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水庫淤積率的搜尋結果,共28

  • 全台13座主要水庫 蓄水率跌破5成

    全台13座主要水庫 蓄水率跌破5成

     曾文、仁義潭、蘭潭等水庫蓄水率都創下史上同期新低,全台21個主要水庫,已有13個水庫蓄水率低於50%。水利署官員表示,這些水庫集水區許久未見有效降雨,加上民眾、產業用水增加,才入不敷出。

  • 曾文水庫抽泥春節不停歇 挑戰年度新目標350萬立方米

    曾文水庫抽泥春節不停歇 挑戰年度新目標350萬立方米

    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進行曾文水庫清淤工作,去年一整年抽泥量達316萬立方公尺,今年挑戰抽泥350萬立方公尺新目標,每天24小時日以繼夜抽泥清淤,即使除夕至年大年初五仍維持每天12小時抽泥作業。

  • 翡翠段專管貫通 拚2023全線完工

    翡翠段專管貫通 拚2023全線完工

     2015年蘇迪勒颱風造成南勢溪土石崩塌,民眾被迫飲用濁水,引發民怨。北市府推動「翡翠原水管工程」,將翡翠水庫的水直接引至淨水廠,保障大台北地區600萬人的用水。台北市長柯文哲昨慰勞施工團隊,並主持隧道貫通儀式,翡翠段隧道昨貫通完成,預計2023年全線完工。

  • 霧社水庫蓄水率暴衝 驚人數字暗藏「死亡警訊」

    霧社水庫蓄水率暴衝 驚人數字暗藏「死亡警訊」

    梅雨季以來最強鋒面果然為全台水庫帶來挹注,中部大雨連下兩天,日月潭水位回升、霧社水庫更進帳逾1000萬噸,蓄水率暴漲4倍。但水利人員認為,霧社水庫「才下兩天雨就補血不是什麼好事」,代表水庫容量低,已瀕臨死亡。

  • 職場》旱象堪憂!中大衛星遙測水情 台大籲拓展水資源

    職場》旱象堪憂!中大衛星遙測水情 台大籲拓展水資源

    台灣地區今年春天以來降雨量明顯偏低,中南部地區水庫蓄水量持續下降,各地水情紛紛告急,部分地區甚至已經開始分區供水。中央大學太遙中心團隊透過3D衛星遙測,定期監測部分水庫蓄水情況;而台灣大學也同樣針對旱象召開記者會,分析國內水資源現況並提出政策建議,並分享水資源研發以及產學合作實例,致力使每一滴水的使用效率最大化。

  • 曾文水庫局部乾涸見底 蓄水量減少4.2億立方公尺

    曾文水庫局部乾涸見底 蓄水量減少4.2億立方公尺

    旱象持續,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利用3D衛星遙測,發現中南部水庫蓄水量嚴重下降。以曾文水庫為例,衛星影像分析結果顯示,相較於2019年9月,今年4月水庫水位降低33公尺,水體面積減少約1160公頃;3D空間分析更顯示,水庫水量減少約4.2億立方公尺,許多地方都已乾涸見底。

  • 翡翠水庫蓄水量屹立不搖 全因當年他獨排眾議一個決定

    翡翠水庫蓄水量屹立不搖 全因當年他獨排眾議一個決定

    中南部水情吃緊,多座主要水庫已見底,中台灣更開始實施供5停2限水措施。但北部的翡翠水庫儘管每天送水81萬噸,仍保持2億5000萬平方公尺蓄水量,讓大台北600萬人免於限水之苦,其中一個主因,就是交通部前部長馬鎮方的良心決策。

  • 前瞻清淤不力 藍批蔡臉書治水

    前瞻清淤不力 藍批蔡臉書治水

     水情吃緊,國民黨昨開記者會質疑,蔡政府編列大筆前瞻基礎建設預算,卻未解決缺水問題,且全國整體水庫淤積率仍高達29.59%,與2015年6月的28%相比竟不降反升,痛批蔡英文總統僅透過「臉書治水」,卻挺瑤、看展、吃餅乾,未重視缺水問題。水利署則強調,2020年全台水庫清淤量已是歷史最高,為歷年平均值564萬噸的2.6倍。

  • 藍委轟民進黨不重視水資源建設

    藍委轟民進黨不重視水資源建設

     乾旱問題日益嚴重,中央主管機關遲遲未能提出解方,各地方紛紛選擇自立抗旱。對此,國民黨立委曾銘宗直言,蔡政府上任初期,編了超過2000億的前瞻治水經費,結果還未見成效,去年就突然轉向,大砍500多億的治水經費挪作它用,代表蔡政府根本就不重視水資源建設。

