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歐元區1月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的搜尋結果,共17筆
為遏止新冠疫情擴散,歐洲多國推出封鎖措施重創服務業,也導致歐元區1月經濟活動繼續萎縮。但在同時工廠維持開放,令製造業仍舊呈現擴張態勢。牛津經濟研究院認為,鑒於歐元區經濟活動頹勢加劇,意味該區第一季國內生產毛額(GDP)恐陷萎縮。
研究機構IHSMarkit最新調查顯示,歐元區1月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達50.7,低於2018年12月的51.1,寫下五年半以來最低,反映2019年伊始歐元區擴張持續減速,加深外界對該區經濟疲軟的疑慮。
歐元區3月製造與服務業景氣的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從2月57.1點下跌至55.3點,創去年1月來最低水準。雖然指數仍然高於50臨界點而顯示區內商業活動還在成長,但成長速度已放慢下來。
市調機構IHS Markit周三公布,2月歐元區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初估值57.5點,低於1月創下的近12年高點,也低於路透調查分析師預期的58.5點,主因是歐元區兩大經濟體德、法成長減速。
市調機構Markit周五公布,今年2月歐元區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修正值維持在先前公布的56.0點不變,高於1月的54.4點,且創下70個月高點,反映歐元區經濟持續復甦。周五報告顯示2月新訂單指數成長,且就業指數創下9年高點,但價格指數增加也反映歐元區通膨壓力擴大,估計將成為下周歐洲央行會議的討論重點。
歐元區9月商業活動走出去年初以來最疲弱的擴張步伐,成為該區域經濟失去動能的最新證據。
因製造業與服務業成長步調分歧,以及成員國增長力道強弱不一,歐元區9月商業活動創下2015年初以來最慢的擴張速度,但調查報告顯示企業一年來首次停止降價。
雖然德國與法國兩巨頭加速成長,但其他規模較小的經濟體成長放緩,7月歐元區商業活動創下2015年初來最疲弱的擴張力道。
據市場研究機構Markit周五公布,歐元區第2大經濟體法國1月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由前月的50.1點上升至50.5點,但低於去年11月遭受恐怖攻擊前的水準。
歐盟統計局周二公布,2月歐元區生產者物價指數(PPI)較前月上揚,是近5個月首見,透露出該區域不久後可望重返通膨的跡象。Markit同日公布3月歐元區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終值達近11個月高點,反映歐洲央行量化寬鬆政策正帶動經濟活動擴張。
歐盟統計局周三公布,歐元區1月零售銷售創下9年多來最大增幅,且至今連續4個月成長。此外, 歐元區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也在2月創下7個月高點。這兩項指標令外界在歐洲央行啟動量化寬鬆(QE)前夕對歐元區經濟燃起希望。
歐元區去年12月零售銷售創近8年來最大年增幅,反映低油價成功刺激消費支出。另一方面,歐元區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也在今年1月達到6個月高點,令分析師預期歐元區第1季經濟成長0.3%。
市調機構Markit也在周三公布,歐元區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最終值在1月達到52.6點,高於去年12月的51.4點,也高於先前公布的初估值52.2點,締造去年7月以來最高值。Markit表示:「歐元區今年有了好的開始,經濟活動也開始加速成長。在歐元區4大經濟體中,德、義、西產業活動都有所成長,唯獨法國產業活動連續第9個月萎縮。」
歐元區周三公布數據顯示,當地企業景氣呈現2年半以來最強。由此反映歐元經濟持續復甦,減緩歐洲央行要推出更多刺激經濟措施的壓力。
天利投資預估,在房市、勞動市場帶動下,美國今年經濟成長加速,國內生產毛額(GDP年增率)可達2.7%;歐元區緩慢復甦,GDP約1.1%,但通貨緊縮風險仍不可忽視。
隨歐債危機淡化,加上基本面與資金面推升,歐股成為去年投資黑馬。晨星統計,境外歐洲相關股票型基金達近一百檔,若以新台幣計,2013年平均績效近30%,並以歐洲小型股類型表現最佳。
資訊供應商Markit周四公布其所調查的歐元區1月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從上月的52.1升高至53.2,是2011年6月以來的最快擴張步調,其中1月新訂單次指數已連第6個月上升,則意味歐元區經濟活動將繼續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