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河床劇團的搜尋結果,共20

  • 河床劇團VR作品《彩虹彼端》入圍紐約翠貝卡影展

    河床劇團VR作品《彩虹彼端》入圍紐約翠貝卡影展

    極具國際影響力的紐約翠貝卡影展日前公布了沉浸式競賽入圍名單,河床劇團的《彩虹彼端》獲得了提名。導演郭文泰(Craig Quintero)興奮表示,「這是我們第一次在紐約呈現,影展的策展人告訴我,參加了翠貝卡,就成為這個創意社群的一份子,大家會彼此支持。期待這次能認識其他藝術家和製作人,並發展新的合作關係。」

  • 用鏡頭看台灣》超現實視覺美學與力量 河床劇團 X FOCA 福爾摩沙馬戲團

    用鏡頭看台灣》超現實視覺美學與力量 河床劇團 X FOCA 福爾摩沙馬戲團

    河床劇團與FOCA 福爾摩沙馬戲團6日舉行《夢與陰影》彩排記者會,此次將以夢境為主題,邀請觀眾到國家戲劇院一同做夢,喚醒藏在內心深層的潛意識。

  • 河床劇團遇上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 帶觀眾清醒地做夢

    河床劇團遇上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 帶觀眾清醒地做夢

    河床劇團首次和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合作,打造劇場作品《夢與陰影》,帶觀眾清醒地做夢,今日下午在國家戲劇院彩排,本周末即將首演。

  • 河床劇團VR作品《遺留》 獲盧森堡城市電影節最佳體驗大獎

    河床劇團VR作品《遺留》 獲盧森堡城市電影節最佳體驗大獎

    河床劇團VR作品《遺留》於盧森堡城市電影節(Luxembourg City Film Festival)獲得沉浸式競賽最佳體驗大獎。《遺留》是河床劇團將其著名的沉浸式劇場「開房間計劃」,轉化為虛擬實境的第一部作品,也是導演郭文泰(Craig Quintero)首度執導的VR作品,展現出他耕耘表演藝術及視覺藝術多年的創作功力。

  • 河床劇團VR「遺留」 創造讓觀眾逃離現實的片刻

    河床劇團VR「遺留」 創造讓觀眾逃離現實的片刻

    河床劇團由現代劇場跨界VR360的首部作品「遺留」,入圍威尼斯影展「沉浸式內容單元」,9月1日將作世界首映;導演郭文泰希望「遺留」能創造讓觀眾逃離現實的時刻。

  • 河床劇團VR作品《遺留》入圍威尼斯影展 9月初首映躍上國際

    河床劇團VR作品《遺留》入圍威尼斯影展 9月初首映躍上國際

    河床劇團VR作品《遺留》,入圍威尼斯影展「沉浸式內容單元」,這部作品是河床劇團將其著名的沉浸式劇場「開房間計劃」,轉化為虛擬實境的第一部作品,也展現導演郭文泰耕耘表演藝術及視覺藝術多年的創作功力。

  • 《被遺忘的》礦業辛酸 老礦工看了掉淚

    《被遺忘的》礦業辛酸 老礦工看了掉淚

     198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背後功臣之一是一群在暗不見天日的礦坑裡工作的礦工,河床劇團近期將台灣1984年三次礦坑災變事件搬上舞台,編創作品《被遺忘的》,4日在台北國家戲劇院彩排,現場有高齡78歲的礦工周朝南,看了片段直掉淚,他表示,那就是他和廣大礦工族群的親身經歷,「希望大家不要忘記我們。」

  • 用鏡頭看台灣》河床劇團《被遺忘的》超現實 憶台灣礦業

    用鏡頭看台灣》河床劇團《被遺忘的》超現實 憶台灣礦業

    河床劇團在2021秋天藝術節中發表「被遺忘的」舞台劇,導演郭文泰以1984年268名礦工喪生於北台灣三座礦坑事故為背景,採安全帽、礦車軌道、煤塊、礦鎬、氧氣面罩、煤塵等素材,用其詩意的超現實風格,讓當年隱沒在地底的勞動心境重現天日。

  • 河床劇團搬演礦工故事 老礦工周朝南淚喊:不要忘記我們

    河床劇團搬演礦工故事 老礦工周朝南淚喊:不要忘記我們

    198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背後功臣之一是一群在暗不見天日的礦坑裡工作的礦工,河床劇團近期將台灣1984年三次礦坑災變事件搬上舞台,編創作品《被遺忘的》,4日在台北國家戲劇院彩排,現場有高齡78歲的礦工周朝南,看了片段直掉淚,他表示,那就是他和廣大礦工族群的親身經歷,「希望大家不要忘記我們。」

  • 搬演台灣礦工故事 河床劇團首登國家劇院

    搬演台灣礦工故事 河床劇團首登國家劇院

    台灣百年的煤礦採集事業,曾創造經濟奇蹟,卻也有人犧牲生命,並逐漸被人遺忘。以1984年台灣三起礦坑災變為本,來自美國的河床劇團導演郭文泰,推出全新作品《被遺忘的》,他表示,「這個作品並不只在講礦工的故事,而是透過礦工曾歷經的勞動條件,回看現今的藍白領階級,是否也受到同樣的壓迫?以及每一個在困苦環境下的勞動者,對於家庭的責任與愛所做出的犧牲。」

