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油品業的搜尋結果,共122筆
立委王鴻薇接獲桃機內部人員爆料,上周五桃園機場旁的航空燃油槽,遭不良油品灌入油槽,讓中油半夜加班趕緊請油罐車連夜把油載走。對此中油今(26)日解釋,這是上游工廠收油時短暫出現製程偏離,為求慎重啟動預防性回收,經再化驗油品都合規範。
花蓮種植油茶歷史悠久,是全國主要產區之一,光復鄉馬佛部落邀集35名農友創「天水生態農場」品牌,今年首度參賽ITI國際風味品評獲最高3顆星獎肯定,部落農民十分開心。
經濟部18日公布最新製造業產值統計指出,雖各大品牌行動裝置新品上市,帶動資訊電子產業產值成長,惟傳統產業因市況不佳,抵銷部分增幅,讓第三季製造業產值年增率降至3.75%,創近七季以來新低。
經濟部18日公布今年第3季製造業產值為4兆3,608億元,年增3.75%,主因受惠各大品牌行動裝置新品上市,新興科技與數位轉型商機延續,帶動資訊電子產業產值成長,惟傳統產業因市況不佳,化學、鋼鐵產業安排設備檢修或減產因應,抵銷部分增幅。
經濟部統計處今(25)日公布6月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分別年增10.5%、22.5%、61.7%,其中餐飲業年增幅度寫下有統計資料以來最大增幅,因去年餐飲禁內用、學校防疫停課基期較低,而今年業者推出各式促銷活動吸客,團膳和機上餐點需求增加,開始施打兒童疫苗,有助家庭敢帶小孩走出門用餐。
新冠疫情已令數千萬計非洲人陷入極貧窮境地,包括燃料等物價不斷高漲,尤其棕櫚油價飆升,只會令窮人生活更困苦。
目前,大漲至14年新高的油氣價格威脅到煉油廠利潤,不過,部分亞洲業者卻打算趁著輸歐產品獲利頗豐下,計畫在5月份來增產趁機撈上一筆。
經濟部能源局19日公布最新統計,第一季國內能源消費年增7.4%,高於疫情前水準,主要係該季景氣熱絡,消費需求強勁,拉抬整體產業動能。
經濟部表示,今年第3季製造業營業收入7兆376億元,季增10.4%、年減0.5%,主因新冠肺炎疫情抑制終端產品需求,加上國際原物料價格較去年同期下跌,抑低傳統產業營收表現,惟受惠各國陸續重啟經濟,各產業減幅均較上季明顯收斂,加上遠距服務及宅經濟需求持續升溫,激勵資訊電子產業營收攀高,抵銷部分減幅。
一家位於新北市樹林區的本土油品代理商,除了提供台北、台中、高雄捷運局等重要交通單位使用的潤滑油,甚至藍寶堅尼..等知名超跑所使用的機油都由該公司(超惠企業)供應,顯見其實力非一般油品同業可比擬。
全球最大政府主權基金-挪威主權基金日前宣布,將考慮逐步出清石油與天然氣上游業者的股票,消息一出,引起資金市場高度關注;對此國內石化業龍頭—台塑化董事長陳寳郎直言,挪威主權基金會有此舉動,意味著長期來看,油價表現不會太好,再加上電動車產業已成全球趨勢,除了對油價會有影響,對於煉油廠也會是一大威脅。
證交所公布,去年12月全體上市公司營收總計2.98兆元,年減2.33%,累計全年營收共32.78兆元,年增7.33%。
台灣證券交易所依據上市公司公告去年12月營收顯示,去年12月全體上市公司營收總計2兆9,805億元,年減2.33%,營收成長公司共442家,衰退公司共486家;累計2018年全體上市公司營收總計32兆7,801億元,年成長7.33%,營收成長公司共608家,衰退公司共320家。
證交所今(13)日公布上市公司2018年10月營收,單月份全體上市公司營收總計3兆1,199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逾1成,其中,第一上市公司營收成長125億元,年增高達16.28%,產業別以建材營造業成長50%以上最多。
證交所統計,8月全體上市公司營收為2.83兆元,較去(106)年同期成長10.44%,較前年同期更激增17.95%;其中,營收成長公司共580家,衰退公司共339家。
為落實生態環境部及上海市政府提出10月1日起汽柴油全部升級至國Ⅵ標準的要求,中石油上海銷售絕大多數加油站所售油品已升級至國Ⅵ標準,提前實現油品質量升級。
證交所公布,6月全體上市公司營收共2.63兆元,年成長6.41%;累計上半年營收為14.96兆元,年成長為7.86%,主要成長的三個產業包括建材營造業、水泥工業以及電器電纜業等。
台灣證券交易所依據上市公司公告今年上市公司6月營收,總計達2兆6,299億元,年增1,585億元,增幅6.41%,營收成長公司共560家,衰退公司共357家。累計上半年營收為14兆9,583億元,年增1兆900億元,增幅7.86%。
滬指午後維持強勢震盪,盤面上,租售同權、鋼鐵、油品改革等概念板塊漲幅居前;高送轉、機場航運、種植業、白酒等板塊跌幅居前。
據香港多家媒體報導,南韓政府於今(29)日表示香港籍Lighthouse Winmore油輪涉嫌於東海以船對船方式提供石油予北韓船舶,南韓官員表示該油輪是由臺灣Billions Bunker Group公司所租用,但我交通部航港局指出,經過的調查,這家公司並未登記為我國船舶運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