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水泥企業的搜尋結果,共282

  • 汽車業最強 中華車再奪天下永續公民獎

    汽車業最強 中華車再奪天下永續公民獎

     中華汽車繼去(2022)年獲得勞動部「工作生活平衡獎」、今(2023)年4月獲得遠見雜誌ESG企業永續獎「樂齡友善組首獎」後,昨日再奪下《天下雜誌》「天下永續公民獎」,在ESG的四大構面:公司治理、企業承諾、社會參與及環境永續,再次受到外界肯定。

  • 陸石化業營收 2024年拚15兆人民幣

    陸石化業營收 2024年拚15兆人民幣

     為助力經濟復甦、大陸國內經濟內循環動力,大陸工信部等部門近日多舉措並印發相關通知,希望石化化工行業至2024年主要營收可達15兆元(人民幣,下同);今年鋼鐵行業工業增加值增長達3.5%左右,以及力爭建材行業工業增加值增速為3.5%。

  • 台泥轉型 大賺新能源財

    台泥轉型 大賺新能源財

     台泥(1101)多角化發展有成,8月31日在法說會上指出,從水泥製造與銷售為主的企業,轉型升級成為綠色環境工程公司,今年上半年非水泥業務營收占比已達35%。而在新能源等多元化事業的加持下,台泥上半年的毛利率達15.7%,也比去年同期勁揚10多個百分點。

  • 台泥非水泥營收占比已達35% 上半年毛利率爬升至15.7%

    多角化發展有成,台泥(1101)8月31日在法說會上指出,從水泥製造與銷售為主的企業,轉型升級成為綠色環境工程公司,今年上半年非水泥的營收占比已達35%。而在新能源等多元化事業的加持下,上半年的毛利率15.7%,也比去年同期提升10多個百分點。

  • 多舉措助力經濟復甦 大陸喊出石化產業營收達15兆、鋼鐵與建材業工業增值3.5%

    多舉措助力經濟復甦 大陸喊出石化產業營收達15兆、鋼鐵與建材業工業增值3.5%

    為助力經濟復甦、大陸國內經濟內循環動力,大陸工信部等部門25日多舉措並進印發相關通知,希望石化化工行業至2024年主要營收可達15兆元(人民幣,下同);今年鋼鐵行業工業增加值增長達3.5%左右,以及力爭建材行業工業增加值增速為3.5%。

  • 台股ETF夯 低碳、AI躍主流

    台股ETF夯 低碳、AI躍主流

     據4日公布的集保戶股權分散統計顯示,52檔台股ETF的受益人變化,最新一周增加5萬3,110人,今年來已增64萬909人,總受益人來到479萬7,067人。上周受益人增加的台股ETF有28檔,包括群益台灣ESG低碳50、復華台灣科技優息、永豐ESG低碳高息等以ESG低碳、科技半導體收益為主題的ETF相對受青睞。

  • 四川限電 衝擊鋼鐵化工業

    四川限電 衝擊鋼鐵化工業

     夏季熱浪再次威脅依賴水力供電的大陸四川省,日前當地已開始輪流限電,鋼鐵、化工業者首當其衝,外國企業也未能倖免。分析指出,四川今夏仍將遭遇750萬千瓦峰值電力缺口,加上成都世大運28日登場,外界正密切關注四川供電的後續變化。

  • 台泥與九大產業合作資源化廢棄物 持續擴大中

    台泥與九大產業合作資源化廢棄物 持續擴大中

    積極發展廢棄物協同處理,變成再生資源,替代水泥原料、燃料,進而達減碳、減少化石燃料;台泥4日指出,已協助電力、營建、鋼鐵、半導體製造、半導體封裝、化學纖維、造紙、垃圾焚化爐、環保回收等九大產業,處理難以自行處理之產業廢棄物,並將該些廢棄物作為水泥替代原料及燃料。

  • 台泥企業團董事長張安平 讓水泥成綠色循環資源

    台泥企業團董事長張安平 讓水泥成綠色循環資源

     水泥號稱文明的黏著劑,是所有建築最基本的材料,即使現代科技持續的進步,在可預見的未來裡,仍很難找到替代品,但其生產過程是否造成污染,也常被環保團體拿來檢驗。身為台灣最具代表性水泥廠的台泥企業團董事長張安平表示,當前台泥的責任,就是盡可能的減碳、節能,利用水泥的高溫導入廢棄物處理,一方面是減碳的替代燃料,另一方面是幫助社會解決環境污染的問題,也讓水泥成為能夠再利用的綠色循環資源。

