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氣喘病的搜尋結果,共97

  • 小心肺變菜瓜布 醫籲這2症狀超過8周快檢查

    小心肺變菜瓜布 醫籲這2症狀超過8周快檢查

     47歲葉女士去年出現呼吸喘的狀況,一開始以為只是感冒,但過了好幾個月卻愈變愈喘,經檢查證實罹患「間質性肺病」,肺部已嚴重如菜瓜布一般纖維化;台中榮總間質性肺病整合照護中心主任傅彬貴表示,間質性肺病是肺部發炎疾病,只要乾咳、呼吸急促症狀超過8周,就要警覺,以免延誤治療先機。

  • 呼吸困難、氣喘胸悶 病因恐非肺 而是這器官衰竭了

    呼吸困難、氣喘胸悶 病因恐非肺 而是這器官衰竭了

    許多人常認為呼吸困難或是喘到吸不到氣等症狀,是和肺部及呼吸道疾病有關,與心臟或是心血管疾病沒有關連。然而,對於心臟衰竭患者來說,呼吸困難或是氣喘胸悶是常見症狀,許多心臟衰竭患者都有慢性氣喘與呼吸困難的困擾。實際上,氣喘及呼吸困難也常是一項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的表現,對於具有高風險因子的人而言,漸進明顯的呼吸困難可能是早期心臟衰竭的表現;對於心臟衰竭患者而言,呼吸困難或是氣喘胸悶的加劇亦可能是治療效果的不足或是疾病惡化的表徵。

  • 「雨水」節氣到!4生肖恐破病 6禁忌別犯

    「雨水」節氣到!4生肖恐破病 6禁忌別犯

    今(19)日清晨6時35分,正式進入24節氣中的「雨水」,意味者天氣開始回暖,是大地回春的重要節點。對此,命理師楊登嵙指出有6禁忌千萬別犯,並點名4生肖未來15天健康方面會出事,要格外注意。

  • 病毒已變異 大陸國務院聯防聯控專家:新冠肺炎應更名「新冠病毒傳染病」

    病毒已變異 大陸國務院聯防聯控專家:新冠肺炎應更名「新冠病毒傳染病」

    12月5日晚間,中華中醫藥學會感染分會召開專家共識會。據《北京日報》報導,大陸國務院新冠肺炎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專家谷曉紅表示,這次會議上,她和十幾名副主任委員達成共識:新冠肺炎應更改名稱,改為新冠病毒傳染病。

  • 七毒混戰 中市基層診所病患暴增

    七毒混戰 中市基層診所病患暴增

     季節交替,感冒病號全出籠了嗎?基層醫師指出,目前不只是新冠病毒流行,還有流感、副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及黴漿菌在環境間流竄,七毒混戰,且傳染力都不弱,造成病號擠爆基層診所;大台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魏重耀8日呼籲民眾疫苗打好打滿,還要勤洗手、戴口罩、做好手部消毒。

  • 上班族狂吃後就氣喘 檢查曝真相:是這胃病惹禍

    上班族狂吃後就氣喘 檢查曝真相:是這胃病惹禍

    一般認為,胃食道逆流會有胸口灼熱感、嘔酸水症狀,但也有人症狀大不同。醫師表示,有位30歲男性,每次聚餐後,隔天都有氣喘狀況,原本以為該病患是對某些食物過敏導致氣喘,直到聚餐次數增加加重氣喘情況,進一步檢查才知,原來是胃食道逆流將消化液、胃酸,在其睡眠時逆流出來,刺激到咽喉、氣管,導致其隔天氣喘發作。

  • 青少年異膚治療 生物製劑納健保

    青少年異膚治療 生物製劑納健保

     全台有將近40萬名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其中一半以上都是兒童和青少年。醫師指出,傳統治療效果佳但並非人人有效,加上家長擔心副作用,因而中斷治療,其實近年來已有不少新藥,為治療帶來新突破,例如生物製劑可阻斷發炎物質,從根本阻斷異膚病灶,過去健保給付僅限重度成人患者,今年8月起將放寬條件,青少年和成人中重度患者都受惠,鼓勵病友再給自己一次機會積極治療。

  • 新冠疫情擴散威脅氣喘病患 醫師建議做這事

    新冠疫情擴散威脅氣喘病患 醫師建議做這事

    70歲的陳姓老翁有數10年氣喘的病史,到醫院檢查才知是嚴重的過敏性氣喘,經過醫師嚴重的過敏性氣喘,陳老才有所改善。大千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陳信如也建議,近日疫情擴散,對氣喘病人更是一大威脅,議患者盡速施打完整疫苗,才能降低重症住院及死亡率。

  • 氣喘、過敏別輕忽 研究:恐增心臟病風險

    氣喘、過敏別輕忽 研究:恐增心臟病風險

    根據統計,台灣氣喘、過敏的人口不少,現在有項研究發現,氣喘、過敏除了對肺部有傷害之外,居然還會增加罹患心臟病的風險,研究刊登在《Nature Cardiovascular Research》(自然心血管研究期刊)。

