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汽車汰舊換新補助的搜尋結果,共20筆
元月國內車市受到缺車問題干擾,出現旺季不旺的景況,不過仍有半數上市車商營收繳出逆勢成長的成績單,豪華車專業經銷商汎德永業(2247)受惠於BMW新車大量到港,以及X3、X4新車上市蜜月效益,元月合併營收衝上45.91億元,改寫單月新高紀錄。
無懼本土疫情升溫影響,車業龍頭和泰汽車維持全年車市44萬輛的高標預估,和泰車今年新車銷售15.4萬輛新高目標不變,第四季將上市Town Ace新車,切入小型商用車。和泰車27日舉行線上法說會,重申追求碳中和的發展目標,加速油電車、插電式油電車與純電動車等電動化車輛導入,朝2025年銷售占比達四成目標前進。
搶搭汰舊換新補助末班車,加上新冠疫情助攻買氣,2020年汽機車市場熱到最高點,汽車以45.7萬輛,改寫15年來的新高紀錄,機車則以103.5萬台,刷新25年來的歷史新高,不過蟬聯19年銷售冠軍的「神車」Altis卻落馬,由進口休旅車Rav4登上最暢銷車款。
後疫情時代台灣新車銷售衝鋒,車市龍頭和泰汽車受惠,2020年業績提前達標,並上調全年新車銷售目標至14.8萬輛,確定改寫近15年新高。在本業與汽車周邊轉投資事業獲利成長挹注下,法人樂觀和泰車全年每股淨利將挑戰25元的上市車商新高紀錄。
取消機車17%的貨物稅議案將於下會期立法院開議進入二讀,台灣有高達1,300萬輛的機車,平均每1.7人就擁有一輛機車,密度居世界之冠,然在台灣,買輛機車的稅賦負擔,卻也是世界之最,高達17%的貨物稅,讓機車成為庶民難以負擔的「奢侈品」,更讓國產機車售價比外銷歐洲還貴。
受疫情影響,環保署將延長大型柴油車汰舊換新較優惠補助期限,從原訂今年12月10日延至明年12月10日;另修正「移動污染源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汽車及小型柴油車五期新車製造、生產及進口期限延長半年,避免疫情影響產業發展。
福特六和汽車總裁邴兆齊16日呼籲,政府應透過支持汽車汰舊換新補助延長,及進口零件關稅調降案,藉此表達挺台灣汽車業的立場,增加說服國外車廠繼續投資台灣的籌碼,提升國產車自製率,培養更多優秀台灣零組件協力廠進入國際車廠採購供應鏈。
大億(1521)交通公司109年度股東常會,今(12)日仍如往年般,假大億麗緻酒店會議廳舉行;由大億集團董事長吳俊億主持;與會的總經理馮世忠坦言,受到新冠疫情影響,經營環境確實「辛苦了」!然「機會」還是有的,由於大陸廠已漸恢復去年水準,而國內車市,預估7月份亦可望開始回春;分析國內車市總銷售,由於受惠於汽車貨物稅汰舊換新補助即將落日,汽車銷售量表現不錯,推估年約為43至44萬輛。
汽車汰舊換新補助政策,有效降低庶民購車的負擔,可以換購更安全、更環保的新車。政策帶出的購車買氣,更有效帶動國產車的消費,對產業景氣帶來正向循環的成效。如此「有感」的好政策,汽車業、消費者疾呼,應該要延續!
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中國大陸汽車零件供應中斷,打亂台灣國產車廠的生產計畫。為縮短缺料停工的時間,車廠不排除在大陸協力廠復工後,高價搶貨機艙位空運零件回台,力求最短時間內恢復正常產能,維繫年初以來的銷售氣勢不墬。
新冠肺炎疫情讓原本2020年樂觀成長的預估橫生變數。面對後續可能會因疫情出現新車、零件供應斷鏈風險,連同景氣逆轉影響民眾購車意願,車商指出,這將威脅今年車市,5、6月市場將是重要觀察指標。倘若順利度過,可保今年市場維持43萬輛以上高檔,否則恐面臨40萬輛基本盤失守的危機。
毒蘋果效益,汽車類股成外資避風港,19日大買裕隆(2201)、和泰車(2207)等指標性車商,及特斯拉供應鏈的和大(1536)、聯嘉(6288)等零件業者,帶動19日汽車類股開高走高,終場大漲2.34%,居各類股之冠。
為防範疫情擴散,中華三菱汽車表示,嚴格要求體系全面自主防疫,要求所有工作人員於上班前量測體溫,並定時多次加強展示間及展車消毒;接待人員全程配戴口罩,現場設置乾洗手設備,並落實接待前後雙手清洗。
2019年全球車市下滑,兩大市場大陸、美國均吹逆風,台灣車市表現如倒吃甘蔗般,愈到年底愈旺,累計至12月20日新車銷量已突破41.8萬輛,超越2018年同期表現,月底交車高峰推升下,看好全年車市規模將上看44萬輛。
三陽工業(2206)今年前三季在本業獲利增加以及業外出售土地收益挹注,交出EPS 2.84元的好成績,法人估今年每股盈餘將可突破3元,股利也將維持1元以上的水準;明年預期機車銷售可維持今年水準以上,四輪汽車因受到進口車市佔率不斷攀升,對汽車展望略偏保守。
和泰汽車上修今年市場預估至43.5萬輛,而自家熱銷進口車RAV4等第四季獲原廠增量配車,公司也宣布調高2019年自家新車銷售目標至13.5萬輛,法人評估和泰車第四季獲利將不亞於第三季,全年將穩賺兩股本。
中華汽車(2204)1~10月包括小車以及Fuso大車內銷總銷售量為4.1萬台,預估今年總銷量4.8萬台,預計明年內銷總銷售台數維持4.8萬台。
保發中心最新發布「2018年度臺灣產險市場概況」,強調整體投資環境受中美貿易戰持續擴大衝擊,可能讓產險業投資收益表現下滑,但產險業在穩健的再保險風險分散配置下,今年度經營績效仍可望成長,特別是台商回流投資,可對台灣產險業者工程、火險、責任險等商業保險保費收入創造契機。
經濟部工業局下月5日將舉辦公聽會,討論柴油甲類大客車補助規範,最大爭議在於「附加價值率(即自製率)」將從40%一口氣提高到60%,由於國內自製率落在40到50%之間,此項規定猶如「不食人間煙火」,引發大客車製造廠及客運業者強烈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