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樞紐工程的搜尋結果,共61

  • 黃河流域最大水力發電站 竣工驗收通過

    黃河流域最大水力發電站 竣工驗收通過

    據大陸「黃河水電」公眾號消息,黃河拉西瓦水力發電站工程竣工驗收會議14日在青海西寧召開,與會專家一致同意拉西瓦水電站工程通過竣工驗收。標誌著拉西瓦水電站成為黃河公司成立以來第一個通過工程竣工驗收的大型水電站,將為後續黃河上游大中型水電站工程竣工驗收工作高品質開展,提供經驗。

  • 北中南機場轉型 拚年創3.39兆效益

    北中南機場轉型 拚年創3.39兆效益

     號稱十大建設以來規模最大的公共工程建設案─桃園機場第三航廈,預計2026年全數完工,以建置為成東亞機場樞紐為目標,同時,松山、台中、高雄等從北到南三座機場也將啟動轉型,民航局規劃打造「東亞最具競爭力機場群」的多元門戶。總計投資規模高達5,800億元,每年可創造3.39兆元經濟效益,及提供97萬人次的新工作機會。

  • 大陸算力產業年增近3成 規模僅次美國

    大陸算力產業年增近3成 規模僅次美國

     大陸工信部數據顯示,中國算力產業近年來保持近30%的年成長率,算力規模僅次於美國,位居全球第二。在數位時代,算力被視為生產力,也是數位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隨著數位經濟蓬勃發展,算力規模不斷擴大,算力需求持續攀升。

  • 大同 拿下台電19億標案

     大同再傳佳績,取得大安超高壓變電所345kV電力變壓器設備暨水冷卻系統設備案,總計19.3億元。大同指出,重電事業營收2022年成長超過3成,在手訂單約74億元,受惠內需增加、台電電網強韌計畫、再生能源與儲能變電站需求,訂單能見度看到2025年底。

  • 台中華南路延伸工程 串聯大肚及南屯交通樞紐

    台中華南路延伸工程 串聯大肚及南屯交通樞紐

    台中市長盧秀燕重視區域交通,為強化大肚區通往南屯及市區便利性,建設局投入總經費12.74億元開闢「華南路以東銜接特三號道路工程」,預計2025年全線完工通車,此工程串聯大肚區遊園路至南屯區向上路,是地方長期以來期盼開闢的路段,建設局長陳大田日前親赴工地視察,期勉工程如期如質完工,促進地方交通便利及發展。

  • 台北雙星市值 估衝破2千億

    台北雙星市值 估衝破2千億

     總投資金額達606億元、史上規模最大的捷運聯開案「臺北市西區門戶計畫臺北車站特定專用區C1/D1(東半街廓)土地開發案-台北雙星」,11日舉辦新建典禮,六大亮點一次亮相;台北市長柯文哲致詞時表示,預計2027年完工後,摩天雙塔大樓將重新定義北市中心的城市天際線。市場專家估計,完工後資產總市值將突破2,000億元,不過,將只租不售。

  • 鄱陽湖嚴重「縮水」江西水利專家獻策:建設水利樞紐作用

    鄱陽湖嚴重「縮水」江西水利專家獻策:建設水利樞紐作用

    澎湃新聞27日報導,大陸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嚴重性「縮水」,江西省水利學會聯合江西省水利科學院編寫 〈給「江南糧倉」解渴,江西有實招 〉,提出樞紐工程「建閘不建壩,調枯不控洪,攔水不發電,建管不調度,江湖兩利、動態調控」等對策,獲得江西省水利廳官網在內多方轉發。

  • 防大停電事故 台電10年砸5,645億 強化電網

    防大停電事故 台電10年砸5,645億 強化電網

     為強化電網,避免303大停電事故重演,台電15日公布「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將以十年時間、砸下5,645億元資金,並以「力求分散、持續強固、加強防衛」等為三大規劃主軸,將電網強化並改為分散式,降低大停電事故機率。

  • 145萬平方公里 陸今年首次在華南範圍人工增雨

    145萬平方公里 陸今年首次在華南範圍人工增雨

    據《北京日報》報導,9月6日,中國氣象局召開例行新聞發佈會。中國氣象局介紹,針對前段時間四川盆地及長江中下游流域出現的持續高溫、乾旱,中國氣象局人工影響天氣中心聯合各地氣象部門,在全大陸範圍內統籌調度多方資源馳援高溫旱區開展人工增雨作業。今年首次在南方汛期開展大範圍人工增雨作業。據統計,針對南方高溫旱區,人工增雨作業影響面積達145萬平方公里。

