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水試所的搜尋結果,共166筆
水試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為配合國際鱟保育日,20日在湖西許家村放流1至3齡鱟191隻及10隻成鱟。水試所主任謝恆毅表示,馬公種原庫長期投入三棘鱟保種和繁養殖研究,建立了相關的技術,目前保持養殖至16齡的世界記錄。本次放流的稚鱟除一部份為1齡外,大部分為已完成1至2次蛻殼的2齡和3齡鱟,另10隻成鱟為完成繁殖試驗個體,放回原棲地繼續牠們的生命之旅。
今年5月梅雨季大雨不斷,雨後又出大太陽,造成雲林縣全面性農業災損,除了田間農作收成大受衝擊,沿海的魚塭也因水質變化,發生文蛤暴斃,嚴重者死亡量達6至7成,雲林縣長張麗善接獲陳情,13日陪同水試所人員勘災,已達現金救助標準。
水試所8日世界海洋日於澎湖海域,放流全世界首次繁殖成功的黑䱛幼苗,並與觀音山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合作放流嘉鱲魚苗,共計4萬尾種苗。目前黑䱛魚苗體型已達5公分以上,除繼續蓄養進行相關繁養殖研究,部分魚苗也將放流在澎湖海域海草床棲地,使資源回歸自然,達到永續利用的目的。
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首度繁殖成功俗稱黑口的「黑䱛」,今天在湖西等海域放流500尾,並在馬公等海域放流嘉鱲魚苗3萬9500尾,增裕海洋資源,作為世界海洋日的一大獻禮。
近來白天酷熱,一會兒又突然烏雲密布,下起滂沱大雨,多變的氣候令文蛤、白蝦「凍未條」,近來台南沿海魚塭傳出文蛤死亡、白蝦生病的情形,有的文蛤池收成量只剩4成,養殖業者搖頭直嘆,去年面臨乾旱,但天氣大致穩定,反觀今年變化幅度劇烈,對養殖戶來說是個大挑戰。
金門水試所養殖的海帶進入採收期,4/19(星期二)下午1:30在該所廣場展開春季首賣,售價為3市斤100元。
澎湖種原庫棲地保種研究室新建工程,8日上午由農委會水試所長陳君如主持動土典禮,這座位於澎湖第二漁港的建物,60年前是澎湖水產學校的實習加工廠,它陪伴澎湖的漁產加工業走了1甲子的歲月,大家熟知的杏仁丁香、紫菜醬都出自於這個工廠。
「澎湖種原庫棲地保種研究室新建工程動土典禮」8日上午由農委會水試所長陳君如主持,這座位於澎湖第二漁港早年是澎湖水產學校的實習加工廠,陪伴澎湖地區的漁產加工走了一甲子的歲月,大家熟知的杏仁丁香、紫菜醬都出自這個工廠,水試所表示,未來這裡將成為台灣最重要的種原庫棲地保種研究室,為永續海洋的發展研究工作打下基礎。
為提升我國周邊海域漁業資源之研究能力以因應氣候變遷,行政院核准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建造3艘搭載新穎科研設備之漁業試驗船,以替代現有已逾使用年限之水試一號及海安號等2艘試驗船,並提升台灣東部洄游魚類資源調查能量。
繼林務局後,水試所也成功加入聯合國《里山倡議國際夥伴關係網路(IPSI)》為成員。農委會副主委陳添壽8日指出,IPSI是推動里山里海永續發展的重要國際組織,水試所的加入,使台灣漁村重視海洋生物多樣化的保育與永續發展,被國際看見。
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海洋漁業組的探測技正李茂熒博士與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的無線鰨分類專家Dr.Thomas A.Munroe合作研究並發現5種新種淺海無線鰨,文章於2021年9月正式於國際知名動物分類學期刊Zootaxa刊出。
澎湖水族館連接外海的觀景台天橋是澎湖唯一的高架陸橋,怎料近期卻多災多難,1周內接連2次被撞,吊桿卡在天橋內動彈不得,館方傷透腦筋,怎麼宣導警示都不夠。
澎湖水族館連接抽水站的景觀空橋,一輛拖車載運挖土機今天行經時,疑未調降油壓伸縮桿,導致卡在橋下動彈不得,所幸1個小時內排除;空橋有無受損,水試所將請結構技師勘驗,再向業者求償。
澎湖水族館連接外海的觀景台天橋是澎湖唯一的高架陸橋,怎料近期卻多災多難,1周內接連兩次被撞,吊桿卡在天橋內動彈不得,館方傷透腦筋,怎麼宣導警示都不夠。
目前在水試所東部中心擔任博士後研究員的林憲忠,在台東成功商業水產職業學校求學時就很皮,會「誤用」熱水清洗白蝦,結果就是蝦子全都進了肚子裡,因工作期間有感自己的不足,考取台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博士班, 花了8年取得博士學位,成功商水校長邱申寶琪特地頒發傑出校友。
落實第6次全國農業會議決議,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在高雄沿近海資源研究中心創立全台首座「水產加值打樣中心」1日揭幕。
守護海洋全民總動員,水試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攜手鐵線里社區8日在澎湖內海放流20萬顆水晶鳳凰螺苗,為澎湖海洋生態永續經營齊心力。
俗稱紅蟳的「鋸緣青蟹」是國人珍愛的喜慶佳節食材,然而紅蟳繁殖技術開發不易,長久以來仰賴漁業捕撈或野生採集幼蟹再行放養,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表示,日前成功生產出第一批人工培育的鋸緣青蟹成蟹,未來將提供台灣養殖業界完整的培育技術,翻轉台灣過去紅蟳9成需仰賴進口的景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