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水環境教育的搜尋結果,共32筆
高雄市後勁溪水質長年為人詬病,高市環保局勤查業者祭重罰,放流水氨氮總量管制及推動河川水環境巡守等措施,使得汙染指標(RPI)從2017年的6.1降至2022年的5.5,改善率9.8%,由嚴重汙染改善至中度汙染,顯示河川水質逐年改善有成。
高雄市從北到南分別有二仁溪、阿公店溪、典寶溪、後勁溪、愛河、鳳山溪(含前鎮河)、鹽水港溪及高屏溪等8大流域,高市府環保局針對事業勤查重罰、推動畜牧業資源化政策、河面巡檢及水環境志工巡守等措施,結合水利局積極推動公共汙水下水道接管及現地處理水質淨化工程,8大流域的嚴重汙染測站比例已降至11.7%,為近6年最佳。
東海大學在邁入2023年之際,攜手富邦人壽一同推動「雙河共悅・全齡共好-東大溪與筏子溪愛水環境教育」計畫,結合企業CSR的力量,共同推動大學USR的環境永續專案,產業界與學術界一同守護自然生態。
2022年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於8月12日在台北世貿一館舉行頒獎典禮,副總統賴清德以及總召集人簡又新等貴賓親臨致詞及擔任頒獎人。東海大學繼去年獲得四金一銀之後,今年再度獲得三金三銀二銅的佳績,連續兩年都是全國大專院校中獲獎最多的學校,代表東海大學對於SDGs的投入與承諾再次獲得最高的肯定。
縣府去年完成竹北市東興圳景觀再造工程,開放水域和自然景觀串聯周邊藍、綠帶,同時銜接客家歷史建築,成為優美的戶外展演空間和市民休閒遊憩最佳去處,1月獲第九屆台灣景觀大獎佳作榮譽後,6月再獲2022建築園冶獎佳績肯定。
台中市政府建設局去年辦理完成的黎新公園(公93水環境教育主題園區),以海綿城市理念營造「與水共存」的休閒景觀,日前剛獲得台灣景觀大獎,近日再度,榮獲經濟部水利署「第三屆全國水環境大賞」水漾生活獎,及高雄市建築經營協會「2022建築園冶獎」的肯定。
嘉義市大溪厝水環境教育園區11日舉行啟用典禮,是利用社區一處髒亂點改建成自然生態園區,建置1座日處理量3000公噸的地下式礫間接觸曝氣氧化槽,將生活汙水初步淨化後排放為人工溼地,以期成為賞鳥新天地。
嘉義市偏郊大溪厝1處髒亂荒地,市府以中央補助的前瞻經費及自籌款共6000萬元,闢建0.65公頃的「大溪厝水環境教育園區」,設置地下化的礫間接觸曝氣氧化廠,還有人工溼地賞鳥區,預計明年1月底完工,春節後啟用。
日月光集團珍惜水資源,重視水資源的環境教育,更了解環境教育要越早開始就越有成效,因此日月光環保永續基金會支持「打造全齡永續環境教育、建構水水桃花源」的石門水庫環境教育的巡禮活動。
石門水庫是台灣北部重要水庫之一,近年來因為遊客增加,衍生出水質優氧化的問題。日月光集團認為要讓民眾珍惜水資源,要從教育做起,而環境教育更是要從小培養,日月光集團配合桃園市政府環保局,攜手推動桃園市各區小學的高年級學生於畢業前,實際到石門水庫體驗一日水環境教育巡禮活動,提升國小學生對於水資源及水污染的認識及重視。
台中市府向經濟部水利署爭取前瞻計畫補助4400萬元,與台中魚市場合作利用既有建物打造「筏子溪水文化暨環境教育館」8日啟用,「筏子溪生態科技展─魅力筏子溪」也於館內同步開展。
為對抗地球暖化導致氣候變遷造成危害,台中市政府30日下午透過直播舉辦「降溫低碳論壇」,吸引超過15萬人次線上觀看,副市長令狐榮達表示,包括綠川、柳川、梅川等沿線河道及康橋水岸,近年來都以自然、生態、低衝擊設計,東大溪及筏子溪則設置水環境教育空間,顯示市府致力於打造水韌性城市。
台中市南屯區黎新公園為減少自來水用量,與黎明水資源回收中心相互合作,每天由水資源回收中心供應約60噸中水至儲水系統,園內綠地灌溉、公廁沖廁等次級用水優先使用再生水,每月約可節省1800噸自來水用量。建設局長陳大田說,此舉有助地區用水調度,符合綠色循環經濟效益,讓公園成為「水資源模範教室」。
台中市政府建設局爭取中央補助加上自籌經費,以黎明水資源回收中心戶外閒置場域再造而成的黎新公園(公93)12日啟用。副市長黃國榮說,以水環境教育為發想,建構友善、韌性、永續的都市防災公園,讓孩子在遊戲過程中認識水循環;營造寓教於樂水資源教室,實踐市長盧秀燕「富市台中,新好建設」理念。
台中市南屯區黎新公園長出巨無霸的大西瓜?很多民眾見到公園新貌大呼「太可愛了!」台中市建設局將組合式遊具汰換成外觀像西瓜的攀爬架具,具綜合性遊戲功能,公園前身為黎明水資源回收中心,利用舊有設備導入水環境教育主題及設施,讓民眾在遊園中認識水循環知識。
台北市久如社區發展協會成立水環境巡守隊,致力守護四分溪,讓部分河段重現馬口魚、溪哥、石賓及毛蟹等水質較佳的指標魚種,代表北市參與環保署評比,從全國21縣市代表巡守隊中脫穎而出,獲全國優良獎。
「台中美樂地計畫」(Taichung Melody)持續推進,為優化南屯區公93公園環境,台中市政府積極爭取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補助,加上自籌款,投入總經費約1億元,改善總面積約4.73公頃基地,打造南屯區首座寓教於樂的親水公園,工程分二期施作,第一期工程已展開,第二期工程2020年8月14日開工,預計2021年3月完工,打造兼具生態、環保、教育、防災的共融公園。
台中市政府水利局持續推動水環境教育,希望讓保護水域觀念下向扎根。特舉行一系列「愛水學堂」水利營活動,帶領北勢等國小師生在南勢溪展開一場「南海溪蟹的秘寶」尋寶任務,學生們進行實地觀察與探索,分工合作拼湊出寶藏全貌,也藉此親近水域,體驗水域生態的重要性。
彰化縣政府斥資1.3億元在慶安水道旁打造「彰化縣教育生態中心」歷經波折,白色建築已日成為嶄新地標,預計7月落成,為揮發功能,縣府再爭取前瞻補助1.05億元,改善大肚溪口水域環境,計畫移除外來互花米草,打破影響台灣招潮蟹生態的堤岸。
桃園市環保局1日公布「今年度水環境巡守隊招募計畫」,公開招募8隊生力軍,環保局長呂理德表示,桃園市水環境巡守隊已經連續3年奪下全國特優,將凝聚每一位水巡隊員的力量,穩健邁向「水清魚現」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