  • 基建工程 邁向綠能、低碳永續

    基建工程 邁向綠能、低碳永續

     配合政府政策,中興工程顧問集團及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於7月26日舉辦「2022綠色能源及低碳永續工程技術研討會」,研討會採現場、線上會議並行方式進行,就近期綠色能源及低碳永續相關基礎建設案例,探討工程技術發展前景。

  • 攔洪約7億方米 廣西大藤峽工程全力應對西江第4號洪水

    攔洪約7億方米 廣西大藤峽工程全力應對西江第4號洪水

    澎湃新聞23日報導,受持續強降雨影響,大陸華南西江19日發生2022年第4號洪水,流域防汛形勢十分嚴峻。根據大陸水利部珠江委統一調度,20日15時起,廣西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大藤峽工程)開啟攔洪運用,在保障工程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調度控洩。截至23日8時,工程攔蓄洪水約7億立方米,避免了與桂江洪水疊加,有效減輕梧州和粵港澳大灣區防洪壓力。

  • 修復13年 南橫5月將全線通車

    修復13年 南橫5月將全線通車

     2009年莫拉克颱風造成台20線南橫公路中斷,其中又以高雄梅山口到台東向陽約44公里路段受創最嚴重。歷經漫長的修復,去年南橫恢復梅山口到天池有條件通車,今年5月天池到向陽路段也預計有條件通車,這也意味著南橫陸續修復13年之後即將全線復通,向民眾展現重建後的風華。

  • 公共運輸樞紐 大台中轉運中心年中動工

    公共運輸樞紐 大台中轉運中心年中動工

     配合台中鐵路高架化及建國市場遷建,台中市府爭取中央前瞻計畫補助經費,預計打造地下3層、地上2層的「大台中轉運中心」,卻因營建原物料飆漲,歷經5次流標,台中市交通局幾經調整工期與施工工法,今年4月順利招標,預計年中動工、2025年完工,將可帶動舊城區發展。

  • 歷經5次流標 大台中轉運中心年中動工 拚活絡舊城區

    歷經5次流標 大台中轉運中心年中動工 拚活絡舊城區

    配合台中鐵路高架化及建國市場遷建,台中市府爭取中央前瞻計畫補助經費,預計打造地下3層、地上2層的「大台中轉運中心」,卻因營建原物料飆漲,歷經5次流標,交通局幾經調整工期與施工工法,今年4月順利招標,預計年中動工、2025年完工,將可帶動舊城區發展。

  • 強化電網千億預算計畫項目4月底出爐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31日赴立法院進行「強化電網千億預算計畫」報告。曾文生表示,過去電網改善計畫都是台電公司投資,但經過303大停電之後,將以國家級投資的概念進行,預計在4月底列出所有改善項目,希望能趕上明年的預算程序。至於要編列哪項預算?他強調,這部分將交由行政院決定,但台電公司將編擬專案計畫及年度預算積極辦理,政府亦將投入資源以加速提升電網韌性。

  • 未來3年雲計算商機 上看人民幣1.4兆

     大陸為加速雲計算發展,近日新推「東數西算」工程,充分利用西部天然資源建設數據中心,一方面緩解東部壓力,另一方面又可拉動東西部協調發展。專家表示,此一項目涵蓋IT設備製造、資訊通信、基礎軟體、綠色能源供給等多種產業,預估可帶動每年人民幣(下同)4,000億元、未來3年共1.4兆元的投資需求。

  • 東數西算啟動 科技巨頭卡位

    東數西算啟動 科技巨頭卡位

     大陸日前正式啟動「東數西算」國家工程。作為數據中心建設大戶的騰訊、華為、阿里等互聯網科技巨頭,均已大陸政府設定的算力重點區域建設相關項目,搶先布局。

  • 大陸新基建 推東數西算

     繼「南水北調」、「西電東送」後,大陸又再推動大規模基礎工程建設,為面對當前數位時代下龐大的計算需求以及衍生出的能耗問題,大陸最新提出「東數西算」方案,要將貴州、成渝等八地打造成新的算力樞紐,成為新基建最新投資方向。

  • 大陸每年4千億人民幣「東數西算」啟動 刺激西部「新基建」

    大陸每年4千億人民幣「東數西算」啟動 刺激西部「新基建」

    繼西電東送、南水北調後,大陸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近日發佈消息,同意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啟動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路國家樞紐節點,開啟新一輪國土資源跨區域大規模調配的「東數西算」,完成大數據中心體系的總體佈局設計。業內人士表示,包含算力樞紐和數據中心等建設,將有力帶動產業上下游投資,預計每年帶動社會投資超過4000億元(人民幣,下同)。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