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氣候協定的搜尋結果,共624

  • 新普通過SBTi減碳目標審查 領先業界

     電池模組廠新普(6121)25日宣布,為因應氣候變遷風險,進行氣候調適設定的減碳路徑,已通過國際科學基礎減碳目標倡議(SBTi)審查,成為全球第一家通過的電池模組製造業者,積極展現協助全球控制升溫在1.5℃以內的決心。這也是新普繼2022年取得CDP氣候問卷B級肯定後,再次領先業界,為未來淨零目標建立重要里程碑。

  • 澳開採關鍵礦物 獲美力挺

     西方尋求分散供應鏈減少對中國依賴之際,美國與澳洲達成合作投資協定,澳洲未來在開採鋰、稀土等關鍵礦物上,將有美國做強力後盾,支持澳洲礦業發展。

  • 分散供應鏈 美支持澳洲開採關鍵礦物

    西方尋求分散供應鏈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之際,美國與澳洲達成合作投資協定,澳洲未來在開採鋰、稀土等關鍵礦物上,將有美國做強力後盾,支持澳洲礦業發展。

  • 敘利亞重返阿拉伯世界 阿塞德受邀參與阿聯COP28氣候大會

    敘利亞重返阿拉伯世界 阿塞德受邀參與阿聯COP28氣候大會

    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塞德 (Bashar Assad,俗稱「小阿塞德」) 收到了阿聯COP28全球氣候大會的邀請函,今年會議城布在杜拜。這是敘利亞重返阿拉伯世界的象徵。

  • 世銀:氣候變遷可能使巴西數百萬人陷入極端貧困

    世界銀行(World Bank)今天發布的「國家氣候與發展報告」指出,從2030年開始,與氣候相關的事件可能會使80萬至300萬巴西人陷入極端貧困。

  • 工商社論》成立碳權交易所 不可忽視的幾個要素

    工商社論》成立碳權交易所 不可忽視的幾個要素

     蔡英文總統於今年世界地球日前夕,宣布台灣將成立碳權交易所,消息一經宣布,各界討論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但多數討論仍聚焦在碳價成本上,而許多業界人士也再次重提綠色通膨發生的可能性。這些情況一定程度地顯示了,台灣社會對於碳排放議題的關注熱度,仍是在延續工商業界近年來的碳焦慮。

  • 聯合國報告:阻止災難性暖化 時間剩不到10年

    聯合國報告:阻止災難性暖化 時間剩不到10年

    科學家在最新評估中表示,應對氣候變遷的時間已經不多了,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今天敦促富裕國家加速削減溫室氣體排放量,並且警告「氣候定時炸彈正在滴答作響」。

  • 專家傳真-生物多樣性與淨零碳排同等重要

     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正在加速,並對全球經濟和供應鏈構成嚴重威脅。企業和投資人務必密切關注相關涉及的風險,以適應不斷變化的世界。

  • 加速向永續目標前進 宏達電發布TCFD獨立報告書

    加速向永續目標前進 宏達電發布TCFD獨立報告書

    宏達電(HTC)今(8)日宣布成為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工作小組(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CFD)的支持者。隨著氣候變遷影響加劇,企業皆面臨氣候所帶來的風險及機會,HTC立基於目前永續發展的堅實基礎,再邁出關鍵的一步將自願性針對氣候相關資訊進行揭露,達到資訊透明度,這也代表著HTC 朝著淨零減碳的可持續發展目標繼續前進。

  • 渣打:大陸氣候適應投資機會 上看81億美元

    渣打集團最新發表的「氣候適應經濟」指出,至2030年,氣候適應將為大陸市場帶來81億美元投資機會,大陸包括長期穩健的經濟實力以及政府的支持力度等因素,將為該投資機會提供重要支撐。

  • 環保愛地球基金 行情俏

     台新投信指出,在氣候變遷日益嚴重下,環保綠能題材已成為各國政策及企業簇擁的重點,「減碳」成為全球政府一致努力的目標,將帶動百兆美元投資契機,下一個十年的投資趨勢在於突破性減碳科技產業,就如同70年代的科技公司,將形成跳躍式成長,未來擁有減碳環保優勢的ESG公司將能創造無限回報,環保愛地球相關基金漲升行情看俏,逢低買點到。

  • 中美氣候峰會全面恢復 解振華會凱瑞

    中美氣候峰會全面恢復 解振華會凱瑞

     美國總統拜登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終於在印尼峇里島會晤,雙方同意重啟兩國間的國際氣候談判,為逆轉災難性全球暖化取得喘息空間。在埃及夏姆錫克舉行的202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中美展開氣候議題談判。習近平特別代表、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表示,中美氣候談判很有建設性,會繼續展開正式磋商。

  • 保發中心 辦永續發展高峰論壇

    保發中心 辦永續發展高峰論壇

     保發中心與英國在臺辦事處共同合作於12月19日舉辦「永續發展高峰論壇:淨零轉型暨氣候變遷」,此次論壇旨在配合政府因應氣候變遷政策,並響應金管會所推動「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及「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鼓勵金融業及上市櫃公司重視ESG及氣候變遷議題。