  • 水庫清淤量創新高 曾文、石門庫容止跌回升

    由於過去氣候變遷造成大雨讓全台水庫淤積趨於嚴重,因此啟動清淤作業。經濟部10日表示,去年清淤量為歷史最高,為歷年平均值2.6倍。石門及曾文水庫透過增加陸挖作業量能、增設抽泥船機組及擴大淤泥暫置區等方式,去年度石門及曾文水庫陸挖抽泥數量分別達到334萬及382萬立方公尺,已超過庫區入砂數量,庫容不減反增120萬及155萬立方公尺。主要水庫淤積率也從去年初29.48%,降低至29.44%。

  • 中南部鬧旱災 為何翡翠水庫從不缺水?原因揭曉

    中南部鬧旱災 為何翡翠水庫從不缺水?原因揭曉

    中南部地區水情告急,多座水庫已達警戒線,其中台中德基、石岡壩水庫與南投霧社水庫蓄水量僅剩1成,台南曾文水庫也剩下15%,恐面臨56年來最大旱災,但北部翡翠水庫卻完全不受影響,始終不會缺水,原因也曝光。

  • 把水留住 才是解旱當務之急

     今年太平洋高壓異常強烈,7月高溫乾旱甚至無颱風侵台,導致豐雨期無水,加上台灣地勢東高西低,山地、丘陵約占全島總面積三分之二,7成珍貴雨水資源都會流入海洋,山高水急導致蓄水不易,即使台灣平均年降雨量約2500毫米,但根據環境永續指數(Environment Sustainable Index,ESI)評比,台灣缺水率卻高居全球146國中第18位。

  • 霧社水庫防淤工程計畫 行政院點頭 

    霧社水庫位於濁水溪上游,自民國48年營運迄今,歷經88年921地震及93年敏督利颱風等事件,造成水庫淤積率達75%;為改善霧社水庫淤積問題,行政院30日核定「霧社水庫防淤工程計畫」,台電公司將投入超過50億元興建水力排砂隧道等設施,預計116年完工後可增加霧社水庫排淤能力每年135萬立方公尺,減少水庫淤積並提升中部地區供水穩定。

  • 日月潭將規畫水力發電排砂

    日月潭將規畫水力發電排砂

     日月潭水庫因濁水溪長年混濁及原設計無水力排砂設施,泥砂逐年淤積,目前淤積率達18.73%,水庫淤積集中在東側大竹湖水域,更已幾乎淤滿,大觀電廠現正規畫日月潭水庫水力發電排砂方案,期讓水庫的淤積有效減淤。

  • 日月潭水庫將展開全國首例 水力發電排砂方案

    日月潭水庫將展開全國首例 水力發電排砂方案

    日月潭水庫因濁水溪長年混濁及原設計無水力排砂設施,而逐年淤積,經過經濟部測量,目前淤積率達18.73%,水庫淤積集中在東側大竹湖水域,現已幾乎淤滿,大觀電廠現正積極規劃辦理日月潭水庫水力發電排砂方案,期讓水庫的淤積,有效減淤。

  • 阿公店水庫空庫防淤 見成效

     阿公店水庫曾淤積非常嚴重,水利署於民國88~94年間辦理更新改善計畫,在水庫放空6年且農業配合休耕情況下,總清淤量高達1,160萬立方公尺,且枯水期間水庫蓄水盡量維持盈態以供水源運用外,並於汛期期間放空水庫以較低水位進行空庫防淤操作,以增加水庫防洪空間及提高水庫排砂效能。

  • 三大蓄水碗公變淺碟

     台灣水庫頻喊渴,關鍵出在水庫淤積嚴重,且清不勝清,環保人士黃煥彰直指,「水庫再清400年也清不完!」已使用逾50年的石門水庫,3億立方公尺蓄水量,卻高達1/3淤積,「碗公變淺碟」;目前蓄水率百分百的萬大水庫則因無設計排洪道,換算淤積率也高達71%,高淤積率始終衝擊蓄水量。

  • 缺水危機-淤積嚴重 石門水庫頻喊渴

    缺水危機-淤積嚴重 石門水庫頻喊渴

     編按:台灣的水有7成來自颱風和梅雨,目前水庫平均淤積率約3成,清淤排砂成為水庫延壽必要手段,但,這只是治標不治本,隨著世界人口遽增,面臨極端氣候,缺水危機越趨嚴重,如何留住水,成為不得不面對的課題。

  • 水庫淤積率逾3成 國發會通過水庫維護計畫

    國發會委員會議今(9)日指出,鑑於台灣水庫三分之二超過30年,水庫趨於老化,全台水庫平均淤積率超過三成,因此通過「蓄水建造物更新計畫第三期」(106~110年),將匡列13.7億元清除水庫淤泥及更新設備,以維持供水穩定。

  • 43歲曾文水庫回春 防淤隧道地下建功

    曾文水庫是台灣蓄水量最大水庫,總容量高達7億4840萬立方公尺,但因地震、颱風帶來泥沙,讓1/3水庫淤積,經濟部水利署盼靠著防淤隧道工程完工,讓43歲水庫再度回春。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