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活化石的搜尋結果,共94筆
佔地球表面約72%的海洋,是所有生命的起源地,也是所有生存在這顆美麗星球上的生物賴以為生的根據,然而在人類過度開發與陸源汙染等影響下,敏感且脆弱的生態系統遭受破壞,致使無數海洋生物面臨生存危機。在6月8日世界海洋日,動物星球頻道精心規劃《海洋動物面對面特輯》,在野生動物保育人士、生物學家等專家的帶隊之下,走訪《陸行鯊之島》調查鯊魚新物種的傳聞、直擊《大溪地鯊魚群》的奧秘傳說、目睹《科莫多水世界》的神祕動物生態、一覽《海洋怪生物》的珍稀瑰麗、認識《動物百分百:海洋哺乳類》的雄偉與可愛、見證《北美大地:蠻荒海岸》的壯觀景象,以及《虎鯨大獵》的震撼畫面。6月8日起每周一至五晚間7點,敬請鎖定動物星球頻道《海洋動物面對面特輯 》,一起展開海洋生物的探索之旅。
新竹市政府與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合作,23日於香山溼地生態館辦理送小鱟回大海活動,現場有來自苗栗縣、彰化縣、新北市等5所學校鱟保母師生參與,新竹市大庄國小師生也參與觀察,共放流約800隻人工孵育幼鱟,是香山溼地首次的鱟苗放流行動。
為了搶救台灣日益稀少的「鱟」,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4年前與金門水試所合作舉辦「鱟知鱟學公民科學行動計畫」活動。去年更結合18所學校參與「鱟保母計畫」,由各校師生們展開協助照顧鱟卵及幼鱟的孵化,成功孵化並陸續送回海科館將近有800隻鱟寶寶。並於23日在財團法人天鈺環境永續基金會和新竹市政府的協助下,協同天行者慈善協會志工團隊,也邀請在地學校一起成功的將800隻鱟寶寶進行放流,回歸大海。
高雄市林園高中生物老師楊慶鴻與一群化石同好,從2018年起把自己手邊收藏的恐龍化石在全國各校園巡迴展出,5年下來已全台走透透,讓國中小學生能深度接觸化石世界。苗栗縣竹南國中經過多月商洽,「悅讀地球的記憶」常見化石展首度來到苗栗縣,2百多件的各式化石敘述著地球億萬年的故事,校方並搭配展出活化石幼鱟的繁殖成長,內容豐富又有趣,歡迎學校及一般民眾入校參觀。
澎湖海邊早年可以看到非常多的活化石「三棘鱟」現蹤,這種人稱夫妻鱟的稀有魚類,己列為國際保育機構的瀕危物種,澎湖縣政府為維護轄內三棘鱟生態資源,避免不當採捕,依據漁業法公告訂定相關限制事宜,明訂除了學術研究、資源調查、教育文化或公共利益之目的,澎湖縣轄區海域內全年禁止採捕三棘鱟。
葡萄牙甲級足球聯賽(Liga Portugal 2)奧利維倫斯體育會今天表示,已與日本55歲球員三浦知良簽約,他將在葡萄牙繼續職業生涯。
釣魚捕獲稀有魚類,就像中大獎一樣。國外一名男子近日帶朋友到海邊夜釣,釣到一條頭部像鋸子的怪魚,仔細一看竟是稀有的「鋸鰩」,由於朋友第一次釣魚,遇到這種情況又驚又喜,他們將鋸鰩的影像分享至抖音,不少網友羨慕的說「新手運是真的!」
美國一名釣客日前到堪薩斯州的堪薩斯河釣魚,在河裡捕獲一條非比尋常的大魚,竟是瀕危物種「湖鱘」,出現在地球的時間比恐龍還早,他將大魚的照片分享至臉書,該州野生動物及公園部大讚,「令人難以置信的罕見捕獲」。
買到活化石!大陸江蘇一名父親近日逛市場時,看到一隻外型詭異的海洋生物,便花了50元人民幣(約新台幣220元)將牠買回家,豈料他的兒子看到後,表示這隻海洋生物是活化石「中華鱟(音同後)」,屬於保育類動物,趕緊將牠放回大海。
