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海上浮動核電站的搜尋結果,共12筆
隨著國力增強,中國大陸對海洋經濟的開發力度正在加大。除了快馬加鞭,大量建造船艦外,北京計畫將核反應爐也投入其中。中國大陸將投入140億元人民幣(約604億台幣),在山東煙臺建設首座海上浮動核電站,以供發電、海水淡化,並提供蒸汽。這屬於海上核電站示範專案,前期工作已順利展開,預計2021年將啟用。
時下流行的消費電子「充電寶」(行動電源)為隨身手機、筆記型電腦、媒體遊戲播放器等提供方便而經濟的充電,以備旅行者不時之需。為偏遠濱海地區、海島、深海平台、或遠洋船舶等提供電力(甚至航海、航天的動力)的,也是可移動的超大型「充電寶」。核動力在成本、環保、穩定性等多方面,均較柴油動力有明顯優勢,「核充電寶」成為科技新趨勢。
中國核工業集團近日正式發布消息稱,受中核海洋核動力發展有限公司委託,上海中核浦原有限公司就核動力破冰船項目對外公開招標。陸媒指出,這是大陸第一次公布將核動力用於水面艦船的消息,該船將運用大陸第三代核小堆技術,同時也是在為製造核動力航母做技術儲備。此外,上海江南造船廠為製造10萬噸核動力航母,近日也發布了擴建航母船塢的招標公告。
近年大陸積極推動核電發展,目前已有3家大型國有核電集團在北方渤海與南方南海開發海上浮動式核電站,最快將於2019年運轉。到2020年代,將建設約20座海上核電站,提供油田鑽探開發與島礁建設所需。
中國大陸一個研究單位獲得解放軍資助,正在研發世界最小、可置於貨櫃大小的核電站。若實驗成功,未來或可應用於南海島礁。
中核集團官方微信14日發表文章指出,大陸研擬在南海島礁建造20座海上核電站,一島礁搭配一核電站,就相當於一座核動力航空母艦,永興島、永暑礁就是兩座搭載戰機與飛彈系統的海上航艦。
隨著各國對海洋經濟的開發,海上能源也成為亟需突破的問題。據悉,堪稱「最強行動電源」的世界上第一座海上浮動核電站——俄羅斯「羅蒙諾索夫院士(Akademik Lomonosov)號」日前進入下海測試階段。俄羅斯副總理DmitryRogozin表示,「羅蒙諾索夫院士」將會和沿海基礎設施連接,透過電纜為北極城市供電。其將於2017年10月30日完成測試後正式投入使用。
參考消息援引外媒報道稱,大陸官方或通過建立浮動核電站解決南海島鏈電力供應問題。
「環球時報」報導,中國大陸正著手建造海上浮動核電站,日後可在有領土爭議的南海用於支援方案,但大陸外交部表示沒有聽過這些計畫。
菲律賓向海牙國際仲裁法庭提交的南海仲裁案結果即將出爐,為了鞏固南海主權,中國正緊鑼密鼓,加強相關建設。
中船重工和中海油近日傳出已經與大陸國內核電巨頭牽手開發海上浮動核電站;業界預估未來市場規模將達人民幣千億元。
中國大陸立志要當核電大國,27日推出第一份《中國的核應急》白皮書,並舉行記者會,透露正在規劃「海上浮動核電站」,並積極向外出口,不過,日本也沒放棄核電出口的野心,最近雙方正在英國暗地交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