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機械人技術的搜尋結果,共29

  • 中國電動車快速發展技術人才短缺 陸媒:年輕人不願進廠當黑手

    中國電動車快速發展技術人才短缺 陸媒:年輕人不願進廠當黑手

    中國的電動車產業發展迅速,但技術工人短缺問題嚴重。目前預估電動車行業2025年前需要工人達 120萬人,但現有的相關技術工人卻不及此,缺工問題相當嚴重。陸媒指出,在工廠打工工資低且工作辛苦,中國父母對子女的期待愈來愈高,不願意將孩子送到職業學校學習基層技能,對電動車產業發展形成重大障礙。

  • 三菱電機攜手攝陽 打造永續社會

    三菱電機攜手攝陽 打造永續社會

     三菱電機身為全球綜合電機製造商,不斷致力於技術革新支持客戶製造需求,為實現產業升級與社會永續的願景貢獻一己之力。三菱電機在台集團企業台灣三菱電機及攝陽公司8月將攜手參加2023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M區620攤位),發表一系列利用自動化技術推動淨零碳排和解決勞動力短缺等對應提案。

  • AI全球峰會 機器人稱 不會背叛人類

    AI全球峰會 機器人稱 不會背叛人類

     全球首場人工智慧(AI)機器人記者會7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9名各具特色的擬人機器人(humanoid robot)罕見同台亮相。眾AI機器人強調,它們的職責是與人類並肩工作並提供幫助,無意搶走人類的飯碗甚或推翻人類統治,儘管它們暗示自己當政府領導人會更有效能。

  • 家扶攜手屏科大培育科技人才 自立青年回饋愛循環

    家扶攜手屏科大培育科技人才 自立青年回饋愛循環

    台灣家扶基金會3日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達人學院」攜手推動《家扶人才培育計畫》,教育是脫貧捷徑,讓弱勢生安心就學,幫助有意投身科技的貧困學子打開機會之窗。家扶自立青年、AI智慧機電技術學士學位學程主任徐子圭,當年因學費壓力放棄台大改念軍校,感念家扶幫助,回饋促合作讓愛循環。

  • 再度控訴華為!美直指孟晚舟竊商業機密

    在將華為禁令往後延遲45天的同時,美國政府向中國電訊設備商華為及副董事長兼財務總監孟晚舟提出「取代起訴書」(superseding indictment),除了維持指控兩者違反美國禁令外,還加控兩者偷取商業機密。

  • 傳美國擬縮小敏感科技出口大陸新規

    傳美國擬縮小敏感科技出口大陸新規

    中美13日達成首階段貿易協議之際,兩國之間的科技角力亦傳來好消息。外媒指出,美方正敲定限制敏感科技出口至中國及其他國家,涉及量子運算和3D列印等範疇,範圍比此前預期小。

  • 台味重甲機神 盼作壓不扁的玫瑰花

    台味重甲機神 盼作壓不扁的玫瑰花

     踩著藍白拖的天才博士、喊著「蚵仔煎」當必殺技的熱血男孩、絕不在料理加香菜的日本少年。動畫電影《重甲機神:神降臨》以種種「台味」設定,及「接地氣」的口白,成功吸引目光,也創造了話題。負責劇情編排的導演黃瀛洲表示,在觀眾眼中的「台味」設定,其實並非刻意打造,而是在台生活的真實流露。

  • 香港秋季電子產品展 10月揭幕

    香港秋季電子產品展 10月揭幕

     由香港貿易發展局(貿發局)主辦的第39屆香港貿發局香港秋季電子產品展(秋電展)、以及由貿發局與慕尼黑國際博覽亞洲有限公司合辦的第23屆國際電子組件及生產技術展,今年10月13日至16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同期舉行。兩項展會將雲集超過4,300家環球展商,向來自世界各地的買家展示各類智能科技、初創產品、尖端電子組件及技術。

  • 控華為涉竊智財權 美啟動新調查

    控華為涉竊智財權 美啟動新調查

     美國雖然再延長大陸通訊設備企業華為的豁免期限90天,但是美方司法動作依然持續,《華爾街日報》29日報導,美國檢察機構正就華為涉嫌竊取智慧財產權等不法事項進行新一輪的調查,其中包括華為在過去數年從企業竊取技術,並從競爭對手挖角等案件。

