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歐洲+關稅的搜尋結果,共229

  • 消除歐盟碳關稅衝擊 印度考慮本國課碳稅

    消除歐盟碳關稅衝擊 印度考慮本國課碳稅

    印度商業與工業部部長戈雅(Piyush Goyal)表示,印度正考慮在本地向高碳排產品加徵稅金,再將稅收用於支持綠能轉型,以避免歐盟對印度外銷商品加徵碳關稅。

  • 《鋼鐵股》世豐越南廠Q4試量產 瞄準歐洲零關稅優勢

    螺絲廠世豐(2065)2023年第三季營運成果暨2023年第三季股利政策。世豐第三季EPS達1.46元,季增35%;董事會決議單季超額配發,每股現金股利1.5元,配息率達103%。展望2023年第四季,世豐持審慎樂觀看法。集團透過持續完善旗下螺絲產品線、滿足多元市場應用,不僅如此,世豐亦打造具有出口至歐洲零關稅優勢的越南新廠,隨著旗下越南廠目標於今年第四季邁入試量產階段,有助於為集團提升良好市場競爭利基、奠定良好螺絲產業地位。

  • 鋼鐵貿易協議觸礁 歐盟批美

     歐盟執委會執行副主席杜姆布羅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近日表示,美國不願明確表明何時取消對於歐盟的懲罰性貿易措施,是雙方上周未能達成鋼鐵貿易協議的主因。

  • 歐盟反補貼調查 鎖定陸鋼鐵、風電業

    歐盟反補貼調查 鎖定陸鋼鐵、風電業

     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生產商展開反補貼調查,引發中歐關係轉趨緊張,近日又傳出歐盟擬對中國鋼鐵業及風電設備製造商祭出反補貼調查,以應對來自中國參與者的「不公平競爭」。其中,美方要求歐盟對中國鋼鐵生產商採取行動,做為避免重演歐盟鋼鐵產品被徵收川普時期關稅的交換條件。

  • 價格性能或未超越德國車 德媒:若忽視中國電動車就太天真了

    價格性能或未超越德國車 德媒:若忽視中國電動車就太天真了

    競爭力強大的中國電動車最近在歐洲引起了廣泛注意並享有盛聲譽,歐盟亦發起了對中國電動車的反傾銷懲罰性關稅,引起許多爭議。德媒《時代線上》認為,雖然中國電動車在價格、性能和軟體上還未超越德國競爭對手,但若忽視其潛力就「太傻太天真」了。

  • 《國際政治》中美兩大哥開戰 歐洲憂淪為小弟

    中國大陸與美國之間的競爭,不僅白熱化且更加赤裸,在9月的WTO(世貿組織)會議上,英國前首相布朗(Gordon Brown)公開對外表示,歐洲很擔心在兩強相互競爭之間遭到邊緣化。

  • 德擬對中國光電產品 加徵關稅

     歐盟為降低對中國依賴,近期動作頻頻,先對中國電動車實施反補貼調查,近日再傳出以德國為首的歐盟國家,擬動用補貼或關稅等工具,保護歐洲光電企業。對此,歐洲太陽能業者警告,貿易壁壘將是「雙輸策略」,恐嚴重損害歐洲部署清潔能源的能力。

  • 歐盟擬對大陸祭「關稅大棒」 光電業憂重蹈覆轍

    歐盟擬對大陸祭「關稅大棒」 光電業憂重蹈覆轍

    路透2日報導,有消息稱,繼電動汽車之後,德國等歐盟國家正試圖在太陽能領域減少對華依賴,計畫動用補貼或「關稅大棒」等工具,保護歐盟光電企業。但業內人士透露,德企內部對此存在分歧,一些歐洲太陽能企業也組團表示反對。他們擔心,此舉或導致2013至2018年期間的「情景重現」。

  • 《國際產業》歐洲太陽能業警告:勿徵收進口關稅

    歐洲太陽能產業在周一警告政策官員,不要對進口產品課徵關稅。目前已有人擔心,對來自中國的產品進行課稅,將嚴重阻礙歐洲迅速安裝潔淨能源產品的能力。

  • 德經濟部長:中國人很聰明 現在賣汽車給他們有些困難

    德經濟部長:中國人很聰明 現在賣汽車給他們有些困難

    近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聲稱已啟動對中國電動汽車接受政府補貼的調查,並評估歐盟是否因此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此一政策在歐洲引起不少反對意見。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認為,中國人很聰明,要賣車給他們已愈來愈難,一旦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很快會遭到中國人的報復。

