台擴廠,又遇上半導體大廠產能滿載計劃增產,加上經濟部喊出未來要在高雄成立半導體先進材料與零組件園區,掛出保證不缺水、不缺電、更不會缺土地。不過,不少科技業者發現,實在好缺工,半導體業者反映,最缺的是產出製品的「直接人力」。

  • 勞部報告 雇主引移工降本勞投保

    勞部報告 雇主引移工降本勞投保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近日公布「製造業3K產業引進外籍移工對產業升級與本國勞工就業權益之影響及效益評估」期末報告,其中透過2013年至2018勞保大數據分析,發現近年來雇主引進移工後,本國勞工的勞保投保薪資都略微下降。推測恐怕是雇主為了達到本外勞核配比、控制人事成本等目的,透過減少勞保投保薪資。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