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核電廠事故的搜尋結果,共196筆
美國著名電影導演奧立佛史東(Oliver Stone),近年側重在時政議題,他費時三年的科學紀錄片《新核能時代》(Nuclear Now)獲得普遍好評,也被視為全球核能復興的再一助力。在影片中,導演揭穿了石油業為了自身利益,動員各種輿論管道汙衊核能工業,甚至收買著名的環保團體。
美國和菲律賓在星期五簽署了「美菲123協議」(123 Agreement),這是基於美國《原子能法》第123條「向友邦國家提供核子設備與材料的核工業和平協議」,也就是說,美國將協助菲律賓獲得核能發電,以脫離碳排放,還有穩健能源供應。
2011年3月11日,日本海嘯導致福島第一核電廠發生核災事故,引起世人震驚。該事故造成大量放射性物質釋放於環境之中,即使12年後的今天,還是有許多民眾對核食有疑慮,不少國家至今仍嚴格禁止和限制日本特定地區或品項的產品輸入。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地區發生強震引發海嘯,導致福島第一核電廠故障失控,釀成嚴重核災事故,引起世人震驚。該事故造成大量放射性物質釋放於環境之中,嚴重破壞生態環境和農漁牧業生產安全。即使在事故發生12年後的今天,還是有許多民眾對核食有疑慮,不少國家至今仍嚴格禁止和限制日本特定地區或特定品項的產品輸入。
2023年8月24日,一個人類史上不會忘記的日子。就在該天下午,日本政府正式執行福島核汙水的排放,大量被核輻射外洩汙染的冷卻水直接排入海洋,這是史無前例的一次核汙水排海,對全世界海洋生態及人體健康的危害難以預料。
2023年8月24日,一個人類史上不會忘記的日子。就在該天下午,日本政府正式執行福島核汙水的排放,大量被核輻射外洩汙染的冷卻水直接排入海洋,這是史無前例的一次核汙水排海,對全世界海洋生態及人體健康的危害難以預料。
日本已於24日起排放福島第一核電廠內的「核處理水」入海,預計要花30年持續排放,引起日本周邊國家強烈反彈,不過駐日代表謝長廷昨天表示,微量放射性元素反而對身體有益,例如北投溫泉的北投石,就含有微量鐳;對此,律師簡榮宗表示,「建請『助日代表』每日喝500cc核汙水養生」。
加州魔鬼谷核電廠存廢爭議多年,環保團體今年4月提出訴訟,要求電力公司履行合約、關閉核電廠。加州高等法院今天裁定駁回。環團則聲明,抗爭尚未結束、不排除提出上訴。
針對日本今(24)日起的氚廢水排放入海作為,釣魚台教育協會指出,福島第一核電廠核廢水不同於一般核電廠正常運作下所排放的廢水,核災事故爐心熔毀下,冷卻水還包括銫134、銫137、鈷60等數十種放射性物質,但排放入海前是否已清除乾淨,日本政府及蔡政府都避而不談,呼籲蔡政府勿當日本政府的幫兇。
日本政府22日召開相關閣僚會議拍板,將於明(24)日啟動核廢水排海作業。首相岸田文雄表示,「今後就算需要數十年的較長時間,作為政府都將負起責任應對,直到處理水(核廢水)處置完畢。」包括大陸外交部、香港特首李家超、韓國等環團均表達抗議和譴責;全國廢核行動平台表示,將持續與國際環境組織共同串連行動。
國際名導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自編自導的電影《奧本海默》,正在全球熱映中。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葉宗洸表示,近日特別抽空觀賞該片IMAX版本,基於慣有的「職業病」,特別留意片中關於原子科學(包括核分裂與核融合、原子彈與氫彈)的人物對話內容,還有寫在黑板上的方程式,發現編劇對此花費相當大的心力,寫出了易懂不艱澀的劇本,相當難能可貴,更強調被導演所感動,「我大概永遠也忘不了了,你成功了,諾蘭導演!」
蔡政府不知民間疾苦的推動非核家園能源政策,原先信誓旦旦的說不調漲電價,也跳票漲價了,其實用天然氣來發電,電價上漲是必然的。
監察院調查2021年「513大停電」與2022年「303大停電」事故,於上周提出糾正案,彈劾台電公司興達電廠員工及廠長共八人。糾正案文同時提及,台電公司透過需量競價措施及啟用核二、三廠緊急用「氣渦輪發電機組」,緩解供電壓力。負責調查的監察委員受訪時指出,2020年至2022年10月期間,兩座核電廠內四部氣渦輪發電機組總共發電18個月,作為用電尖峰及大型機組跳脫時的支援電力,而且未將發電量納入電業年報,形同「黑電」。
聯合國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署長葛羅西說,確保被俄羅斯占領的烏克蘭南部札波羅熱核電廠冷卻水供應,是他此行的首要任務;並說核電廠可安全運作「一段時間」。
烏克蘭即將展開春季反攻,俄羅斯軍隊已經撤離歐洲最大、烏克蘭札波羅熱(Zaporizhzhia)核電廠附近的1600名居民,國際原子能總署署長葛羅西(Rafael Grossi)警告,俄烏可能在電廠附近激戰,指出情勢「可能很危險」,恐發生「嚴重的核事故」。
7.8級的土敘大地震,摧毀了土耳其和敘利亞近萬棟建築物,是兩國歷史上最致命的震災。這也引發了土耳其阿庫尤核電廠(Akkuyu NPP)的安全性爭論,電廠位在南部地中海沿岸,離震央394公里,大地震時,當地的震度僅為3度,但是人們擔心,如果震央更接近電廠又是如何。
近年我國發生多次跳電,甚至致使全台多次大停電,外界仍擔憂缺電,但又因迫在眉睫的2050淨零碳排使缺電危機更難解,中華核能學會今天召開會員大會及論壇,核能學會理事長、清華大學工科系特聘教授李敏指出,若要解決缺電危機、邁向碳中和之路,利用不排碳的核電小型模組反應器(SMR)將是解方。
烏克蘭國家核電公司(Energoatom)負責人今天表示,有跡象顯示,俄羅斯軍隊可能準備離開他們自侵烏不久、於3月占領迄今的札波羅熱(Zaporizhzhia)核電廠。
日本自福島核災後,核能供電占比銳減。隨著國內電力吃緊及能源價格高漲,日相岸田文雄8月就提出重啟核電政策。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則在本周表示,讓核電機組重啟運轉,「也能成為(因應)日圓走貶對策」,被認為是一種「新邏輯」。
芬蘭電力營運商TVO(Teollisuuden Voima Oyj)在維護工作期間發現歐基洛托核電廠3號機(Olkiluoto 3)核反應爐的給水泵損壞,將可能會推遲該發電廠的測試和正常生產的啟動,而目前在泵上檢測到的損壞對核能安全不會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