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死傷人數的搜尋結果,共127筆
近日,日本極右派媒體造謠說:台軍中「外省籍」占了9成。這句話引起馮世寬不滿,用國罵開幹。
近日,日本極右派媒體造謠說:台軍中「外省籍」佔了九成。這句話引起馮世寬不滿,用國罵開幹。
台灣馬路如虎口,去年甚至被CNN貼上「行人地獄」的標籤,民眾黨立委邱臣遠、台北市議員黃瀞瑩、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今召開記者會,呼籲各界應努力推動「交通零死亡願景」,讓兒童有一條平安上下學的路。
強震重創土耳其南部及敘利亞西北部,逾3萬6000多人死亡,當地嚴寒,無數家庭破碎,兒少流離失所,嘉義市財團法人九華山地藏庵今天在市府參議葉國樑、社會處副處長溫秋蘭見證下,捐款100萬元投入台灣世界展望會土耳其及敘利亞震災救援計畫。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土耳其頻道(CNN Turk)報導,救難人員今天從倒塌建物廢墟中救出一名女性。土、敘兩國遭遇規模7.8強震距今一週,罹難人數已突破3萬5000人。
台灣大小車禍頻繁,還被美國CNN報導台灣交通是行人地獄,立委邱顯智昨天貼出2022年1月至11月來的全國交通死亡人數統計,直逼3000人,創2014年以來新高。其中以各縣市每10萬人死傷人數來看,第一名為台南市2896人,其次為桃園市、屏東縣。
屏東警察局在台1線戰備跑道及台26線尖山段設置的「區間測速」,先前因種樹百里工程暫停執法,而今隨工程結束也將於13日恢復執法,但恆春半島居民為此反彈不已,認為警方在車流量少的尖山段設區間測速是在擾民、搶錢,對此,警方強調,該路段當地居民被拍到的比例低,但發生死亡車禍卻以當地居民為高,所以才要透過測速執法保障民眾的交通安全。
刊登在中方國家軍事期刊《兵工科技》雜誌上的文章說,兩岸萬一爆發衝突,無人機將扮演吃重的角色。
南非緊急救難部門今天表示,一輛油罐車在約翰尼斯堡(Johannesburg)以東城市博克斯堡(Boksburg)爆炸,死傷人數升至10人喪命、約40人受傷。
美國媒體CNN日前報導台灣交通亂象,甚至形容是「行人地獄」,儘管高雄市1至9月行人死傷人數從2019年起每年都下降,今年更減至千人以下,不過數據雖有改善,行人還是普遍無感,仍覺得過馬路如「入虎口」,市議員要求市府強力執法,針對不禮讓行人車輛現場告發,並借助科技執法方式來執行。
近期美國媒體CNN報導台灣交通亂象,還以「行人地獄」形容,但據道安查詢網統計,高雄市1至9月行人死傷人數,從2019年起,每年均下降,今年更下降至933人。然而,數據上雖改善,但行人普遍無感,直言過馬路如「入虎口」。市議員表示,市府應強力執法,針對不禮讓行人車輛現場告發,並借助科技執法。高雄市交通大隊表示,持續加強執法,並視需求增設科技執法,改善不禮讓行人亂象。
基輔最新估計顯示,在烏克蘭陣亡的俄軍人數已超過美國打越戰戰死的人數。
台中市警察局統計自8月至9月取締大型貨車(含砂石車)各類違規共計1746件、交通事故死傷人數64人,較今年6月至7月取締1134件、交通事故死傷人數78人,取締增加612件、交通事故死傷人數減少14人,因防制成效佳,警方將持續執行取締違規大型貨車(含砂石車)」勤務,無限期。
執行自行車違規取締計畫上路後,彰化縣近3年來取締件數已下降,但根據道安資訊查詢網站資料查詢,電動自行車騎士交通事故卻逐年攀升,從2019年636件,到2021年已976件,成長53.46%,包括夜間行駛沒燈光等,安全性值得重視。
高雄市今年至7月24日止,A1死亡車禍已發生109件、110人死亡,件數從2013年起連續10年全台最多,副市長林欽榮前年喊出全年A1及整體死傷人數要下降3%,更強調這是「絕對的命令和政策」,不料去年達標後,今年上半年車禍受傷雖減,但死亡車禍反而比去年同期還增加5%,國民黨議會總召童燕珍狠酸市府開空頭支票,政策沒延續。
高雄機車登記數高達206萬輛,幾乎是人人有機車,但據調查去年青年學子騎車發生車禍死傷占全國的25%。為降低機車事故率,高雄市兩大監理所推動機車駕訓課程,受訓並且成功考照者可獲1300元補助。高市府交通局更加碼20萬元,補助兩區監理所的機車駕訓增加152個名額。
為降低機車事故,高雄市區監理所跟高雄區監理所鼓勵民眾上機車駕訓課,與駕訓班合作,推動機車駕訓課程。高雄市府交通局宣布加碼補助20萬元,補助這2區監理所的機車駕訓額度。
隨著新竹市長林智堅24日居隔期滿出關,藍綠白桃園市長參選人全數到位選戰正式開打。國民黨參選人張善政許下進入市府、帶給大家不一樣的桃園的生日願望;民進黨桃園市長參選人林智堅對「新竹市民孤兒說」怒批民眾黨不要做賊喊抓賊;民眾黨桃園市長參選人賴香伶則指桃園酒駕、交通事故雙第一,批評鄭文燦,更劍指林智堅。
民眾黨今記者會引用內政部數據指出,近年全台酒駕事故死傷人數下降,但桃園逆勢上升。民眾黨桃園市長參選人賴香伶直批,桃園市長鄭文燦推動許多大型建設,但對道路安全規畫不足、對交通安全重視度低。對此,鄭回應,會盡力讓此數據逐年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