  • 拋開劇本 客家戲曲雙胞胎在舞台做自己

    拋開劇本 客家戲曲雙胞胎在舞台做自己

     世上出現另一個自己,一直是大眾會有的奇異想像,也因為如此,雙胞胎的存在才格外特別。攣生兄弟馮文星及馮文亮,從8歲就離家學習客家戲曲,不只享有一樣的外表與家庭,連戲曲技藝都是共同的身體語彙。在河床劇團新作《分身:身體實驗#1》中,他們將以雙胞胎身體為起點,探索意象劇場碰上傳統戲曲的火花。

  • 穿梭時空 與科技一起旋轉

     透過網路或科技,觀眾可更貼近藝術家,真實與虛擬視覺的交錯,成為表演藝術一大趨勢。導演陳芯宜和編舞家周書毅近期便合作,推出VR電影《留給未來的殘影》,模擬人死後,靈魂漂流的狀態,觀眾戴上VR眼鏡,就能看見舞者在身旁穿梭來去跳舞。

  • 抽塔羅牌 8個房間看18段故事

    抽塔羅牌 8個房間看18段故事

     觀眾看戲前,先抽塔羅牌,再決定劇情走向,尼可樂表演藝術最新作品《六月》,安排觀眾在飯店的8個房間內,看18段故事,劇情結局也依照觀看順序不一,

  • 當網路與科技結合劇場 觀眾更貼近藝術家

    當網路與科技結合劇場 觀眾更貼近藝術家

    透過網路或科技,觀眾可更貼近藝術家,真實與虛擬視覺的交錯,成為表演藝術一大趨勢。如近期導演陳芯宜和編舞家周書毅合作,推出VR電影《留給未來的殘影》,模擬人死後,靈魂漂流的狀態,觀眾戴上VR眼鏡,就能看見舞者在身旁穿梭來去跳舞。

  • 配樂成主角 演出無眠漫漫長夜

    配樂成主角 演出無眠漫漫長夜

    朦朧無眠夜,腦中的狂想披著現實世界的外皮,下一步的劇情卻永遠毫無預警。河床劇團作品《無眠夜的微光》,從好萊塢配樂大師漢斯.季默為電影《星際效應》所作的音樂發想,結合舞者、演員具體展現音樂的生命,讓本是電影陪襯的配樂成了主角,也讓觀眾彷彿陷入了漆黑的夜晚中,從表演身上找到了一絲微光。

  • 影響新劇場新聲‧誕《Incubating 1.0》催生新生代劇場創作人才

    影響新劇場新聲‧誕《Incubating 1.0》催生新生代劇場創作人才

    長期以往,南北文化藝術平權失衡是不爭事實,「影響新劇場」為此致力於培育人才,催生年輕藝術工作者在南台灣找到一個舞台,本周末將於樸澍咖啡及附近場域發表《Incubating 1.0》,展現新生代藝術創作者豐沛創造力。

  • 脫離現實是為了體驗現實 河床劇團最新作品「開房間計畫:腹語術」

    脫離現實是為了體驗現實 河床劇團最新作品「開房間計畫:腹語術」

    有如愛麗絲掉進樹洞,開啟神祕的世界。河床劇團最新作品《開房間計畫:腹語術》,地點選在當代藝術館,透過特殊打造的木箱舞台、裝置藝術和戲劇效果設計,讓觀眾打開一扇門,經歷如夢似幻的體驗。

  • 勇於作夢的勇氣 河床劇團「當我踏上月球」

    勇於作夢的勇氣 河床劇團「當我踏上月球」

    阿姆斯壯登陸月球,完成眾人的夢想,至今仍是壯舉。河床劇團藝術總監郭文泰,有感於現代人生活忙碌,少了作白日夢的空間,特別推出作品《當我踏上月球》,邀請觀眾從月球的角度看地球上的自己,為生活注入新的想像力,「現代人生活壓力大,我們都需要有『飛』起來的作夢空間,適時抽離當下,才會有勇氣面對人生。」

  • 走進草間彌生的內心世界 河床劇團《千圈の旅》

    走進草間彌生的內心世界 河床劇團《千圈の旅》

    如果眼中所見的世界到處佈滿了圓點,會有什麼樣的感覺?河床劇團以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的成長經歷、作品裡的圓點為發想,在2014年推出的舞台劇《千圈の旅》,2年後受雲門劇場之邀,將在12月中旬重演。

  • 少女的煩惱 中山女高用劇場記錄酸甜青春

    少女的煩惱 中山女高用劇場記錄酸甜青春

     青春正盛的少女有哪些秘密煩惱?由河床劇團藝術總監郭文泰執導、中山女中學生擔任演員,從高中少女的秘密心事反芻人生本質,推出劇作《停格》,明(9)日起在台北首演。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