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棲地營造的搜尋結果,共72筆
【旅遊經 洪書瑱報導】在鳥類生態世界中,「水雉」珍貴稀有鳥類,被稱為凌波仙子,尤其在5-9月在繁殖季不僅會換上美麗的衣裳(繁殖羽),也會大跳求偶舞,水雉總出現在菱角田中,在菱角田中留著美麗的身影,尤其生出來的「蛋」,色澤相當誘人,如「金蛋」般,目前全台大概超過2,000隻以上,但超過90%以上的水雉族群集中在台南官田的菱角田環境,現在台灣又多了一處賞水雉的地點──「美濃湖水雉復育園區」加入「國際里山倡議夥伴關係網絡IPSI」!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台中分署9日舉行「台中綠網保育策略暨階段推動成果分享」大平台會議,透過與在地機關、NGO、社區及企業公私協力,串連大肚台地與筏子溪綠藍帶、大安溪與大甲溪溪流保育軸帶,以建構石虎等關注物種生態廊道。台中分署指出,大甲溪和筏子溪石虎數量明顯增加,顯示棲地營造奏效。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台中分署9日舉行「台中綠網保育策略暨階段推動成果分享」大平台會議,展現該分署透過與在地機關、NGO、社區及企業公私協力,串連大肚台地與筏子溪綠藍帶、大安溪與大甲溪溪流保育軸帶,以建構石虎等關注物種生態廊道,共計29個機關團體逾百人參與交流。台中分署指出,大甲溪和筏子溪石虎數量明顯增加,顯示棲地營造奏效。
今年社區一家提案主題以「生態永續」最受關注,四位首獎得主中,有兩位得主的提案議題是和環境保育有關,顯示生態永續從小做起的意識已漸普及,守護家鄉不分小學生或大人,一同為家鄉環境保育努力。
水利署第4河川局在雲林縣麥寮鄉濁水溪出海口營造生態園區,去年啟用後成為鳥類樂園,麥仔簝文化協會17日表示,今年發現6隻東方白鸛常駐濁水溪出海口,有繁殖紀錄,幾乎可視為留鳥。鑑於東方白鸛已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將加強觀察,營造更適合東方白鸛的棲息地。
雲林縣口湖鄉成龍溼地生態豐富,已被列為國家重要溼地,但近年來積水漸多,除造成鳥類棲息地減少,更影響原生青鱂魚與台灣招潮蟹生存,林業及自然保育署7日表示將透過「成龍溼地保育公私協力平台」會議,探討溼地水文調控與青鱂魚復育可行性,藉由公私協力,尋求生態復育最佳方案。
新北市農業局2021年起配合中央鼓勵農友做生物和棲地保護,兼顧農業生產及生態維護,推動「生態薪水」,每公頃最高可領7萬元,但2021年獲補助僅有10案、16萬餘元,農業局表示,今年已辦理多場次說明會及教育訓練課程,加強宣傳生態給付政策,截至8月底已有49案申請,申請面積逾20公頃。
苗栗縣竹南鎮、後龍鎮擁有大面積的海岸保安林地,其中尤以後龍鎮好望角周邊地區,擁有絕佳的景觀環境及傳統農業埤塘文化,為了兼顧生態以及保存埤塘棲地,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新竹分署在後龍過港段643地號保安林地,舉辦埤塘棲地營造協力活動,聯手在地居民攜手為好望角埤塘的棲地營造出一分心力。
新竹縣竹北市東興圳過去作為竹北六家地區重要的農業灌溉設施,現在則成為都市中景觀豐富的生態公園,新竹縣政府文化局近兩年透過景觀工程,於公3公園中設置水閘門調節水位,建置水井防乾旱,以及透過水循環系統增加水圳淨化功能,近期也將舉辦水環境棲地營造活動,進一步動手實作,維護東興圳的良好環境。
新北市金山區是重要候鳥棲地,農友林紅甘家族世代務農,有感於野生動物的生活環境變化,選擇加入新北市政府的「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計畫,靠著每公頃最高7萬元生態薪水,成功打造出食農教育場域和綠保標章的候鳥水域棲地,兼顧農業生產及生態維護。
南投縣埔里鎮因有200多種蝴蝶,素有「蝶鎮」美名,但因棲地受破壞等因素,蝶況不如從前,南投林區管理處與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合作,透過國土綠網計畫在大埔里地區打造「蝴蝶的家」,近日港、台學者帶領共75位志工前往交流,並出力營造蝴蝶友善棲地。
南投縣埔里鎮因有200多種蝴蝶素有「蝶鎮」美名,但因棲地受破壞等因素蝶況不如從前,南投林區管理處與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合作,透過國土綠網計畫在大埔里地區打造「蝴蝶的家」,港、台學者帶領共75位志工前往交流,並出力營造蝴蝶友善棲地的工作。
每年5至7月為二級保育類小燕鷗繁殖季,牠們遠從澳洲飛來台灣,築巢孵蛋並養育幼雛,直到7至8月再南返,桃園沿海多處皆是小燕鷗的主要繁殖棲地。市府辦理「2023候鳥漫波啾一夏」活動今日開幕,至25日活動期間,每周例假日提供小燕鷗導覽解說、DIY體驗與闖關遊戲等,以寓教於樂方式推廣夏候鳥生態教育。
為了鼓勵民眾參與生態保護和棲地維護工作,新北市府配合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推動「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計畫,本月22日至6月30日開放申請,只要是三芝區、石門區、金山區、貢寮區、雙溪區、萬里區的水梯田,以及金山區、貢寮區的水田都可申請,鼓勵農友採取友善耕作,每公頃最高可領7萬元生態薪水。
花蓮縣內水鳥種類豐富,有多個重要棲地,無論是留鳥或侯鳥,各個時期都有不同的精彩樣貌,其中冬季時,也會驚見10幾隻黑面琵鷺到花蓮渡冬;「守護黑面琵鷺」紀錄片到花蓮上映,透過知性感性的旁白,敘述黑面琵鷺一生,導演梁皆得希望讓更多人關注水鳥棲地,「讓牠們不要在地球上消失。」
新北市土城區龍泉溪擁有豐富的動植物生態,流域內更有千年壺穴、蝙蝠洞、猴洞等自然景觀,為帶動周邊觀光,土城區公所提送周邊環境創生營造計畫,日前已獲營建署核准,將斥資1200萬經費,打造地方特色景點,預計年底完工。
苗栗縣後龍溪流經8個鄉鎮,也是多種重要物種生活繁殖空間,包括苗栗縣政府及中央林務、水利等多個單位共同開會研商,維護流域內原生物種生存空間,並移除外來植物避免影響原生植物,有效維護後龍溪流域的生態純化。
新竹市政府今天宣布,獲經濟部水利署核定「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補助6案,有優化頭前溪左岸堤岸空間、營造客雅溪鄰近棲地等,打造優質公共空間。
新北市近郊也可以賞螢!在新北市農業局輔導下,新北市農會在新店區文山農場打造螢火蟲復育棲地,今日一早邀請在地屈尺國小、靜心中學師生,參與螢火蟲幼蟲野放活動,用水彩筆小心翼翼地將幼蟲放在葉子上,盼藉此活動將生態保育教育理念,向下扎根,不少學生都直呼有趣,也學到很多知識。
台灣石虎是瀕臨絕種野生動物,全台僅苗、中、投有較確定石虎族群分布,東勢林區管理處與台灣石虎保育協會合作辦理「再現 或 再也不見」石虎及棲地保育特展,將於24日開展,為期3周,帶領民眾一窺石虎的過去與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