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海洋生態系統的搜尋結果,共104筆
台灣美國商會執行長林博智於2023年7月就任,於6日赴海洋委員會拜會主委管碧玲。管碧玲說,AmCham(美國商會)過去25年來,每年定期發表政策白皮書,提供政府有利振興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政策建言,非常感謝AmCham長期對台灣的支持。
漢來美食攜手美國在台協會(AIT)推出「美國永續海鮮嘉年華」活動,今(25)日起至11月15日在漢來旗下品牌餐廳登場,引進尚青的龍蝦、野生赤魚、野生象拔蚌和生蠔上桌。AIT高雄分處長張子霖指出,今年台灣進口美國海鮮比去年成長60%,期待能更上層樓。
基隆「潮藝術」活動自2015年舉辦,至今將邁入第8年,以地景裝置豐富了海岸線,讓作品在海天相遇,透過藝術重新喚起在地認同。
塑料汙染已對海洋生態造成嚴重損害,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專業學院副教授沈林琥組成研究團隊,透過五大洲海洋微塑料濃度圖,不僅揭示近5年全球微塑料污染分布情況,更探討微塑料對海洋野生動物的影響,以及可能進入人類食物鏈,構成潛在的公共健康風險。論文已於今年9月刊登於國際知名期刊《Sustainability》。
數十個國家將於今天簽署一項保護公海的歷史性協議,希望這項目的在保護對地球至關重要的生態系統協議能夠盡快實施。
縣府農漁局為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第14項目標,致力於保護和永續利用海洋生態系統,以確保生物多樣性,戮力清除海底覆網不遺餘力,特於8日在澎湖縣水產種苗繁殖場2樓辦理「112年澎湖海底覆網之教育宣導及海洋資源教育效益評估計畫」-成果發表會,同時表揚今年度參與「海底覆網清除人員培訓課程」11位學員,學員來自澎湖縣救難協會、海軍戰鬥系統工廠、浪漫三傻有限公司、澎湖水族館、中華民國水中運動協會等單位,藉此號召更多有志之士為海洋永續盡一份心力,壯大「鬼網特攻隊」之陣容。
2023年9月5日東協峰會在印尼進行會談,聚焦於緬甸、南海等問題。出席國包括美國、中國、俄羅斯、澳洲、印度、日本、紐西蘭、韓國等代表。今年美國、中國、俄羅斯領導人缺席,日本則成為這次會議最大亮點。
海洋委員會6日舉行「第22屆APEC企業/私人部門參與海洋環境永續性圓桌會議」,首日第二個議題是「海域空間規劃與海洋生態環境影響評估」,從科學基礎調查、風險評估管理、海洋生態影響減緩措施精進、海洋空間規劃管理及以海洋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為基礎等角度,共同探討如何達到有效平衡生態系統、維持生物多樣性與資源永續利用之解方。
彈指間,第三季很快就要結束;如果你發現今年度的家庭(或個人)損益表,在8月初就出現虧損,該如何亡羊補牢?筆者以為,大多數人都會想方設法開源節流,盡可能追求損益兩平。
全球海水平均溫度升高不僅擾亂自然生態系統,也對於依賴海洋維生的產業帶來極大衝擊。美國緬因州(Maine)部分龍蝦業者便轉而養殖海帶,以因應海水變暖導致龍蝦捕撈收入下滑的狀況。
全球海水平均溫度升高不僅擾亂生態系統,也對於依賴海洋維生的產業帶來極大衝擊。美國緬因州(Maine)部分龍蝦業者便轉而養殖海帶,以因應海水變暖導致龍蝦捕撈收入下滑的狀況。
位於重要海岸景觀區的「滿地富遊樂區」在今日於營建署舉行第三次海岸管理審議會,部落居民與公民團體將今集結在營建署門口發表聲明,表達捍衛海洋與土地的決心,說明對於景觀、生態、文化的衝擊,要求海審會透過《海岸管理法》把關重要海岸景觀,駁回疑慮重重滿地富遊樂區。
精進海漂垃圾清理方式,新北市環保局2021年起運用結合AI智慧、號稱海漂垃圾吸塵器的「湛鬥機」,在瑞芳鼻頭漁港進行測試,2年共清除約3.93噸海漂垃圾,預計8月下旬於五股陽光運河進行3代機測試,希望未來也能拓展至河川清理,減少陸源垃圾進入海洋的機會。
一起守護大川與大海!
全球3大洲本週迎來熱浪,橫跨南歐、北非及西亞的地中海地區,面臨近乎破紀錄的高溫與野火襲擊,被科學家們列為氣候變遷「熱點」,該地區海灘、海產及遺跡遺址正飽受威脅。
最新發布的研究指出,過去20年間,地球海洋大片區域的顏色發生變化,越靠近熱帶的地區,海洋顏色變得更綠。研究人員表示,這彰顯氣候變遷對世界海洋生態的影響。
南海以其豐富的漁業資源和生物多樣性而著名,特別是漁業資源;而在多樣化的海洋生態系統方面,包括珊瑚礁、紅樹林和海草床,成為各種生物資源的棲息地。其中由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東帝汶、巴布亞新幾內亞、索羅門群島所圍成的海域被稱為珊瑚三角(Coral Triangle),這片海域擁有全世界30%的珊瑚礁,是全球重要的生物多樣性熱點海域,也是吸納全球溫室氣體的重要碳匯所在區域。
南海以其豐富的漁業資源和生物多樣性而著名,特別是漁業資源,不僅是提供南海周邊國家人民的食物與動物性蛋白質的重要來源,更在就業方面提供支持;而在多樣化的海洋生態系統方面,包括珊瑚礁、紅樹林和海草床,成為各種生物資源的棲息地。其中由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東帝汶、巴布亞新幾內亞、索羅門群島所圍成的海域被稱為珊瑚三角(Coral Triangle),這片海域擁有全世界30%的珊瑚礁,是全球重要的生物多樣性熱點海域,也是吸納全球溫室氣體的重要碳匯所在區域。
桃園市海岸線長達51公里自然景觀豐富,為保護生態資源,首要消除垃圾,單靠政府人力不夠需民間協助。市府招募海岸巡護志工、海洋環保艦隊及環保潛水隊,建立志工授階獎勵制度,公開辦理晉升授階儀式分享榮耀。今桃園市長張善政表揚績優淨海志工團隊並授旗新隊伍,感謝志工付出,新隊伍也宣示成軍投入清除海廢行列。
今(8)天是世界海洋日,然而,四面環海的臺灣卻仍未有《海洋保育法》加以保護,面臨生物多樣性消逝的困境,立法院將於2024年改選,目前擱置於立院的9個《海保法》版本草案若不能在年底前通過,基於屆期不連續原則,所有草案都必須廢止,環團強烈呼籲立法院正視海洋危機,傾聽民意,於今年立院最後會期三讀通過《海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