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海外ipo的搜尋結果,共101筆
能率(5392)受惠於汽車事業營運回溫,6月合併營收為9.19億元,月增14.2%,能率旗下創投-能率亞洲資本轉投資之J-Star Holding(YMAT)已在今年第2季向美國那斯達克申請上市,預計對外公開募資1700萬美元。
東洋(4105)旗下自製用於癌症治療的微脂體、困難學名藥Pegylipo,在歐洲市場的藥品開發進度已完成第一件臨床試驗患者收案,達授權合約階段性成果,依約收取里程碑金27萬歐元,已在今日入帳。東洋總經理侯靜蘭表示,微脂體產品除Pegylipo在歐洲有進展外,抗黴藥Lipo-AB的生體相等性試驗(BE)數據也呈現正面結果,一旦通過美國FDA查廠,可望年底前獲准取得美國藥證;而治療「肢端肥大症」的微球產品Octreotide LAR,於5月也順利達成前導臨床試驗的里程碑目標,期許未來依規劃完成開發時程,最早可於2024年進入美國市場。
台灣東洋藥品發布重訊,旗下自製用於癌症治療的微脂體產品、困難學名藥Pegylipo,在歐洲市場的藥品開發進度已完成第一件臨床試驗患者收案,達授權合約階段性成果,台灣東洋依約收取里程碑金27萬歐元外,也代表公司又往國際化邁開重要一步。
儘管大陸經濟飽受疫情干擾,但資本市場募資在註冊制推展與官方鼓勵下仍保持成長。截至6月23日收盤,2022年A股IPO募資額已突破人民幣(下同)3千億元,較2021年同期大增逾四成。市場人士預計,在年底重磅股先正達(Syngenta)上市保駕下,A股全年IPO募資額可望突破5千億元。
Gogoro與完美移動等台灣新創公司宣布透過SPAC模式赴美掛牌,知壹資本創始人暨CEO張正皓26日指出,台灣新創公司赴美SPAC不要只期待向台灣投資人進行募資,要一開始就打好國際資金的人脈關係,尤其對接金融機構的法人關係。
韓國電子商務龍頭Coupang於3日表示,由於事業版圖擴張,加上新冠疫情來搗亂,營運成本跟著大增,2021年營收與虧損雙雙都重寫歷史新高紀錄。
日本於2010年已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5人中就有1人超過65歲,而15至64歲勞動人口則在2019年首度跌破六成大關。
永悅健康公司(簡稱H2U永悅健康)首輪募資告捷,由鴻準精密領投,結合其他策略性投資人包括威剛科技、崇越科技、聯合線上、威力德醫檢、及展逸國際、旺德賽斯(Wondercise)等夥伴,分別以「大健康、運動產業、健康飲食」等面向切入,於去年底順利完成首輪800萬美元的募資計畫,為兩年後在海外IPO跨出第一步。
北京和華府關係緊張,中國企業赴美掛牌上市業務驟減,美國的證券交易所開始轉向東南亞和印度的企業招手,以填補中企退出造成的缺口。
標準普爾全球評級5日指出,從國際數據和訊息揭露風險的角度來看,中國監管機構正在重新審視具多重股權結構(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 VIE)的陸企海外公開公司,特別是中國科技海外上市公司正受到進一步審查。
財長蘇建榮11月30日召九大公股金控、銀行董總開會,並在會中針對授信業務提示兩大重點,一是行庫授信不要只集中在土建融,應投入更多到其他企業授信,尤其協助新創產業融資;二是強化貸後管理,尤其是資金用途要核實,不能巧立名目借錢之後移作炒房、惡意併購之用。
香港聯交所近日就優化海外發行人上市制度的改革刊發諮詢總結。分析人士表示,港交所調整後的規則降低了海外發行人第二上市的標準,將吸引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赴香港市場上市。
近年家族企業逐步轉型,像是正成影視集團啟動線上線下聯盟,其中一大關鍵就是人才,正成除了引進外部數位人才,同時也培養內部員工專業技能。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家族辦公室負責人林志翔指出,家族企業到資本市場IPO,較易取得消費者信任及吸引人才加入;然而,選擇不IPO的家族企業,也能善用五大股權獎勵機制留才攬才。
不少家族企業為取得更多資金投入研發,紛紛考慮上市櫃(IPO)進入資本市場。但安永(EY)指出,企業IPO有四好處如籌資或吸引人才等、兩壞處如股權稀釋與機密財報須公開等,須一併考量產業特性與企業體質,沒有絕對答案。
義大利娛樂和博奕集團Sisal周二表示,已經提交首次公開上市(IPO)申請,將在米蘭交易所上市。
台灣新創產業獨角獸之一的Gogoro在9月16日宣布與Poema達成併購協議,將用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特殊目的收購公司)赴美掛牌上市。SPAC主要是透過IPO募集資金後,專門去收購有前景的未上市公司,透過併購進而獲得迅速上市資格和籌資。近幾年已經有數間知名企業透過SPAC上市,例如Spotify、Slack、Grab與eToro等。
外媒報導,俄國健康食品零售商VkusVill與聖彼得堡證券交易所,預計2021年稍後或2022年初在美國掛牌交易,顯示越來越多俄國企業加入全球IPO熱潮。
針對大陸將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京交所),以及大陸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近日重申金融市場開放兩大事件,投行花旗最新分析,這代表大陸將繼續支持技術創新的中小企業利用資本市場融資,並緩解對大陸資本市場是否仍可供外國金融機構投資的擔憂。
近日,中國大陸對陸企科技族群大力整頓,讓全球許多投資人紛紛出走至亞洲各地尋找新的賺錢機會。同時,從印度到韓國等亞洲區2021年的新創IPO(股票初次公開交易)金額也較過去幾年多出約4倍左右,並創下歷史新高。值得注意的是,亞洲這股IPO風潮方興未艾幾乎沒有放緩跡象。
韓國純網銀業者Kakao Bank 6日(周五)在首爾掛牌交易,受到投資人熱烈追捧,上市首日股價狂飆將近80%,市值暴升至310億美元,在韓金融業市值居冠,也是繼2017年遊戲商Netmarble上市以來韓國最大規模的IPO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