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核酸的搜尋結果,共1,283筆
大陸外交部昨天(28日)宣佈調整赴陸人員入境檢疫措施,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今天發布「答記者問」表示,往來兩岸人員疫情防控措施也做出相應調整。
基米(4195)上半年合併營收1.92億元,年減6.59%,因持續優化GMP核酸合成廠建置與新產品開發,相關費用維持高檔及認列業外評價損失,致使稅後虧損7859萬元,每股虧損1.15元。
國內基因定序領導廠基米(4195)7日董事會通過上半年財報。上半年營收1.92億元,年減6.59%,因持續優化GMP核酸合成廠建置與新產品開發,相關費用維持高檔及認列業外評價損失,導致稅後虧損0.79億元,每股虧損1.15元。
24歲大陸新生代女演員王楚然擁有仙氣臉蛋跟脫俗氣質,無論是古裝或現代扮相都絕美,被譽為「小劉亦菲」,然而她最近爭議不斷,先被爆出與頂流男神楊洋合作《我的人間煙火》假戲真作,只顧談戀愛,未在演技下足功夫屢遭批評,近期又傳出罵素人女巫、耍大牌等等,引起軒然大波,對此,王楚然方列出4點聲明回應了。
2023 BIO Asia-Taiwan亞洲生技大會今(27)日正式登場,國內基因定序領導大廠基米(4195)表示,為期四天的展期,將在大會的CDMO(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重點專區,展示PIC/S GMP核酸及多(月太)先導工廠引領公司轉型的階段性成果,不僅成功將科研核酸合成服務升級為高規檢測探針組與核酸藥物的原料供應,未來將進一步結盟策略夥伴共同開發新產品,擴大臨床應用並開拓國際市場,跨足精準醫療之基因治療與癌症治療領域,提供整合型服務解決方案,掌握核酸產業供應鏈的關鍵地位。
台灣歷年來在醫療與健保體系國際評比與國人滿意程度上,都名列前茅,生技產業是其中重要的支持力量,未來結合ICT,將成為發展智慧醫療與精準醫療的重要利基;茁壯中的台灣生技產業將有機會打造成為另一座護國神山。
因應健康商機活絡、推展海外布局,包括國光生(4142)、普生 (4117)、基米(4195) 等生技業者新廠蓄勢待發。其中最受矚目的是國光生,公司決定在台中潭子打造全方位生技園區,建置先進流感疫苗廠、自動化充填包裝線及細胞培養廠,並與中興大學簽署育成進駐合約,預計10月起,進駐興大南投分部創業育成2.0基地,共同合作投入疫苗技術研發,打造疫苗研發中心。
過去幾年,mRNA「信使核糖核酸」的技術製作的新冠疫苗,協助我們渡過了3年的全球疫情,堪稱貢獻巨大。現在科學家將以此經驗為基礎,開發一種新的癌症治療方法,設計一種帶有癌細胞自毀程序的mRNA 分子,傳遞進癌細胞,然後內部自行製作毒素破壞腫瘤。科學家將它形容成「癌細胞的木馬程式」。
瞄準精準醫療商機,光鼎(6850)26日宣布,以4,800萬元收購開啟基因,取得100%股權。此併購案,也讓光鼎正式跨足癌症基因檢測市場,搶攻全球液態活檢市場2030年將達262億美元商機,並成為全方位分子檢測解決方案供應商。
2023年北美生技展(US BIO)5日至8日在美國波士頓舉行,生技中心為推動台灣生技產業與國際接軌,今年大規模推出三大平台與九項創新技術,拚技術授權合作,鏈結全球生醫產業價值鏈爭取產業商機。
基米(4195)自主開發的首個核酸佐劑產品預計將在今年第3季向台灣衛福部食藥署(TFDA)申請PIC/S GMP查廠。董事長周孟賢指出,除積極完成GMP查廠認證、建立CDMO的營運模式外,今年另一大重點在開展國際行銷渠道,將結盟國際夥伴進軍美國市場。此外,看好精準醫療商機,持續擴增產品線與臨床應用,透過多元布局加乘轉型效益,擴大營運成長動能。
正當世界衛生組織宣佈新冠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正式對新冠疫情解除警戒之際,廣東省東莞市一個街道全區卻突然發布通知,要為全部街道內居民連續8天進行核酸檢測,令當地民眾產生困惑,有人懷疑是否出現新的變異毒株因此需要進行應對措施,雖然該街道官員強調「莫慌,只是常態服務」,但突然的檢測核酸仍引起不少人的驚惶。
看好全球醫療器材產業高速發展,我國精浚科技核酸分析儀「精敏1號」按計畫於4月20日獲衛福部核發製造許可,為全國唯一取得核准研發、設計及製造定溫核酸擴增技術(LAMP)之開放式分子檢驗平台系統的醫療器材製造商。經過世紀大疫新冠洗禮,普遍皆知核酸分子檢驗是目前可靠度最高的檢測方法,因此,精浚科技核酸分析儀的上市,將可望大幅提高國內外試劑開發技術的應用,亦是全球臨床分子檢驗市場一大躍進,各方矚目。
合一(4743)遞延的新藥開發重新啟動,今年可望加速推進,除糖尿病足潰瘍(DFU)癒合新藥ON101拚取大陸藥證,新冠核酸新藥SN812第三季也可望啟動二期臨床試驗,隨股價回落至年線附近,低接買盤有望浮現。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毛寧25日主持例行記者會。毛寧宣布中國大陸進一步便利中外人員往來措施,各航空公司不再查驗登機前檢測證明。
中國外交部25日召開例行記者會,發言人毛寧表示,從4月29日起,所有來華人員可以登機前48小時內快篩檢測代替核酸檢測,航空公司不再查驗登機前檢測證明,並指出中方將繼續根據疫情形勢,科學優化防控政策,更好地保障中外人員安全健康有序往來。
隨著兩岸直航航點逐步恢復,越來越多的台灣民眾往來大陸,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今天發布「答記者問」稱,從4月1日起,取消核酸檢測,改為出示24小時內抗原快篩陰性即可辦理登機手續。
當地時間3月10日,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宣布,美國從當日4點開始取消針對中國赴美旅客的強制性新冠病毒檢測要求。這意味著,北京時間3月11日凌晨4點後,從中國搭乘直飛航班赴美的旅客,不再需要提交新冠陰性證明或康復證明。
工研院21日發表2023生醫產業關鍵趨勢,瞄準藥物傳輸、異體細胞和腦神經數位治療三大領域,並點出6大亮點。建議業者應透過早期參與研究機構研發、深化自身技術能量、善用機構場域進行驗證,參與產業聯盟,提升台灣生醫產值,打造護國神山。
大陸央視新聞用戶端-18日報導,英國媒體當地時間17日報導,從4月5日起,英國將取消對自中國大陸入境英國人員,提供出發前新冠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