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榮興客家採茶劇團的搜尋結果,共55筆
苗栗縣扶植傑出演藝團隊計畫,歷經收件、專家學者審核會議後,今年共入選7團在地優秀演藝團隊,分別為舞蹈類「傳源文化藝術團」、「新樂舞舞團」、「姍姍舞藝坊」、「惠風舞蹈工作室」及「無限旋轉舞蹈工作室」、音樂類「聯合民族管弦樂團」、傳統戲曲類「蕭建平電視木偶劇團」;入選團隊依所提計畫獲得為期1年扶植補助。
苗栗縣是客家大縣,致力推廣傳承客家文化,至今共補助500多班的歌謠班及採茶戲,今年持續獲客委會補助辦理「客家歌謠、八音暨採茶戲推廣計畫」,共補助了25班歌謠班及1班的八音班及3個採茶戲班。文觀局長林彥甫期望藉此推廣深耕,帶動縣內客家歌曲傳唱風氣,延續傳承客家傳統文化。
苗栗在地榮興客家採茶劇團創團人鄭榮興,目前擔任「中華兩岸傳統客家表演藝術交流協會」理事長,並創立「榮興薪傳聯誼會」是由鄭榮興的民間學生,集合各地客家音樂子弟班,薪傳客家戲曲與音樂文化數十年,每年都會齊聚一堂,各自表演拿手絕活,互相交流觀摩,日前在客家圓樓舉行年度觀摩表演,期望傳承客家音樂永世不衰。
榮興客家採茶劇團客家大戲「花囤女」女主角陳芝后,榮獲第33屆傳藝金曲獎最佳演員獎,縣長徐耀昌 28日頒獎表揚,並期勉她持續深耕客家戲曲,傳承發揚客家傳統藝術文化。
苗栗縣政府近年推動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政策,依促參法辦理客家圓樓營運移轉,縣府今年6月完成移轉後,由民間企業營運並轉型為「台灣客家八音戲曲推廣中心」,經半年整修,24日正式落成開幕對外營運,館方與縣府盼客家圓樓未來能以新樣貌帶動文化觀光旅遊。
苗栗縣後龍鎮高鐵特定區的主要地標客家圓樓,歷經近半年的閉館及整建後,成功轉型臺灣客家八音戲曲推廣中心,24日揭幕後以嶄新面貌開始營運,為國內首座台灣客家八音及傳統戲曲的推廣基地。
為推廣客家戲曲藝術文化,新北市客家局舉辦客家文藝展演活動,邀請榮興客家採茶劇團在市府3樓多功能集會堂展演《鐵弓緣》,將在10月2日下午2時演出,除了演繹多元的客家戲曲風貌,也希望民眾藉機了解客家戲曲,一同欣賞客家採茶戲。
榮興客家採茶劇團推廣客家戲曲文化超過30年,今年以「天上‧人間‧桃花源」及「花囤女」入圍第33屆傳藝金曲獎4項大獎,苗栗縣長徐耀昌26日頒獎表揚榮興客家採茶劇團藝術總監鄭榮興等人,感謝他們對客家戲曲的貢獻,也祝福他們勇奪傳藝金曲獎各項大獎。
苗栗縣政府近年推動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政策,依促參法辦理客家圓樓營運移轉,縣府文化觀光局27日舉行簽約儀式,客家圓樓完成營運移轉後,也將轉型為「台灣客家八音戲曲推廣中心」,7月1日起閉館裝修。
苗栗縣政府積極推動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政策,依促參法授權文化觀光局辦理「客家圓樓營運移轉案」,27日舉行簽約完成營運移轉,未來將轉型為「臺灣客家八音戲曲推廣中心」,客家圓樓自7月1日起閉館裝修,預定年底前開館營運。縣長徐耀昌期許圓樓變身推廣中心後,為苗栗這個縣家大縣增添多元文化底蘊,成為國內最具規模也最醒目的客家八音戲曲文化地標。
農曆1月20日是天穿日,是客家傳統節慶,苗栗縣政府特別邀請榮興客家採茶劇團,20日到大湖廣停二廣場演出戲劇「鐵弓緣」,劇團14日到縣府宣傳活動,縣長徐耀昌、議長鍾東錦等人共襄盛舉,並邀請民眾來觀賞精彩的客家大戲。