  • 綠能掛帥 水泥廠減碳總動員

     碳稅、碳權衝擊最嚴重的水泥及預拌混凝土業,極投入減碳行動火力全開。台泥的做法是將廢棄物資源化、無害化,再利用成為替代原料與替代燃料來減碳,並投入綠色能源產業,取得潔淨能源減少碳排;至於亞泥,則把重心放在開發低碳水泥,及提升替代燃料使用比例。國產建材則投入低碳礦化預拌混凝土,來降低碳排。

  • 專家傳真-打造綠色未來 資產管理業者有責

     房地產及營建業對全球經濟貢獻甚為重要,但同時也是碳排最嚴重產業之一,占全球能源相關碳排放量約37%。一幢建築物從建造、落成、營運、維修到棄置,整個生命週期所產生碳排放量不容忽視。

  • 遠見ESG企業永續獎 多家模範企業脫穎而出

    遠見ESG企業永續獎 多家模範企業脫穎而出

     邁入第19年的《遠見》ESG企業永續獎昨日頒獎,本屆共收到高達236件的參賽方案,最終選出46個獎項,獲獎率僅有19.5%,信義房屋、台灣水泥、台灣大哥大等企業更因連續獲「綜合績效」首獎三次,名列為遠見ESG年度榮譽榜。

  • 排碳大戶的意外財

    排碳大戶的意外財

     新聞提要■碳配額原意在於幫助歐洲排碳大戶適應碳交易,但配額發放量超過需求令他們反而大賺一筆。

  • 水泥廠土地資產雄厚 拚活化

     水泥廠土地資產雄厚,在國內水泥需求已呈飽和下,各企業已積極針對非核心資產進行活化開發,台泥(1101)手中就有竹東廠、台北廠已進入開發階段,台北廠開發利益估達數百億元;環泥(1104)高雄路竹20多萬坪土地,目前正進行都市計畫變更程序申請中。

  • 升息循環 公股銀強化管控高風險產業

     市場預期美國升息今年結束,但高利率環境將比預期更久,為因應相關風險,公股銀積極強化高風險產業管控,除了不定期調整產業外,更降低相關暴險,希望能更加安穩度過此次的升息循環。

  • 產業分析-歐盟CBAM 對台灣產業的影響

    產業分析-歐盟CBAM 對台灣產業的影響

     歐盟執委會於2021年7月14日提出「2030年減碳55%包裹法案」,合計八項修法、五項新立法草案,其中包含各國最關注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2022年12月13日歐洲議會與歐洲聯盟理事會已達成CBAM協議,新法律由歐盟官方公布20日後生效。

  • 觀念平台-中小企業與ESG實踐

     2023,可以說是台灣企業大舉啟動ESG的行動元年。除了金管會針對上市櫃公司強制規定的20億以上企業須申報《ESG報告書》、100億以上企業與鋼鐵、水泥產業須啟動碳盤查外;包含2050淨零排放目標入法、啟動碳費徵收機制的《氣候變遷因應法》,也在今年初三讀通過,正式成為台灣淨零減碳工程的法源依據。

  • 去年每股賺4.81元 倍力 決配息3.8元

     資訊軟體廠商倍力(6874)24日董事會通過2022年財報及現金股利。2022年歸屬母公司淨利9,155萬元,每股稅後純益4.81元,董事會通過每股配發現金股利3.8元。

  • 公平會開鍘!台泥等18家業者涉聯合行為 遭重罰2.13億

    公平會開鍘!台泥等18家業者涉聯合行為 遭重罰2.13億

    公平會18日表示,日前委員會議審議通過,包括臺灣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國產建材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亞東預拌混凝土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全國性業者及桃園市15家區域性業者,共計18家業者合意共同分配桃園市預拌混凝土交易對象及避免相互競爭,足以影響市場功能,已構成公平交易法所禁止之聯合行為,裁處新臺幣50萬元至5,000萬元不等之罰鍰,罰鍰總金額共計2億1,310萬元。

  • 頡懋落實ESG 推膠粒/水泥漿體3D列印機

    頡懋落實ESG 推膠粒/水泥漿體3D列印機

     為協助企業用戶加速實踐碳中和、ESG與循環經濟等目標,南部塑膠機械大廠-頡懋公司開發多款膠粒/水泥漿體押出式3D列印機上市,不僅機台兼具智慧、美學、節能與高效能等特色,且與國內多所大學建築系與土木系所合作投入新材料開發,諸如在漿體加入廢棄水泥粉、牡蠣殼粉、珊瑚粉、底灰與爐渣等廢棄的回收材料,再列印成美觀的成品,有效減少了水泥的使用量,並為落實環保與節能減碳行動善盡企業責任。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