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油脂類的搜尋結果,共80筆
根據統計,台灣約有500萬人有高血脂問題,若置之不理,日後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恐大增。然而,現代人多以外食為主,攝取到高油食物的機會變多,該如何應對?對此,營養師劉怡里分享3個補救方式,包括懂得挑選部位食用、增加蔬菜量及隔天增加運動時間和強度。其中她提到,纖維可加速當餐油脂代謝,如綠色蔬菜或菇類都是很好的選擇。
酪梨號稱是全世界最營養的水果,不過由於它富含優質油脂,在營養學分類上被歸為油脂類。新竹國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瑜芹就分享酪梨的4大好處,包括有益心血管健康、抗氧化作用、幫助骨骼健康及控制體重。然而,有些品種的酪梨並不會隨著熟成而轉色,對此,主廚雷議宗表示,其實只要搖動它,若感覺裡面的果核有晃動感,且也有聽到聲音,即代表成熟可以吃了。
現代人重視健康,在飲食攝取方面,從精緻糖、澱粉到油脂的量都嚴格控管,甚至視脂肪為萬惡根源而不吃。對此,營養師王證瑋表示,補充好油脂更是維持健康的關鍵,並特別推薦6種富含好油的食物,包括酪梨、黑巧克力、雞蛋、高脂魚類、堅果及奇亞籽。不僅能預防心血管疾病、肥胖問題,對大腦神經維持也有很好的助益。
一般人聽到血脂過高會認為是因愛吃高油或油炸食物導致,但營養師提醒,除了過量的油脂外,過量的糖分、酒精也會增加三酸甘油酯,例如有些人午餐只吃水果、每天一杯珍珠奶茶、把純果汁當水喝、每天要小酌才入睡、抽屜滿是零食等,也會轉化成三酸甘油酯,使血脂居高不下。
談到減重,首要想到就是飲食控制,卻常發生明明已經少吃了,體重卻未如預期下降,甚至進入停滯期,讓人不解。對此,營養師顏元瀅指出,往往可能已落入高熱量陷阱,也就是「糖油疊加效應」,常見包括層酥類型食物、單點主食、油炸麵體及鮮奶油甜品。若發現常吃上述這些食物,她也提供3個飲食策略來應對,分別是足夠膳食纖維、增加不飽和脂肪酸蛋白質攝取及選擇充足菜肉飯食物。
深受許多人喜愛的酪梨,近來正是產季,不過在大啖美味前先來好好認識它。營養師劉雅惠指出,酪梨有4大優點,能保護心血管、抗氧化、延長飽足感及保護眼睛。但因有70~80%熱量來自於油脂,攝取過多不僅沒幫助還易發胖。除此,營養師李婉萍提到,國外有研究指出,酪梨搭配番茄醬或是胡蘿蔔吃,能使2者所含的β-胡蘿蔔素吸收提高,且轉換為維生素A的效率也會提升。
豆類有豐富的蛋白質及膳食纖維,是常見的養生食物,豆類種類繁多,營養師李婉萍列出各種豆類的營養素,讓想減肥、控制膽固醇或是糖尿病患者有不同選擇。
不少人越來越重視健康,三餐要求飲食均衡,但若是對食物不夠了解,可能未能正確吃進營養。營養師陳心驊在臉書粉專提到,玉米、南瓜、地瓜及豌豆仁等,其實都屬於澱粉類,而小番茄更算是水果,另外,菇類及香料類則都是蔬菜。
許多家長常給小孩吃可頌、菠蘿麵包或油飯,這其實不利成長。教育部公布「幼兒園餐點食物內容及營養基準」,幼兒園在設計餐點時,應盡量避免供應油飯、甜不辣等高油鹽食品,點心則要避免甜甜圈、薯條及薯餅,同時也不宜以食物作為獎勵方式。
台灣許多年輕女性長期飽受便祕之苦,而根據美國研究發現,便祕不僅僅是腸胃道問題,也可能會損害記憶力,如何改善排便習慣必須要從日常生活培養,亞大醫院營養師劉彥均指出,除了攝取足夠的纖維質、補充水分,每天適量吃一點油脂類食物,排便才不會「卡卡」。
酪梨被譽為「森林中的奶油」,營養成分高,能降低血液中的壞膽固醇。不少人認為吃酪梨可瘦身,對此,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醫師蔡明劼提醒,酪梨雖長得像水果,但在營養學上卻屬於「油脂類」,不論好的油脂或壞的油脂,吃太多一樣都會變胖。
近期乾冷寒流一波波,加上春節團圓飯後洗大量碗盤,很容易發生皮膚狀況,例如冬季乾癢,有時不只乾、癢,嚴重還可能紅腫、刺痛,皮膚科醫師表示,可透過洗快一點,應在5~10分鐘內洗完,且勿使用過熱的水,以免破壞皮膚保護層。
春節期間,餐桌上勢必有不少山珍海味,其中不乏偏辣的料理,不慎吃到過辣食物時,民眾常不自覺地就是先灌水解辣,但醫師表示,辣椒素是脂溶性,這時喝水會像用水去滅著火的油鍋一樣,效果不佳,而是乳製品、油脂類、醣類等可溶解辣椒素的食物,才有解辣效果,醫師尤其推薦解辣效果最佳且營養豐富的牛奶。
享受美食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但就怕熱量太高、讓人體重直上升,營養師表示,有些食物看似健康,但不一定健康外,還可能使人容易發胖,例如貝果、果乾、蔬菜汁、穀物棒,提醒民眾別以為是健康食物就放心吃,吃錯了會讓體重直升。
台灣今年在新冠疫情大舉侵襲下,確診及死亡數節節攀升,其中又以中高年齡層病亡者多,無形中興起增強免疫力及養生保健產品的熱銷,也連帶的促使以「天然素材」及「潔淨標示」作為材料生產製造為主軸的詮亞公司聲名大噪。
明明油脂類食物吃很少,為何還會得脂肪肝?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解釋,其實脂肪肝是因為含糖食物吃太多,且澱粉類食物也一樣,像是白飯、麵包、土司、麵等,吞下肚的熱量如果太多,就會轉換成油脂堆積在肝臟,最終導致脂肪肝。
鹹酥雞是許多人在工作一天後慰勞自己的食物首選,也因為考量蔬菜都是低熱量,會特意選幾項炸蔬菜,以抵銷吃炸物的罪惡感。營養師提醒,油炸蔬菜熱量可能高於同重量的動物性食材,且蔬菜本身水分越高,吸入油量也越高,尤其許多人喜歡的裹著麵衣製成的「炸蔬菜餅」吸油率高達42%,令人乍舌。
現代人重視健康,養生輕飲食的沙拉受到不少人青睞,不過營養師顏元瀅在臉書粉專PO文提醒,沙拉醬挑錯容易長胖,除了注意營養標示中的油脂含量,也可從透明度判斷,不過半透明的橄欖油除外,小心越吃越胖。
這個夏天真熱,熱到常覺得自己像個烤番薯。
今年中秋節有3天連假,有人會表示3天都有 人揪烤肉,可能一餐就會攝取到 1,500 至 2,000 大卡的高熱量,3天下來攝取的熱量就大爆表,營養師表示,烤肉多選用高脂食材,其動物油脂滴到高溫炭火上溶解會產生香味,但這些香味含有一項有毒物質名為「多環芳香碳氫化合物」,吸入體內會增加罹癌風險。建議使用烤盤代替烤網,選用低脂肉類且多攝取蔬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