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權宜船的搜尋結果,共39筆
美國在台協會今日舉辦自動互助船舶救援系統頒獎典禮,共有8家台灣航運公司和36艘船舶獲獎,處長孫曉雅表示,無論是拯救擱淺漁民的商船,援救遊艇駕駛的貨輪,或是郵輪隨時都準備就緒,要援助公海上需要幫助的人,也顯示台灣對國際社會所做出的重要貢獻。
貝里斯籍雜貨輪「德運號」從2019年10月開始滯留台北港27個月,船員們如今皆已平安返家,此事終於畫下句號,而航港局統計,從2018年開始共發生6起船員滯留案,這些船隻多是「權宜船」,船籍登記在管理鬆散的小國,設籍國也無力規範,加上船員多數為外籍,導致台灣法規無法可管,只要繳交停泊費便能長久滯台難以約束。
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日前宣布,認定台灣權宜船大旺有強迫勞動情形,並全面扣押大旺漁船捕撈進口至美國市場的漁獲。針對漁業署延宕調查多時,待美國當局調查後,才廢止該船船東投資經營外國籍漁船資格,綠色和平認為,這案例再次反應相關單位有法不執,心態消極被動,若政府繼續容忍類似違法行為,恐將重創台灣在國際間所樹立人權保障形象,有損漁業經濟。
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日前宣布,確認台灣權宜船大旺有強迫勞動情形,並全面扣押大旺漁船捕撈進口至美國市場的漁獲。針對漁業署延宕調查多時,反待美國當局調查後才回應將廢止該船船東投資經營外國籍漁船資格,綠色和平認為這案例再次反應相關單位有法不執,消極被動的心態。
國家人權委員會今舉行「外籍漁工人權專案報告發表會」,以監察院6件外籍漁工調查報告為基礎,深入探究外籍漁工人權問題,盼逐步改善能與國際接軌。人權會主委陳菊表示,人權是漁業永續發展的核心,台灣必須接軌國際標準,讓台灣漁業永續發展。
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今天舉行成立週年成果發表記者會,主委陳菊表示,未來將從促進跟保障人權兩大面向上,透過與行政院等院際合作,並針對數位監控等民眾關注的新議題,與更多部門對話合作,讓台灣人權更加向前。
第4屆台歐盟人權諮商於15日以視訊方式舉行,我方知會歐盟刻正草擬「漁業與人權國家行動計畫」,歐盟則重申其長期反對死刑的立場,呼籲台灣致力廢死。雙方同意持續就人權進行合作,尤其是在本次諮商中所提及的人權議題。
綠色和平東南亞辦公室於近日發布《海上強迫勞動》調查報告,公布從2019年到2020年遭漁工投訴疑似涉及強迫勞動的漁船,其中共與台灣相關漁船共有5艘,包括4艘台灣籍漁船春億217號、裕豐67號、裕豐202號和魷達101號,以及一艘掛籍萬那杜,但實際由台灣人經營管理的權宜船大旺。
由台灣人投資經營的萬納杜籍「大旺號」與「金春12號」兩艘漁船,2019年疑似對外籍漁工有暴力行為及強迫勞動情事。美國每年提出的「人口販運問題報告」也指出我國權宜船對外籍漁工勞力剝削,監察院日前通過糾正內政部移民署、海洋委員會、農委會漁業署,並要求行政院督導改進。
美國去年首度將我國遠洋漁獲列入強迫勞動貨品清單,並提出黃牌警告,影響台灣國際形象。監察院通過監委王幼玲等提出調查報告,糾正外交部、勞動部及漁業署,並促請行政院正視遠洋漁船外籍漁工的勞動權益,維護漁工人權。