  • 有氣喘病史 25歲女染疫呼吸困難轉重症 緊急插管治療中

    有氣喘病史 25歲女染疫呼吸困難轉重症 緊急插管治療中

    這波疫情雖然不少都是輕症,但確診者症狀不能輕忽,台中市衛生局長曾梓展8日表示,台中市今天新增3名中重症的確診病人,第一例是有氣喘病史的25歲女性,感染新冠肺炎之後,突然呼吸困難,疑似合併感染黴漿菌肺炎,住到加護病,目前使用呼吸器,插管治療中,目前沒有使用藥物。

  • 研究:氣喘兒童染新冠 發病與治療頻率恐增

    研究:氣喘兒童染新冠 發病與治療頻率恐增

    醫生警告,近日研究發現,有氣喘的兒童一旦感染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氣喘發作與接受治療的頻率恐增加。

  • 她吃「類固醇」皮膚老化40年?醫揪出幕後元兇

    她吃「類固醇」皮膚老化40年?醫揪出幕後元兇

    由於環境因素與大量化學物質暴露,國內兒少的過敏性疾病比例年年上升。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洪志興理事長指出,台灣孩童的異位性皮膚炎盛行率在1974年僅為1.4%,在2019年時已上升為11.3%,但以盛行率而言比例增加近10倍。

  • 陳文茜罹「怪病」像心臟衰竭、失智症 全因這原因

    陳文茜罹「怪病」像心臟衰竭、失智症 全因這原因

    資深媒體人陳文茜這些年病痛纏身,前陣子更透露自己罹患「怪病」,身體狀況時好時壞,發病時如失智老人,許多事情記不起來,看遍醫生,終於確認是體內幾乎沒有可體松所致,自曝現在必須每天靠1顆白色小丸子,避免「人萎」。但為什麼身體會沒有可體松?可體松的作用是什麼?

  • 機車不見阿伯上氣不接下氣 警積極協尋幫忙找回

    機車不見阿伯上氣不接下氣 警積極協尋幫忙找回

    患有氣喘病的簡姓阿伯,日前至亞洲大學附設醫院回診後,發現機車不見了,員警到場協尋,但阿伯過度緊張,氣喘病發,不斷使用支氣管擴張劑,經警方積極協尋終於尋獲車輛,讓阿伯鬆了一口氣,不再上氣不接下去,笑了起來。

  • 誤認沒運動才「喘」她逾8周乾咳、喘促竟是肺病作祟

    誤認沒運動才「喘」她逾8周乾咳、喘促竟是肺病作祟

    郭姓女患者喘吁吁,起初以為感冒,經就醫確診為「特發性肺纖維化」,肺功能僅50%,胸腔內科醫師傅彬貴說,「間質性肺病」患者若未及時治療將演變「菜瓜布肺」或「肺纖維化」,呼籲持續8周以上乾咳、喘促或呼吸不順倦怠等症狀者,趕緊就醫,避免延誤病情。

  • 中榮成立專科團隊 治療嚴重氣喘發表國際期刊

    中榮成立專科團隊 治療嚴重氣喘發表國際期刊

    66歲許先生,近年來一動就喘的症狀越來越明顯,有一次喘到昏迷送醫,檢查發現其肺功能已經出現呼氣氣流受限及肺功能受損。雖經過半年多以吸入型類固醇為基礎的藥物控制其氣喘, 均無法改善症狀,在後由中榮胸腔內科醫師跟健保署申請通過生物製劑治療其嚴重型氣喘,逐漸改善氣喘症狀,成立多專科氣喘治療團隊,將經驗發表於國際期刊。

  • 28歲女星突收接種疫苗通知 問了醫師才驚訝知道主因

    28歲女星突收接種疫苗通知 問了醫師才驚訝知道主因

    28歲女星夏宇禾2012年演出《風水世家》鍾家芬出道,4年前因演出《實習醫師鬥格》獲封最美女醫師,一張精緻臉蛋與D級上圍的火辣身材,為她吸引一票粉絲。最近她發文透露收到接種疫苗通知,問了醫師後,才驚訝知道可能是因為她有先天性氣喘,近幾年常進醫院有就診紀錄,才會被安排打疫苗。

  • 病毒是氣喘發作最大元凶!國健署教3撇步防治過敏原

    病毒是氣喘發作最大元凶!國健署教3撇步防治過敏原

    根據國民健康署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NHIS),病毒感染是誘發12歲以下兒童氣喘的最大元凶,佔5成以上。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發現引起氣喘的原因不需驚慌,有3個小撇步可有效防治過敏原,遠離氣喘危機。

  • 異位性皮膚炎沒發作不代表病好了  必知不發病的黃金定律

    異位性皮膚炎沒發作不代表病好了 必知不發病的黃金定律

    台大醫院參與一項18國跨國臨床試驗,證實最新一代口服JAK抑制劑能有效治療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不過醫師提醒,異位性皮膚炎難斷根,皮膚上沒有病灶不表示完全痊癒,病患仍應做好基礎保養,每天擦保濕劑、不熬夜等。

  • 這4種咳法不是感冒!氣喘不一定會喘  12字特徵更是警訊

    這4種咳法不是感冒!氣喘不一定會喘 12字特徵更是警訊

    小安(化名)是一名就讀國小的小女生,被診斷出氣喘已有3、4年,且病況不穩定,平均每年住院多達3次以上。某次氣喘發作嚴重,甚至需插管,入住加護病房觀察。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