  • 三聯設美國子公司 攻基建商機

    三聯設美國子公司 攻基建商機

     美國基建計畫從道路到橋樑等百百種,商機無限,全球廠商都秣馬厲兵想分一杯羹,專長在環境監測的三聯科技也不例外,11月甫在美國設立子公司,瞄準地震儀、氣象設備、橋樑檢測等基建商機,董事長林大鈞表示,台灣地震等天然災害多,是很好的驗證場域,加上ICT產業強大,儀器製造水準不亞於其他國家。

  • 施羅德:2023年永續發展應關注五大趨勢

    隨著世界陸續從新冠肺炎中解封,當前經濟、社會與環境目標的挑戰日益明顯,施羅德投資全球永續投資主管Andy Howard表示,展望2023年和更遠的未來,疫情危機留下的債務正在挑戰各國政府持續支援社會度過難關的負荷能力,我們將會看到更多政府介入,並預期企業扮演更重要角色,協助解決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的威脅,以及生活成本危機等自然界的挑戰。

  • 迎接淨零 ESG減碳商機噴發

    迎接淨零 ESG減碳商機噴發

     對抗氣候變遷已是各國政府和企業的當務之急,在《巴黎協定》2050達成淨零排放目標的帶動下,所衍生出的減碳投資商機相當可觀。

  • 淨零大趨勢 ESG基金搶賺碳錢

     法人表示,隨著減碳淨零的趨勢成形,除了自己減碳,也能幫別人減碳的企業,因為從供應鏈前端帶頭做起,可擴大正向減碳影響力,料將提供相對較佳的投資機會,用ESG相關基金搶進全球加速減碳長線商機。

  • 淨零轉型趨勢-COP27後 全球淨零趨勢解析

    淨零轉型趨勢-COP27後 全球淨零趨勢解析

     今年11月在埃及夏姆錫克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第27次締約方會議(簡稱COP27),以「一起實踐」(Together for implementation)為核心精神,但為期兩周的氣候締約議案陷入膠著,導致閉幕延後兩天,最終達成哪些決議?對臺灣帶來什麼影響?

  • 迎接碳錢時代 柏瑞搶發ESG減碳全球股票基金

    迎接碳錢時代 柏瑞搶發ESG減碳全球股票基金

    對抗氣候變遷已是各國政府和企業的當務之急,在《巴黎協定》2050達成淨零排放目標的帶動下,所衍生出的減碳投資商機相當可觀。柏瑞投信8日表示,隨著減碳淨零的趨勢成形,除了自己減碳,也能幫別人減碳的企業,因為從供應鏈前端帶頭做起,可擴大正向減碳影響力,料將提供相對較佳的投資機會,用ESG相關基金搶進全球加速減碳長線商機。柏瑞投信指出,自己減碳也幫助別人減碳之企業,市場傾向給予較高的評價,通常財務體質也較佳。根據統計,自2020年12月31日至2022年9月30日期間,MSCI全球巴黎協定氣候指數9個季度的企業毛利率平均皆高於MSCI世界指數。以2022年第3季為例,MSCI全球巴黎協定氣候指數的企業毛利率平均近40%,高出MSCI世界指數的約32%。隨著各界「不減碳就淘汰」的呼聲四起,除了科技巨擘力拼減碳,帶領供應鏈跟上腳步外,傳統的能源業和運輸業也都紛紛斥資研發更新設備以加快減碳步伐。舉例來說,歐洲的可再生柴油廠商,透過廢棄食用油、動物脂肪等原料製作成的可再生柴油,可直接取代傳統柴油,不需要跟生質燃料混合使用,使得減碳成效更為明顯。而這類的可再生柴油替代能源,在幫助航空業者減碳上也格外重要,因其技術和採用純電飛機相比之下更為可行。看好減碳趨勢將成為投資市場新主流、全面迎接碳錢時代的來臨,柏瑞投信領先同業推出「柏瑞ESG減碳全球股票基金」,募集日期為12月19日,保管銀行為中國信託商業銀行。本基金成立六個月後的投組配置至少70%將取自於MSCI全球巴黎協定氣候指數成分之發行人(或含其集團母公司)。柏瑞ESG減碳全球股票基金預定經理人馬治雲表示,基金將從下而上構建投組,分析各個公司的基本面。初期預定投組在資訊科技與工業的產業配置合計較高,主要是因為這些產業所提供的軟體或硬體設備,可協助下游客戶(例如採礦或發電公司)提高效率、並減少其碳排放量。此外,預定投組所設定的減碳比率,將以每年優於MSCI全球巴黎協定氣候指數為目標,看重的是企業未來的減碳能力。本基金亦將整合柏瑞集團特有之企業生命週期分類研究(LCR),以及分析企業永續經營表現的股票風險評估(ERA)框架,挑選基本面出色(特別注重其產品及服務的減碳潛力、企業生命週期可望邁入較高成長率階段)、評價水準合理及風險相對較低的標的來建構投資組合。

  • 名家觀點》王元豐:歐美擬加徵大陸鋼鋁關稅與國際合作背道而馳

    名家觀點》王元豐:歐美擬加徵大陸鋼鋁關稅與國際合作背道而馳

    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副理事長、北京交通大學碳中和科技與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王元豐8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近日,有美國媒體稱,歐美達成意向,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過剩產能為名,要對中國大陸出口到歐美的鋼鐵和鋁加徵關稅。雖然就此真正達成協議還要等一段時間,但這種做法不僅遭到了中國大陸政府反對,也受到了國際輿論批評。顯而易見,這對歐美掛在嘴邊的「應對氣候變化」毫無益處。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