大陸浙江一名15歲少年日前帶弟弟到海邊玩,豈料發現一隻擁有4眼的生物,擔心牠會被太陽曬死,趕緊將牠裝進水桶帶往警局求助,說要給警察一個寶貝,員警起初都非常困惑,往水桶裡一看才知是活化石「鱟」(音同後)。
有活化石之稱的鱟,在台灣本島日益稀少,原本的孵幼棲地多已成了人工化的海岸。國立海洋科學博物館自3年前展開鱟的保育行動,台灣各地的學校都投入這項工作,近期,海科館帶領參與復育的學校師生,首度將復育後的145隻鱟寶寶放流在其所應屬的棲息地。
水試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為配合國際鱟保育日,20日在湖西許家村放流1-3齡鱟191隻及10隻成鱟。水試所主任謝恆毅表示,馬公種原庫長期投入三棘鱟保種和繁養殖研究,建立了相關的技術,目前保持養殖至十六齡的世界記錄。本次放流的稚鱟除一部份為1齡外,大部分為已完成1-2次蛻殻的2齡和3齡鱟,3齡鱟外型已如成鱟,另10隻成鱟為完成繁殖試驗個體,擬放回原棲地,繼續牠們生命之旅。
葡萄牙一艘拖網漁船於海岸附近進行研究作業時,在水下2千多英尺處捕獲一條深海怪物,牠身形又細又長,而且擁有300多顆牙齒,專家表示,此為存在地球8000萬年的活化石「皺鰓鯊」(frilled shark),是現代極少數仍存在的古代物種之一。
加拿大一名在釣魚旅遊公司擔任嚮導的男子,日前在河裡捕到一條長達3公尺的巨魚,隨後將牠放回河裡,但由於魚的體型實在是太大,因此男子只能半拖半抱的將魚拉進河中,體型差距也讓不少人直呼不可思議。
金門縣水產試驗所日前選定翟山海域投放標識成鱟100尾,未來將透過再補獲的方式,調查移動路徑、棲息地及評估鱟的族群數量。
近日青島科技大學教授王碩領銜的研究團隊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植物》發表封面論文《一億年前琥珀中發現起源於南非的適火性鼠李科植物》。該研究在國際上首次從琥珀中發現最古老的現存花朵,為東南亞地區早期有花植物演化與板塊運動關係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化石證據。
美國加州科學院飼養一條澳洲肺魚,目前高齡90歲,被認為是全球最老的觀賞魚,牠體長約1.2公尺,最喜歡吃新鮮的無花果,儘管牠年紀非常大,但仍非常喜歡被人摸肚子,就像一隻住在水裡的小狗。
導演杜政哲,演員宋柏緯、林鶴軒(大鶴)26日合體宣傳新片《我吃了那男孩一整年的早餐》,片中兩位男演員均有被打槍的戲,宋柏緯分享自己真實感情路上沒被直接打槍過,「可能我問了對方,感受到一陣沉默,就會自己找台階」,一旁的大鶴聽完直喊不被正面打槍是帥哥的待遇,自己屬於「非主流帥哥」,被打槍的次數不在少數。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復育有活化石之稱的海生類節肢動物「鱟」,廣邀全台21校參與,將保育計畫深入校園,桃園市八德區大成國中是其中1所,目前復育率達6、7成,全校師生更協助取海水更換、細心照料,對活化石感到十分驚奇。
想像隨身帶上反登陸的地雷三角牌,拿出史前活化石「鱟」的鑰匙圈,走進屋頂種上仙人掌的迷你版北山播音牆,還會在金門島遇見甚麼?這些揮灑戰地意象,讓人驚豔的文創小物,即日起在尚義機場〈金門形象館〉展出至12/15,縣府歡迎大家一起來體驗金門專屬,在地的島嶼生活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