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歷史聚落的搜尋結果,共93筆
台中市大甲地政事務所今年度規畫辦理「大話簿載‧檔蘊富甲」檔案巡迴展暨檔案應用宣導,展示一系列大甲、大安、外埔地區的舊有土地、建物地政文物檔案。地政局長吳存金說,包括土地及建物的人工登記簿、平板儀、地價區段圖、土地編定卡等歷史檔案資料;並推出「甲檔有意思」手遊等遊戲道具,讓民眾了解地政歷史檔案業務。
臺北市為全國文化資產數量居冠的城市,為了讓更多民眾了解老房子的魅力,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下稱文化局)推出老房子文化運動媒合平台引進民間資源,以公私合作方式,讓臺北市的老房子重獲新生,也使得臺北的歷史故事藉由這些重生的老房子展開新篇章,近日有5處重生的老房子展開了新章節,邀民眾一起閱讀它們的新故事。
臺北市為全國文化資產數量居冠的城市,為了讓更多民眾了解老房子的魅力,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下稱文化局)推出老房子文化運動媒合平台引進民間資源,以公私合作方式,讓臺北市的老房子重獲新生,也使得臺北的歷史故事藉由這些重生的老房子展開新篇章,近日有5處重生的老房子展開了新章節,邀民眾一起閱讀它們的新故事。
「紅毛港」從荷蘭時代開始陸續有人定居於此,憑藉地理位置優越而繁榮發展。1967年政府擴建高雄第二港口後,為建造高雄港貨櫃洲際中心,紅毛港人奉獻了世代居住的家園,並於2007年完成遷村,「紅毛港文化園區」也應運而生,留下了紅毛港居民過往的生活軌跡以及珍貴的文化資產。
位於台北市萬華區的市定古蹟「學海書院」現為高氏宗祠,2日舉行上梁典禮,宣告第1期修復工程完成重要階段,北市文化局表示,因建築規模龐大且裝飾細膩,修復工程共分3期,估耗資1億1500萬元,預計明年底修復完工,為萬華區再添一處文史亮點。
前往小港、大寮和大樹,親近田園並挑戰傳統磚瓦、漢餅等工藝DIY,再到義大世界釋放活力,是三五好友相約出遊或全家大小寓教於樂的親子小旅行,最Chill的行程。
台北市萬華區的「學海書院」是台北市僅存的第3級書院古蹟,是在道光17年(1837年)淡水同知婁雲創建,日據時代由高姓人士承購後,改為高姓大宗祠至今, 22日學海書院舉行修復工程開工典禮,預計2024年12月底完工,原為私人宗祠,修復後會對外開放。
臺灣第一城,可以指清廷用木柵興建的臺南城,也可以指清廷用石塊興建的臺北城。
台南市楠西區鹿田里鹿陶洋江家古厝是典型的客家建築,卻常被認為是閩南聚落,連在地居民也多不會講客家話,鹿田社區為了讓在地居民重新認識江家古厝與客家的淵源,透過客家料理課程,活絡社區居民情感,也要重現社區「吃公」文化的精神。
「台北無圍牆博物館特展-波力玩台北」,即日起在台北探索館展出至12月15日止,展覽內容以北投溫泉、大稻埕、萬華艋舺、城北廊帶、城南台大、士林北藝、南港北流、信義松菸等8個無圍牆博物館為主題,邀請大家一同認識不一樣的台北!
【旅奇傳媒/編輯部報導】公視磅礡大戲「斯卡羅」,您也看了嗎?近期引發熱烈討論的「斯卡羅」,於8月14日首播後即造成轟動,許多人臉書被相關訊息洗版,顯示台灣島民對這片土地上過往發生的歷史故事深感興趣。
走讀傀儡花,公視大戲斯卡羅的歷史現場解說影片
彰化縣鹿港鎮北頭聚落薈萃許多歷史發源的特色,還有保有最早的清真寺舊跡,彰化縣政府辦理歷史老屋活化再利用補助,郭厝巷50號屋主蔡槐澤申請修繕活化的「北頭文化館」2日揭牌,展出家族歷史老照片,分享老屋修繕和地方家族史及影像記憶,讓人看到更多老屋的歷史。
迎接將到來的離島旅遊旺季,雄獅旅遊集團旗下旅行社「旅天下」看好金門的魅力,攜手「金廈海運」在4至6月推出多款結合最新客輪「初日號」的遊程,並特地安排導遊、地接與服務團隊進駐,讓旅客輕鬆爽玩金門海陸遊。
石碇不只有茶葉!新北市農業局將於12月10日至13日一連3天,推出秋冬限定「石碇煤山小旅行」,帶領民眾認識石碇農村新風貌,暢遊烏塗溪步道、百年石頭屋、螢火蟲書屋等在地景點,還可大啖石碇特有的「靈芝風味餐」;活動將於12月4日中午開放報名,共開3團、60人次。
循著茶香感受客庄歷史!桃園市龍潭區三坑茶港水與綠營造工程5日竣工,除修繕原有公園設備、新增停車場外,還規畫450公尺的挑擔細路與客庄茶港入口意象,更結合AR科技裝置藝術,詮釋三坑人文內涵與聚落歷史演變,重現茶港歷史風華。
產學業界團體16日前往台中市議會前拉紅布條請願,希望市議會促請市府規畫興建台中城市歷史博物館。台中市政府表示,已進行「台中博物館籌設評估計畫」,目前把惠來遺址、台中州廳、舊市議會與麻糍埔遺址等4地點列為優先考量,未來將依計畫滾動檢討、審慎評估籌設。
交通部觀光局連續二年推廣經典小鎮旅遊,台南新化以豐厚的歷史人文及山林美景資源入選2020台灣經典小鎮,為了讓遊客能更深入認識、了解新化的歷史文化,新化區公所推出老街及其周邊文化設施免費導覽服務,在地達人講解,即日起至11月6日止,15人以上團體就可預約。
雲林縣政府為活化虎尾鎮建國眷村,將眷村列為歷史聚落,6日舉辦「新媒體藝術眷村」活動,藉由防空洞等空間再利用,以新媒體科技展現人文、眷村、軍事等在地故事,讓民眾體驗不一樣的「躲防空洞」、「軍事訓練」、「眷村生活」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