  • 《國際產業》VinFast電動車揮軍歐洲 首批Q4出貨

    越南電動車製造商VinFast執行長周四表示,如果獲得監管批准,公司最快在今年會對歐洲市場出貨電動車。

  • 歐盟啟動陸電動車反補貼調查 德媒:中國電動車確實更優秀

    歐盟啟動陸電動車反補貼調查 德媒:中國電動車確實更優秀

    歐盟委員會以反傾銷為由,啟動對中國政府給予中國電動車補貼的調查,可能會對中國電動開徵懲罰性關稅,卻遭到德國媒體集體嘲諷,認為此舉將相對地遭到中國加徵報復性關稅。其實美國、德國都給了新能源汽車提供巨額補貼,中國電動車雖然價格低20%,但他們的成功主要歸功於中國電動車確實更優秀,如果加徵懲罰性關稅,受害的將是國內的消費者。

  • 陸電車銷歐 恐課27.5%關稅

    陸電車銷歐 恐課27.5%關稅

     歐盟啟動對中國電動車的反補貼調查,盛傳可能徵收最高27.5%的關稅,在上海設廠的特斯拉恐也難逃一劫。若少了歐盟市場支持,中國新能源車出口數量恐受巨大影響。

  • 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反補貼調查 歐洲業界跳腳

    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反補貼調查 歐洲業界跳腳

    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今天宣布對中國外銷的電動車展開反補貼調查,讓歐洲業界跳腳。業內專家稱根本之道應是強化歐洲車商競爭力,而非招來中方報復引發貿易戰。

  • 陸新能源汽車搶灘 打國際盃

    陸新能源汽車搶灘 打國際盃

     在中國出口下滑背景下,汽車出口卻逆勢上揚成為亮點,尤其新能源汽車搶占包括歐盟、東南亞在內的國際市場。數據顯示,去年在歐洲銷售的電動汽車中,有16%從中國進口。今年第一季,中國電動汽車在東南亞的市場銷售占比也大幅提升至75%。

  • RCEP生效 機械業出口壓力大增

    RCEP生效 機械業出口壓力大增

     近期《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15個簽署國已全面生效,機械公會昨表示,預期10年內將有9成的產品將實現零關稅,機械業出口競爭壓力大增,建議政府盡速完成台美自由貿易協定(FTA)與加入多邊協定組織,以利台灣機械設備後續國際競爭力。

  • 中國投資歐洲轉向 綠色項目超越併購

    中國投資歐洲轉向 綠色項目超越併購

     根據德國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及美國智庫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進行的調查,中國去年在歐洲的直接投資,正在從併購交易轉向綠色項目,且主要是電動車的電池生產。

  • 《國際產業》中國EV大軍來襲 歐洲汽車業亮紅燈

    根據安聯貿易(Allianz Trade)最新發表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製造的電動車(EV)正對歐洲製造的電動車構成極大的威脅,如果政策官員不採取措施,到2030年每年會帶來70億歐元(約77億美元)的損失。

  • 中國去年對歐洲投資  綠色項目達57%、超越併購

    中國去年對歐洲投資 綠色項目達57%、超越併購

    根據德國智庫墨卡託中國研究中心(MERICS)及美國智庫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進行的調查,中國去年在歐洲的直接投資,正在從併購轉向綠色項目,主要是電動車的電池生產。

  • 愛地雅多元並進 拓展E-BIKE市場

    愛地雅多元並進 拓展E-BIKE市場

     近年全球自行車市場在疫情的衝擊下,需求大幅下滑,讓各自行車品牌廠商存貨居高不下,現在雖已進入後疫情時代,但因美國通膨嚴重,削弱消費者採購意願,加上俄烏戰爭重挫歐洲市場,促使自行車庫存去化仍需待些時日才能獲得紓解,但即使如此,電動自行車(E-BIKE)仍是市場的當紅炸子雞,持續蓬勃發展已是市場必然趨勢。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