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永安老街的搜尋結果,共13

  • 史話》狗吃人 馬為食──父親記憶中的長沙會戰(劉良昇)

    史話》狗吃人 馬為食──父親記憶中的長沙會戰(劉良昇)

    我劉家開基祖在元末之際,自江西省宜豐縣播遷至湖南省瀏陽市永安鎮,自立「敦本堂」,發祥至今近700年。永安鎮城區離長沙市區約25公里,自古即是扼守江西省進入長沙市的交通要衝。永安老街為依托撈刀河岸而發展出的帶狀麻石小街,市集向來繁榮。清朝乾隆年間,我支先祖攜3子搬至離永安鎮南岸城區約4公里外的小山沖禮耕村耕塘聚落,就地繁衍子孫,開枝散葉,過起「詩書為禮,耕讀傳家」的自給生活。由於耕塘地處偏僻,遺世獨立,其發展雖較永安鎮城區落後,卻從而避開了清末民初多起戰亂兵燹的擾攘。

  • 美濃文創店 果然紅開幕

    美濃文創店 果然紅開幕

     高雄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輔導的文創商店「果然紅農藝生活」,13日下午2時在高雄市美濃區永安路201號揭牌開幕,吸引眾多人潮共襄盛舉,將為遊客提供品質和深度兼具的文化導覽窗口。

  • 高市客委會輔導文創商店開幕  將為遊客提供文化導覽窗口

    高市客委會輔導文創商店開幕 將為遊客提供文化導覽窗口

    高雄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輔導的文創商店「果然紅農藝生活」,13日下午2時在高雄市美濃區永安路201號揭牌開幕,吸引眾多人潮共襄盛舉,將為遊客提供品質和深度兼具的文化導覽窗口。

  • 高雄106年第三梯次留美人才甄選

    為鼓勵更多優秀青年回流美濃返鄉創業,運用在地資源實踐開店夢想,高市客委會開始受理本(106)年第三梯次文創人才甄選,提供入選者50萬營運補助,不限客家群族,不分創業類型,只要具有專業技術、創意發想及生活熱情,並以美濃永安老街為發展基地,進行為期一年駐地營運,歡迎各領域優秀文創人才於7月31日前提送計畫參加甄選。

  • 高市客委會106年第2梯次留美人才擴大甄選

    為鼓勵更多優秀青年回流美濃返鄉創業,運用在地資源實踐開店夢想,高市客委會自即日起開始受理今年度第2梯次文創人才甄選,提供50萬元品牌營運補助,不限學經歷,不限文創主題,只要具有創意發想及專業技術,並以美濃永安老街為發展基地,進行為期一年駐地營運,歡迎各領域優秀文創人才於106年4月30日前提送計畫參加甄選。

  • 106年留美人才甄選開始 高市客委會獎助50萬培力創業

    為鼓勵更多優秀青年回流美濃返鄉創業,運用在地資源實踐開店夢想,高雄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自即日起開始受理106年度留美文創人才甄選報名,獲選者每名最高獎助50萬元,歡迎各領域優秀文創人才於106年2月28日前提送申請計畫參加甄選。

  • 「村光響起」創作展 精彩美濃永安老街

    為活化客庄發展、重現老街風采,105年 11月19日(六)至106年2月5日(日)美濃文創中心廣場將有一場駐村藝術創作展「村光響起」,開展當日105年11月19日(六)晚上6時舉行開幕茶會,期望以藝術與創意為媒介引動客庄鄰里更多能量,創造美濃新亮點,歡迎市民朋友一同體驗老街新氣象。

  • 駐村藝術計畫 點亮美濃永安老街

     美濃區永安老街過去有傳統紅磚門樓、夥房老宅,還聚集理髮店、藍衫、塌塌米商店,繁榮一時;近年因人口流失街道逐漸沒落,高市客委會為活化舊客庄,邀請3名年輕藝術家羅懿君、陳詠笙、蕭禹琦駐村創作,打造美濃新亮點。

  • 「駐村藝術計畫」 點亮美濃永安老街

    「駐村藝術計畫」 點亮美濃永安老街

    為活化客庄發展、重現老街風采,高雄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推出「照亮右堆-點亮美濃永安老街」駐村藝術計畫,邀請3位青年藝術家羅懿君、陳詠笙和蕭禹琦7月至10月進駐美濃文創中心,期望藉由藝術家進駐,以藝術與創意為媒介引動客庄社區更多能量,打造美濃新亮點,9、10月將辦理多場藝術工作坊,並於11月19日舉辦創作開幕展,歡迎市民朋友踴躍參加。

  • 再造老街風采 昔日香蕉姑娘 願返旗山拍片

    再造老街風采 昔日香蕉姑娘 願返旗山拍片

     40年前老電影「香蕉姑娘」,以旗山香蕉產業為題材拍攝,儘管香蕉產業已沒落,但電影描述老街道及場景猶在。女主角陳秋燕表示,記憶仍很深刻,尤其大溝頂永安老街是見證香蕉業蓬勃下的產物,願意再回來旗山拍片,幫助老街道再造全新特色。

  • 地方社區報 關心鄰里大小事

     廿多年前,宜蘭縣推廣社區總體營造,社區報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但如今只剩下以深度探訪在地歷史文化的《頭城文風》、《利澤永安》,以及社區文化為主《珍珠里簡》等三份社區報,默默記載當地的文史傳承。

  • 紙本印刷太花錢 網路搶時效

     廿多年前,宜蘭縣推廣社區總體營造,社區報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但如今只剩下以深度探訪在地歷史文化的《頭城文風》、《利澤永安》,以及社區文化為主《珍珠里簡》等三份社區報。

  • 紙本印刷太花錢 網路搶時效

     廿多年前,宜蘭縣推廣社區總體營造,社區報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但如今只剩下以深度探訪在地歷史文化的《頭城文風》、《利澤永安》,以及社區文化為主《珍珠里簡》等三份社區報。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