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海洋廢棄物的搜尋結果,共353筆
台灣於2019年11月通過《海洋基本法》,訂定6月8日為「國家海洋日」,雲林縣政府為響應國家海洋日,3日在四湖鄉三條崙海水浴場舉辦「愛海手作,海廢化身藝術展」,並與雲林區漁會簽署守護海洋生態備忘錄,日後若發生汙染事件,將由雲林縣協助緊急應變,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也到場與會,認為海洋生態被破壞的很嚴重,立法院的海洋保育法要快點通過。
海洋污染、海洋生物快速消失、包含人類鑽油井開發等因素,都大大危害到海洋生態環境的永續發展,這是一場地球環境的動態調節過程,過往針對自然環境產生的影響,地球會逐步調節危害並自我修復傷害,但對人為的傷害則是不可逆的過程,過去30年來,研究並從海洋哲學中找到與地球的和平相處,成為環境學中的一門深厚學問。也因此,聯合國將每年的6月8日定為世界海洋日,希望藉著世界海洋日的影響,逐步喚醒大眾心中對海洋的尊敬與感恩。
為維護海洋生態及順應國際趨勢,屏東縣政府今年持續推動廢棄漁網回收與再利用作業,廢棄漁網以每公斤15元獎勵金回收,期間自即日起至11月30日或兌完為止,漁民可將廢棄漁網於每月第二、三周的星期四,攜至東港鹽埔漁港、枋寮漁港、水利村漁港及塭豐漁港等暫置區進行回收,其它未有暫置區漁港,可向當地漁會登記。
台灣四面環海,許多寶貴的珊瑚與海龜以海為家,美麗的藍色福爾摩沙卻因海洋廢棄物破壞了環境,讓海洋生物深受其害,遠雄人壽呼應SDG14「永續海洋與保育」目標,攜手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號召逾70位內外勤員工化身海洋公民科學家,由遠雄人壽總經理趙學欣領跑,一同前往基隆潮境海灣展開淨灘行動,用愛守護藍色大海。
嘉義縣環境保護局在布袋鎮好美里海岸進行廢棄物監測,第一季監測結果發現寶特瓶占比高達24%,顯見生活產生不可分解的廢棄物汙染,正逐步吞噬海岸環境,今嘉縣環保局特別號召縣內海岸認養單位舉行「守護白海豚、好美護海洋」沙洲淨灘行動,眾人協力清出上百公斤廢棄物,守護海洋環境不遺餘力!
桃園市、新北市、台北市與基隆市聯手,今日約有4035人進行聯合淨灘活動,清出11998.68公斤一般垃圾、2700.84公斤資源回收物,總計清理量約14.7噸,其中桃園以竹圍漁港為主場地,清理量約6.9噸。桃園市環保局長陳世偉表示,去年調查結果顯示,桃園沿岸垃圾以漁業用品、一般垃圾和保特瓶為主,一次性塑膠製品易被生物誤食造成死亡,淨灘不是解決海洋汙染最終手段,應在生活中力行減塑行動。
陽明海運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14(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生態系,以確保生物多樣性並防止海洋環境劣化),致力於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根據研究指出,海洋中垃圾的現存量為1.5億萬噸,若不採取行動,2030年將增至為現在的2倍,2050年海洋中的塑膠將比魚還多,全台目前220座漁港的清潔設備不足,因未能即時處理,累積在港灣中的垃圾可能在風向改變時流入大海。
今世界地球日,嘉義大學師生、嘉大附小童軍團及嘉義縣好美國小80位師生,共同到嘉義縣布袋鎮好美沙灘淨灘,撿拾200多公斤的垃圾,跨校合力守護「嘉」鄉海岸。
還給地球乾淨的海洋,台中市政府環保局攜手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第二年推動廢漁網回收再利用計畫,漁民只要將廢魚網去除雜質後交給環保局回收,每公斤將可拿到10至15元獎勵金。環保局指出,去年首度推動此計畫,共發出16萬獎勵金,且回收的16公噸廢漁網中有13公噸可再利用。
