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水下滑翔機的搜尋結果,共15筆
一名印尼漁夫最近撈到與眾不同的漁獲,從外觀看來,它似乎是中方的水下滑翔機。而在近兩年間,印尼海域至少還發現了另兩具就算不相同,但也十分相似的水下滑翔機。
大陸第九次北極科學考察隊28日在白令海公海區域成功布放自主研發的「海翼」號水下滑翔機,也是首次應用於北極科考,開始對所在海域執行剖面觀測,可完成約300個剖面觀測任務。
大陸水下探測技術再進一步。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船隊成員「向陽紅18」科學考察船4月21日在國家海洋局深海基地靠港,圓滿完成30天的共用航次任務。這次任務最大工作深度達到8213公尺,刷新了下潛深度的最新世界紀錄。
大陸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3日稱,該所自主研發的「海翼-1000」水下滑翔機,2日順利完成由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組織的全球變化與海洋氣象相互作用專項,印度洋冬季航次的觀測任務,這是大陸水下滑翔機首次在印度洋實現應用。
大陸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自主研發的「海翼」水下滑翔機2日順利完成國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組織的全球變化與海洋氣象相互作用專項印度洋冬季航次的觀測任務。這是中國水下滑翔機首次在印度洋應用。
大陸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近日在南海完成最新研製的「海翼1000」水下滑翔機91天巡航實驗,創造了中國水下滑翔機連續工作時間最長等多項新紀錄。
美國新聞周刊26日報導稱,中國採用新款的無人高科技滑翔機「海翼」,具有效率更高、更耐用、消耗能源極小的特點,也能在水下即時傳送數據,這些設備可以用來即時探測進入南海海域的美國潛艇。
為強化對南海掌握,解放軍近年持續推動水下滑翔機研發,引起美國高度關注。美媒報導指出,解放軍「海翼」系列水下滑翔機,目前雖未裝備武器,卻可用來探測進入南海的美軍潛艦,高效、續航力高、消耗能源極小,同時在水下即可傳送數據等技術,「甚至連美方都沒有掌握」。
美國堅持在南海行使自由航行權,就在華府誓言,將加強爭議海域的巡邏之際,中國大舉在相關海域布放「海翼」號水下滑翔機,以即時傳輸資訊。而這項突破將有助於中方追蹤外國潛艇的位置。
全球已知37個深海溝,其中超過萬米的有5個,在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南端有幾處是所知深達10898至10916米的地方,被稱為「挑戰者深淵」。據記載人類成功載人或無人探底「挑戰者深淵」的,前此只有4次,比上月球的還少。
由中國自主研發的「海翼號」深海滑翔機,在西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完成最大深度下潛觀測任務並安全回收,其最大下潛深度達到6329公尺,突破水下滑翔機最大下潛深度的世界紀錄,比美國科學家保持的舊紀錄深了329公尺。
日前在第18屆深圳高交會上,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設計研製的「海翼號」水下滑翔機引起各界高度注意;原因除了它可以下潛到5751公尺深,接近世界紀錄6千公尺外,更集能耗小、成本低、航程大、運動可控、部署便捷等優點於一身,而且還裝有探測傳感器,可以完成「指哪兒打哪兒」的任務。
美國軍備大廠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Northrop Grumman)測試一種新式的海上自動載台,可以做為無人機的連絡站,或執行水下調查工作。
據港媒報導,陸製「海翼-7000」水下滑翔機完成水下潛行5751公尺測試後,引起解放軍高度重視,目前正挑戰美軍水下滑翔機6000公尺潛行紀錄。水下滑翔機除在大洋海域巡航不易偵測,同時可進行數據蒐集和環境監測,若裝載武器,也可針對特定目標採取攻擊行動,如潛艦及其他水面艦艇等。
中國大陸近期完成新一波水下滑翔機測試,無故障工作日達30天,水平航行距離達到1022.5公里,顯示深海探測能力更為提升。此前,大陸水下滑翔機的最遠航程為5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