新竹縣文化局演藝廳因疫情實體演出暫停4個多月後,24日晚重新開放觀眾入場,由榮興客家採茶劇團演出的《花囤女》打頭陣,客委會副主委范佐銘、新竹縣長楊文科、前縣長林光華等人出席支持客家文化,也與現場400位觀眾共同支持藝文團隊重返舞台。
2021是戲曲學術關鍵年,中研院院士曾永義老師《戲曲演進史》春天出版,九月「2021年戲曲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祝賀曾永義院士八十榮慶」登場,先前更有該書手稿捐贈國家圖書館的盛大儀式,接二連三學界盛事,不僅凝聚曾老師數十年研究心血與生命智慧,更聚攏各界對戲曲之關注。
第32屆傳藝金曲獎日前揭曉入圍名單,苗栗榮興客家採茶劇團《一夜新娘一世妻》入圍3項大獎,其中團長鄭榮興獲得最佳音樂設計獎提名,苗栗縣長徐耀昌6日上午特別頒獎表揚他們對客家藝文的傑出表現及卓越貢獻,並預祝他們成為傳藝金曲獎的大贏家。
推廣客家文化,花蓮縣政府在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補助及自籌費用下,今年首度聘請國內知名客家劇團「榮興客家採茶劇團」前往花蓮,直接指導民眾客家戲曲表演藝術,讓有興趣的表演者免於舟車勞頓遠赴外地的辛勞外,更能讓客家傳統戲曲之美深耕花蓮。
今年3月3日為農曆正月20日「天穿日」全國客家日,苗栗縣山地鄉泰安鄉公所舉辦泰安客家文化節,辦桌邀請鄉親品嘗客家美食,鄉長劉美蘭指出,泰安鄉民有三分之一是客家人,公所辦活動傳承客家文化,為了防疫,縮減活動規模,選在平日及戶外空間舉辦,天穿日不僅休生養息,也象徵原客融合。
客家傳統習俗中,天穿日有保護環境、生生不息的意義,苗栗縣政府致力傳統藝術的傳承與發展,配合「2021全國客家日」,將於3月1日下午2點半在頭份義民廟廣場辦理「看戲尞天穿-客家大戲展演」,邀請榮興客家採茶劇團演出「降龍木情緣」,將以豐富情節、熱鬧的武打場面,與生動的演出,結合天穿日「放尞」意義,傳承客家戲曲以及傳統文化習俗。
去年受疫情影響,2020臺灣戲曲藝術節忍痛停演延期。經歷長久的打磨醞釀後,今年將雙年份的精彩節目兼併演出,命名為「2021臺灣戲曲藝術節:重生代-為你活落去!」,象徵浴火重生,將傷痕與淚水化為璀璨結晶。從1月到7月,集結20檔精品戲曲節目,雙旗艦製作豪華登場,重頭戲莫過於史無前例推出《雨中戲臺》與《海賊之王-鄭芝龍傳奇》雙旗艦製作,首度由南北兩大胡撇仔天團「春美歌劇團X金枝演社」與臺灣品牌團隊「明華園戲劇總團」對決。《雨中戲臺》匯集國內頂尖藝術家齊力創作,由國家文藝獎得主紀蔚然編劇,歌仔戲天王小生郭春美、導演王榮裕、無敵新秀孫凱琳共同主演。
台灣早年童養媳風氣盛行,客家族群更以「花囤女」稱呼養女、童養媳,作家王瓊玲與榮興客家採茶劇團合作推出新戲《花囤女》,描述一對雙胞胎姊妹作為童養媳的人生境遇落差,5月將於台灣戲曲藝術節正式搬上舞台。
台灣早期盛行童養媳風氣。根據教育部客語辭典,客家族群更為養女、童養媳取別稱為「花囤女」。象徵囤積花蕊,以備開花結子,瓜瓞綿綿。作家王瓊玲以童養媳題材,和榮興客家採茶劇團合作編寫戲曲《花囤女》,描述一對雙胞胎姊妹作為童養媳的人生境遇落差。今(5)日於台灣戲曲藝術節演出記者會帶來演出精彩片段,預計於5月正式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