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歷史教科書的搜尋結果,共296筆
蔡英文政府在108課綱中大肆推動去中國化的歷史教育,以東亞史取代中國史,引發質疑。在今天一場記者會中,學者專家表示,刻意去中國化,即拋棄自己的原生文化,即刻意毀棄自己的根本,去中國化的歷史教育要怎麼處理,總統候選人應該表態。
由台灣教科書出版協會主辦、匯集台灣K12教育各家出版社攜手合作,打造台灣史上第一場跨百年教育內容展覽「爺奶/爸媽/我/孩子的教科書特展」,4日至9日在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展出,台灣教科書出版協會理事長李萬吉表示,台灣對教育的重視,得以從開發中國家進化成已開發國家,盼透過展覽與社會共同思考教育的未來。
台灣社會從「大家都是中國人」、「我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到「我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是一個國民黨眼看著民進黨從蠶食到鯨吞的過程,更是一段國民黨坐以待斃的歷史。回顧這段歷史,很多人有恍如隔世的感覺。
蔡英文總統發表任內最後一次國慶講話,某種意義上,也是8年執政的總結。在演說中,蔡頗感滿意,舉一大堆的案例和數據,表示都取得了進展;然而最冷酷的現實是,民調顯示約60%的民眾希望能夠換黨執政。台灣人民對於蔡政府的執政已經感到疲憊,這是對蔡英文最直接的評斷。
儘管來去金門的次數不算多,但在有限的經驗中,已能清楚認知到金門並非昔日戰地,而是一個讓人感受陽光和風與綠意的和平之島—至少去年裴洛西訪台、台海緊張情勢過後,我在金門遇到的每個人都不以為意,直說砲彈不會瞄準金門,因為怎麼看都沒有那個必要性。過往那「亞洲柏林」的地位,早也遠去。
俄羅斯總統普丁的親自提議,在新版俄羅斯高中歷史教科書封面,放上克里米亞大橋圖片。
什麼書?哪一本?可以一窺兩岸的玄虛?
今年國中教育會考社會科,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及交通部推動的「幸福巴士」均入題。國中老師表示,社會科全部54題中,有約一半、約25題是圖表題,具有資料解讀及圖表轉譯能力的考生會考得比較好,「背多分」學習方式的考生難拿高分。
前總統馬英九赴陸祭祖參訪交流,走過南京中山陵、武昌起義、重慶抗戰等歷史遺跡。前國安會秘書長楊永明4日在《洪淑芬辣晚報》強調,從陳水扁到蔡英文執政時期被改的教科書,馬英九這次的歷史之旅就是活生生的教科書,不只給年輕學子看,包括泛藍、中間、偏綠的人,都被恢復了台灣跟中國大陸的密切連結。這會影響到兩岸之間未來的發展,也會影響到這次2024選舉,因為這另外的一面是代表和平及共同的發展。
馬英九前總統前往中國大陸的祭祖之行有3項深層意涵:第一是「中華民國在大陸之旅」,第二是「兩岸春暖花開之旅」,第三則是「拒絕代理戰爭之旅」。
中國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毛寧29日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據報導,日本文部科學省28日審定通過一批小學教科書,宣揚日方單方面領土主張,淡化和歪曲日本強徵和奴役勞工的歷史事實,掩蓋其殖民統治朝鮮半島期間的暴行,韓國已通過外交管道提出抗議,對此,毛寧指出,在教科書審定上,通過玩弄文字遊戲模糊史實,淡化和逃避歷史罪責,是日方否定和歪曲自身侵略歷史的慣用伎倆。中方對日方通過審定教科書,在歷史領土問題上搞小動作的行徑,同樣抱有嚴重關切,已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
馬英九前總統前往中國大陸的祭祖之行有三項深層意涵:第一是「中華民國在大陸之旅」,第二是「兩岸春暖花開之旅」,第三則是「拒絕代理戰爭之旅」。
韓國教育部28日發表聲明,強烈抗議日本政府審定通過淡化日據時期強制徵兵事實、主張獨島(日本稱竹島)主權的小學教科書一事,並要求日方立即採取措施予以糾正。
「神社是日本是固有傳統宗教神道教的祭祀設施,而神道教在二次大戰前有『國教』的性質!」日本研究專家李中邦表示,神社在台灣,可算是「去中國化」、將台灣日本化,作政治鬥爭、認知作戰等整個環節的一部分。
2022年,全美已有伊利諾伊州、新澤西州、加州等7個州要求K-12(幼兒園最後一年至12年級)教學中必須涵蓋亞裔文化的相關內容。在此之前,美國中小學歷史和社會學課程指導大綱標準中,已列出有關中國歷史文化的知識點,但其準確性和全面程度不盡人意,導致學生對中國的認知可能出現偏差。
國教院近期審查112學年度小學5年級社會科課本,南一、康軒與翰林3大本土教科書商被要求將台灣史放在東亞史脈絡,包含上、下冊等已完成編行的6本教科書,將提供給明年9月升5年級的國小學童使用,首度出現3家被退回重編的情況,遭質疑是配合執行去中化政策。書商直說,收到的公文內容十分模糊,無法理解官方的想法,還有該如何調整課文?現只希望能盡快溝通,不要耽誤出書流程。
今天是七七抗戰紀念日,距離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已經85年,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指出,我們永遠不能忘記曾在八年抗戰中為國犧牲的所有軍民同胞,她也強調,當年台灣人也曾投身抗日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