監察院今(6)日發布「美國將我國漁獲列入強迫勞動貨品清單」調查報告,指出漁業署對外籍漁工的勞動檢查人力及人口販運專業知能不足,須輔導業界參與漁業改進計畫或認證制度,以及加強人權教育等檢討事項,漁業署指出,美國勞工部去年9月30日將我國遠洋漁獲納入清單後,即透過外交部相關管道向美方積極瞭解,並提供近期保障外籍船員的作為,漁業署將會全面檢討,持續精進並改善。
有關監察院6日發布「美國將我國漁獲列入強迫勞動貨品清單」調查報告,指出漁業署對外籍漁工之勞動檢查人力及人口販運專業知能不足、宜輔導業界參與漁業改進計畫或認證制度、加強人權教育等檢討事項。對於監察院的調查報告,漁業署表示會全面檢討,持續精進改善。
美國坎貝爾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默科格里亞諾(Sal Mercogliano),28日出席國際線上論壇時呼籲,當美海軍不再擁有國營或懸掛美國旗的商船,來滿足戰時前進基地需求時,海軍應思考如何在高端衝突中維持艦隊戰力。他警告,自1945年以來,海軍前述能力已根本性地發生變化,使得海軍在部署後面臨後勤支援的短缺。
台灣漁船發生強迫勞動已不是第一次,如萬那杜籍權宜船「和春61號」事件中的漁工曾反映,每天工作長達20小時、護照遭扣押、持續言語辱罵、嚴重剝奪睡眠等,最後船員集體行凶殺害船長,當時綠色和平就曾要求台灣政府應負起責任,並檢討權宜船問題,但漁業署當時僅說「漁船發生印尼籍船員殺害大陸籍船長之兇殺案件,船籍國、被害人及加害人均非我國籍」,兩手一攤,令人汗顏。
台灣去年好不容易才把歐盟的IUU(非法、未報告及未受規範)「黃牌」警告拿掉,但美國勞動部近日公布的「童工及強迫勞動製品清單」,把台灣遠洋漁船所捕撈的漁獲列入名單中,意謂日後台灣遠洋漁船的漁獲產品出口美國,將面對嚴格限制。綠色和平指出,「這是首度有台灣的產品列進強迫勞動的清單內」,此項制裁預計將造成遠洋漁業中難以計算的經濟損失,也影響台灣在國際間的人權聲譽。
近年來我國漁船接連傳出涉嫌強迫勞動情況,如環境正義基金會日前就指稱59艘台灣漁船涉有侵害人權行為,之後我國也有3艘漁船遭美方發了「暫扣令」,近日再傳出我國漁業被列入美國「童工及強迫勞動製品清單」,對此國內漁會表示,這是對台灣的漁業警告,若再不改善,可能會面臨如漁獲無法輸入美國,漁業署及相關部會應正視此問題。
台灣去年好不容易才把歐盟的IUU(非法、未報告及未受規範)「黃牌」警告拿掉,但美國勞動部近日公布的「童工及強迫勞動製品清單」,把台灣遠洋漁船所捕撈的漁獲列入名單中,意謂日後台灣遠洋漁船的漁獲產品出口美國將面對嚴格限制,綠色和平指出,此項制裁預計將造成遠洋漁業中難以計算的經濟損失,也影響台灣在國際間的人權聲譽。
曾在高雄前鎮漁港蹲點4年,替靠港休息的遠洋漁船當「顧船工」的資深攝影記者李阿明,透過鏡頭看見漁工的困境。李阿明解釋,「大旺號」是遠洋漁船中最沒有保障的權宜船,雖然船東是台灣公司,但船籍在其他國家,不受台灣法律管束,外籍漁工的待遇是最差的。
由台灣船公司經營的遠洋漁船「大旺號」涉嫌剝削漁工,還傳出1名外籍船員被毆致死事件,日前遭美國各大港口抵制。該船今年4月駛抵高雄港,高雄地檢署隨即指揮海巡上船調查,全案正深入追查中。
今天傳出美國18日針對權宜船「大旺號」遭美國暫扣令,農委會漁業署表示,「大旺」為萬那杜籍漁船,並非我國籍漁船,惟我國人有投資經營該船,是屬於所謂的權宜船,該船日前因綠色和平舉報,涉嫌違反人口販運防制法,已移送高雄地檢署偵辦,並於4月間該船停靠高雄港期間,再依疑似人口販運案件通報程序,目前由地檢署偵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