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正規金融的搜尋結果,共18筆
台灣本土品牌研鼎智能(6529)自主研發之「台灣圖霸」電子地圖平台,推出 「地址正規化」服務,可以正確精準校正未經標準化的用戶地址資料庫,更針對金融壽險業高度資安需求,量身定製落地服務方案,系統安裝於客戶伺服器內,讓客戶透過內網使用服務,不必擔心駭客攻擊或客戶地址資訊外流,資訊安全有保障。
近期從阿里巴巴馬雲發言掀起一波新舊金融發展與監管討論,而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行長易綱17日發表研究文章〈再論中國金融資產結構及政策含義〉,其中就提到,要管理好金融機構風險,直指金融是特許行業,必須持牌經營,嚴厲打擊非法集資、非法放貸和金融詐騙活動。
金融監管與創新間該如何平衡,乃是近期大陸市場最熱話題。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最新研究文章「再論中國金融資產結構及政策含義」破題直言,「金融是特許行業,必須持牌經營,嚴厲打擊非法集資、非法放貸和金融詐騙活動」,以此強調官方強硬立場。
近期從阿里巴巴馬雲發言掀起一波新舊金融發展與監管討論,而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行長易綱17日發表研究文章《再論中國金融資產結構及政策含義》,其中就提到,要管理好金融機構風險,直指金融是特許行業,必須持牌經營,嚴厲打擊非法集資、非法放貸和金融詐騙活動。
大陸銀保監會前副主席王兆星29日在中國銀行家論壇中指出,要加強應對傳統金融問題,防範「灰犀牛」等金融風險。
2018第四屆亞太電子商務展於9月27日至29日在世貿一館登場,主辦單位外貿協會表示,本次首創微型攤位,目的是為鼓勵更多廠商加入。展覽集結了54家台灣優秀電商、網路新創公司,更邀請11家來自大陸、美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際間代表性電商業者。其中,由日昇金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營運的「債權商城L market」是本屆唯一一間網路金融投資平台,也將出席29日的新創講堂活動。
最近中國政府對防範金融風險的焦點轉向了金融科技,轉向了股市。去年關閉所有數位貨幣交易平台之後,最近大舉對區塊鏈自媒體公眾號進行清理整頓,大批區塊鏈微信號被封。因為早些時候比特幣的交易在國內爆炸式增長、接著ICO(首次代幣)如火如荼大舉集資,讓一些人一夜暴富,這兩種方式關閉後,不少自媒體公眾號也希望以新的方式來吸引投資者,以不同名目變相推介ICO,借助自媒體公眾號炒作數位貨幣大發橫財,這必然會引發網信辦的關注及整頓。
無論是十九大報告,還是最近接連召開的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會議,都在強調防範金融風險,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對此,早些時候市場把焦點放在房地產泡沫破滅上,所以中央政府的房地產調控一直在強調既要遏制房價繼續上漲,又要穩定房價,而不管這種政策是否符合市場經濟的法則。但最近,政府對防範國內金融風險的焦點轉向了金融科技,轉向了股市。
中央研究院日前發表《台灣經濟競爭與成長策略政策建議》,直指台灣10年平均經濟成長率已降到3.82%,低於其他亞洲競爭國家;薪資年成長率也已降到1%,勞工對經濟成長完全無感,若不能解決法律、環評、大陸政策過度保守等3個問題,未來10年會落入「中所得陷阱」,至少被15個國家超越。中研院財經院士皆為學術俊彥,對台灣經濟沉痾提出針砭,政府應虛心傾聽,力謀解決。
剛公布的5月分財新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已經跌至49.6,不但比預期差,更是11個月以來首次跌入了50以下收縮區,反映製造業表現倒退。就此資料,財新的經濟學家認為,經濟下行趨勢已經基本確立,平穩難以持續。但是,國家統計局的官方PMI則不同,與上一個月持平為51.2,只是大企業表現略為放緩,中小企業反之在加速擴張。
有鑑於中國大陸民間消費力道強勁,帶動金融信貸的需求,開發金控昨在法說會上宣布,旗下的凱基銀行將以參股投資的方式與江蘇銀行合作,共同設立江蘇蘇銀凱基消費金融公司,提供當地個人消費性貸款商品;開發金透露,登陸參股計畫雙方已分別送交金管會、銀監會審核,預計大陸消費金融公司年底前開張。
大陸債券市場出現大量拋售潮,價跌量縮下,企業籌資管道大為緊縮,連帶影響企業籌資模式。尤其是在供給側改革雷厲風行下,本來就難以從銀行體系取得資金的產能過剩產業,更是大受打擊。直接與間接金融管道雙重受阻,債信或信用評等相對不佳的企業,紛紛轉向非正規金融體系融資。其中,向同業之間的借貸行為,也就是俗稱的委託貸款,大行其道,影子銀行有死灰復燃跡象。
大陸債券市場出現大量拋售潮,價跌量縮下,企業籌資管道大為緊縮,連帶影響企業籌資模式。尤其是在供給側改革雷厲風行下,本來就難以從銀行體系取得資金的產能過剩產業,更是大受打擊。直接與間接金融管道雙重受阻,債信或信用評等相對不佳的企業,紛紛轉向非正規金融體系融資。其中,向同業之間的借貸行為,也就是俗稱的委託貸款,大行其道,影子銀行有死灰復燃跡象。
中國大陸網貸漸漸成為新的社會問題。陸媒報導,一些網貸APP會監控與讀取用戶通訊錄,掌握使用者的個資與電話簿,雖然讀取前仍會跳出提示,但用戶多半不會多加注意。
當前,中國金融創新異常活躍,跨市場交叉性金融工具的交易結構設計日趨複雜,非正規金融領域融資「野蠻生長」,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並未出現顯著提升,而金融市場運行風險更加隱蔽,這已經明顯偏離了金融本質。
自從2009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海嘯以來,美國政府即不斷加強金融監理各項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美國總統歐巴馬任內最重要的金融改革,就屬2010年7月簽署的金融改革Dodd-Frank法案,主要核心圍繞在預防系統性風險與消費者金融保護兩大議題,致力防止銀行過大,以至於產生「太大不能倒」的風險,並限制商業銀行從事某些投資業務,避免銀行有過高曝險,即伏克爾法則(Volcker Rule),對金融衍生性商品與避險基金之強化監管等,成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金融服務監督委員會以有效防範系統性風險。
5月下旬以來,大陸銀行間因資金緊張引起「錢荒」危機,銀行間拆借利率飆升,不但到處借不到錢,股票、債券價格暴跌,造成大陸金融市場震盪,投資者人心惶惶,市場一度將罪魁禍首指向美國QE的退場。
中國人民銀行自本月20日起放寬金融機構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0.7倍的下限,並取消票據貼現利率管制及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不設上限等;這是大陸邁出「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關鍵一步,也是全面推動大陸金融改革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