  • 中時專欄:林建甫》AI時代的職場生存條件

    中時專欄:林建甫》AI時代的職場生存條件

    最近人工智慧AI的發展,一日千里。現代人的一個痛點,恐怕都要擔心未來的工作會不會被取代掉。國內電子零組件大廠正崴日前表示將強化生產技術,建立自動化產線,提升產品生產良率,預估5年內人力減半。不約而同地,統一企業也證實7-ELEVEN將應用新科技開設第1家無人超商,最快明年上半年就會問世。而全世界金融機構的分行都在裁撤,因為電子轉帳、支付都不再臨櫃,理財真的交給機器人就可以了。他們不收佣金、誠實、沒有情緒,完全理性,表現可能更值得信賴。

  • 機器人結合金融學門 政大打造全台第一座AI Pepper Lab

    機器人結合金融學門 政大打造全台第一座AI Pepper Lab

    配合AI時代來臨,政治大學成立金融科技國際產學聯盟營運總中心,並與企業合作,啟用台灣第一個「AI Pepper Lab」,機器人Pepper 進駐校園,更獲得科技部「國際產學聯盟」政策支持,成為全台唯一獲得金融科技國際產學聯盟計畫的大學,已與美國史丹佛大學、英國劍橋大學等名校結盟。

  • 為強人工智慧鋪路 風險調控學問大

     電信技術中心董事長李漢銘以I, Robot(機械公敵)電影中提到的機械人三守則為例,為第二場研討開場,點出如何讓AI發揮其應有的功能,而不會遭到誤用、惡用而對人類造成危害,是最重要的議題。而人工智慧應用由於結果難以預見,因果關係複雜及行為主體多樣化等特性,主要的法規調適議題會落在風險如何控制、責任之分配及損害如何填補。

  • 明新科大技術論壇      解析「智」造技術趨勢

    明新科大技術論壇 解析「智」造技術趨勢

    明新科技大學智慧自動化產學技術聯盟日前辦理技術論壇,擔任聯盟主持人的明新科大黃信行副校長,特別邀請臺大智慧機器人及自動化國際研究中心的羅仁權教授,以人工智慧結合物聯網與機器人於智慧製造之新商機為題,解析智慧製造的技術趨勢及應用發展商機。明新科大張紹鈞董事長、林啟瑞校長,聯盟五家核心會員洋威、盟立、廣化、成大智財、翔勝,以及合作廠商力成、欣銓、矽格、柏騰、喜福會、Apogee Power、恩良、台灣瀧澤、連結、油欣、長茂、亞孟仕、訊得、矢量、君名、健騰、新漢、倫輝、高杰、名典等,也一同出席參與研討。

  • 布局人工智慧、無人駕駛 打鐵要趁熱

     台中市是精密機械的重鎮,有良好的產業供應鏈,是精密機械的基石;而現今最夯的人工智慧、無人駕駛車子,均脫離不了光學,光學產業是台灣可以深耕的產業,結合機械、電機、電子、半導體感測及軟體,才能完成系統發揮最大功效。

  • 機器人感知與視覺技術 6/2開課

     機器人領域是21世紀極具潛力之新興產業。研究機構IDC數據指出,全球機械人市場的規模每年複合增長率達17%,預計2019年機械人市場規模將達到1,350億美元。

  • 工研院機器人課程 6/2開辦

     機器人領域是21世紀極具潛力之新興產業。研究機構IDC數據指出,全球機械人市場的規模每年複合增長率達17%,預計2019年機械人市場規模將達到1,350億美元。

  • 機器人感知與視覺技術課程 報名

     機器人領域是21世紀極具潛力之新興產業。研究機構IDC數據指出,全球機械人市場的規模每年複合增長率達17%,預計2019年機械人市場規模將達到1,350億美元。同時,利用感應器技術所實現的人機介面,由於可與人類的五感直接互動,讓機器人更人性,更容易融入日常工作及生活應用。日本也規劃在2020年機器人將可以與人共同生活在一起,創造優質生活,徹底改變人們對機器人的思維與印象。

  • 機器視覺取代製造產線人力與效能 台北國際安全博覽會4月12~14日登場

     即將於4月12日至14日登場 ,Secutech2017第20屆台北國際安全博覽會今年特地規劃「智慧工廠主題館」,從智慧影像技術導入製造業的製程檢測、自動化作業以及廠房安全等三大面向,讓各界清楚機器視覺在智慧工廠的全新應用。

  • 陸發展機械人 強化核心技術

     中國長期被譽為「世界工廠」,是世界公認的製造大國,卻尚未躋身製造強國之林。隨著勞動成本增加和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中國的人口紅利正逐漸減少,產業升級也越顯急迫,發展機器人產業成為中國製造業邁向高產值產業的解方。

  • LG:積極投資發展機械人技術

    香港信報報導,韓國LG電子表示,將積極投資於發展機械人技術,以求在先進的人工智能方面開拓業務。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