新竹市2023年度海洋風收站將自13日起開跑至12月28日,每月第2、4周的周四上午8點到12點,於新竹區漁會共計辦理18場資源回收兌好禮活動,回收項目包含「紙、鐵、鋁、塑膠、玻璃、電扇、電池」7大類,其中,回收廢棄漁網每公斤可兌換現金15元,守護海洋兼賺零用錢。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將進用5名海洋保育巡查員,分別派駐宜蘭、北基、臺東及澎湖海洋保育站,負責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擱淺救援、海洋環境及污染(含廢棄物)案件巡查應變、海洋保護區巡查等相關工作,即日起至4月13日止受理郵寄報名,起薪36,000多元。甄試簡章暨報名表可至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官網下載。
基北北桃生活圈緊密,4市環保局成立「基北北桃環保交流合作平台」跨域管制,首次會議由新北市環保局舉辦,從廢棄物去化及處理、低碳永續及環境教育、空氣品質及噪音防制、海洋汙染改善、河川流域汙染管制、環境維護及稽查等6大面向合作討論,共同守護基北北桃千萬人口的生活品質。
「台灣海洋國際青年志工培訓研習營」週末在高雄舉行,邀請來自美國、韓國、馬來西亞、墨西哥、帛琉、及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國家的9位講者來分享、教導青年志工,從事海洋生態保育的國際合作經驗,傳授給三百多位年青志工。
新北市環保局19日在淡水龍蝦嶼海岸及領袖海洋淡水遊艇碼頭,與國際扶輪3522地區台北市松智扶輪社及新北市淡水區漁會等單位共同辦理淨灘、淨海活動,除撿拾海灘上的垃圾外,更出動5艘遊艇出航撈除海漂垃圾,活動逾二百人參與,環保局長程大維也頒發感謝狀予新北市過去一年來協助清除海洋垃圾的藍海艦隊成員。
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為啟發民眾對於海岸廢棄物循環再利用思考,將於3月辦理5場次向海致敬清潔人員海廢循環再利用課程,其中3月22日、24日、25日等3場次開放有興趣民眾免費報名參加。
為讓民眾了解目前海洋所面臨的問題及海洋生態保育的重要性,由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補助澎湖縣政府建置的澎湖海洋保育教育中心,日前開幕啟用。該中心設置於澎湖縣水產種苗繁殖場,開啟離島地區海洋保育教育新的篇章。
為保育海洋環境,回收海洋廢物再利用,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以下稱「海保署」)自109年起與地方政府試辦廢漁網(蚵繩)及海廢保麗龍(浮具)回收再利用計畫,試辦縣市自6縣市增加至12縣市,回收量自109年105公噸增加至111年255公噸(其中可再利用為212公噸),再利用率自109年56.6%增加至111年83.1%,回收數量及再利用率逐年增加,並成功帶動多家業者與地方政府合作,奠定公私協力合作里程碑。
為守護海洋環境,新竹市政府成立海洋巡守隊,現有隊員超過200人,環保艦隊目前共有154艘漁船,去年度合計清除海洋廢棄物近45公噸,去年市府更試辦「廢棄漁網回收再生專案」,獲漁民熱烈迴響,總計回收廢棄漁網超過9公噸。
為了提升民眾海洋環境保育意識,高市府環保局持續推廣淨灘活動,目前已開放6個海岸線段淨灘認養,並於2022年在旗津地區設立「淨灘合作社」和「誠實淨灘工具借用區」,而高雄市2022年度申請淨灘件數比例相較2021年度提升高達23%。
台灣四面環海,高雄市擁有全長83.6公里海岸線,為保護海洋,高雄市海洋局透過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所執行的「海洋環境管理考核計畫」,向該署爭取經費並獲該署審查通過,中央與地方一起守護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