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淞滬會戰的搜尋結果,共68

  • 史話》國軍虎嘯部隊 公墓毀於廣州鬧市(徐全)

    史話》國軍虎嘯部隊 公墓毀於廣州鬧市(徐全)

    在黃埔建軍的光榮歷史中,國軍第五十四軍可謂王牌勁旅。在烽火崢嶸的輝煌歲月中,他們以鮮血證明了對國家的忠誠、對親愛精誠的誓言。然而,他們曾在廣州修建的抗戰陣亡將士公墓,雖氣勢宏偉,卻消失在政治滌蕩的嚴酷中,僅留下孤亭作見證。政治鬥爭是嚴酷的,雖碑墓可以為人毀棄,但黃埔先賢、國軍先輩為國家所留的功勳,是任何人無法磨滅的。

  • 史話》國軍戰長沙 大陸國粉永誌不忘(徐全)

    史話》國軍戰長沙 大陸國粉永誌不忘(徐全)

    在中國湖南省長沙市的嶽麓山上,有一座長沙會戰碑,是為紀念1939年第一次長沙會戰而立。在長沙農村的春華山,有一座中央陣亡將士公墓,是為了紀念第二次長沙會戰中的國軍第七十四軍陣亡官兵而建。這些碑墓背後的故事,不僅僅是硝煙彌漫的沙場和血淚,更多則是歷史曲折與滄桑的艱辛和悲戚。

  • 史話》被毀的國軍抗戰碑(徐全)

    史話》被毀的國軍抗戰碑(徐全)

    第七戰區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建於1947年。位於廣州東郊秀九嶺先烈墳場,也就是今天的燕嶺地區山坡上,所在位置曾經是粵軍第一師陣亡將士墳場。如今,墳場內的第七戰區抗日陣亡紀念碑、第四軍北伐陣亡將士紀念碑、所有粵軍及後來的國軍單人墓葬,全部被毀,僅留下被鑿除題字、剷除青天白日徽的粵軍第一師諸先烈紀念碑,矗立在平日大門緊鎖、光禿禿的山崗上。

  • 史話》被摧毀的上高會戰陣亡將士公墓(徐全)

    史話》被摧毀的上高會戰陣亡將士公墓(徐全)

    在中華民國對日抗戰的堅苦歲月中,「集團軍」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軍事作戰編制。這一稱謂的背後,往往意味著尸橫遍野、四處硝煙以及廣袤宏大的軍事動員與犧牲。當國軍陣亡將士公墓以集團軍建制而立時,更是足堪吾等後輩銘記國軍官兵為保家衛國所做的見證。國軍第十九集團軍就是這樣一支值得景仰和崇敬的英雄勁旅。他們的公墓,不僅見證了歷史的滄桑,也成為國軍先輩「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置個人死生於度外」的高尚信條之寫照。

  • 史話》空軍史上最輝煌的一頁(莊秉漢)

    史話》空軍史上最輝煌的一頁(莊秉漢)

    有一群年輕飛行員,在生命面對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爭,他們別無選擇,展現一飛冲天只為報國的滿腔熱血,首開中華民國空軍空戰勝利的光榮紀錄,一掃領空遭受屈辱之氣,國民政府特別將空戰勝利當天,也就是8月14日訂為中華民國「空軍節」,86年過去了,那份凌雲御風有我無敵的壯志情懷,至今仍歷歷在目。在此,讓我們一起追憶那段筧橋空軍先烈抗敵救國的輝煌戰役。

  • 史話》被毀壞的國軍公墓(徐全)

    史話》被毀壞的國軍公墓(徐全)

    在湖南高平,曾有一座國軍第十八軍第十八師的抗戰陣亡將士公墓。公墓是為1945年的湘西會戰犧牲官兵而建。78年過去了,當年的國軍公墓早已消失在政治運動的大潮中,而剩下的殘碑斷垣與故事,則告訴我們:對歷史的反思一刻都不能停止。

  • 史話》常德保衛戰首位黃埔軍魂(莊秉漢)

    史話》常德保衛戰首位黃埔軍魂(莊秉漢)

    彭士量將軍,黃埔軍校第四期,在常德會戰中,與日軍於石門血戰8天8夜,在抗戰火線寫好遺書,深知毅然獻身革命,早有壯烈犧牲以報黨國的一天,他可以說是黃埔軍人的一個縮影,在黃埔建軍99周年的此刻,謹以彭士量將軍的英雄偉績,傳達千千萬萬締造近一世紀的黃埔軍魂。

  • 青年看兩岸》誓死抗戰篇——南京、上海抗日遺址熱血行

    青年看兩岸》誓死抗戰篇——南京、上海抗日遺址熱血行

    赴陸行中,走訪了許多與抗戰歷史息息相關的地方:四行倉庫(上海)、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南京)、拉貝故居(南京)、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重慶)、日本第四受降區(湖南)、南嶽忠烈祠(湖南)、張自忠將軍烈士陵園(重慶)。

  • 史話》看盡中華民國在大陸盛衰榮辱的南嶽忠烈祠(莊秉漢)

    史話》看盡中華民國在大陸盛衰榮辱的南嶽忠烈祠(莊秉漢)

    前總統馬英九日前以祭祖名義前往中國大陸訪問12天,並且參訪抗戰遺址和紀念設施,當他赴湖南衡山「南嶽忠烈祠」祭拜時,也意外讓台灣民眾發現,原來對岸也有一座「忠烈祠」。而且「南嶽忠烈祠」還曾經是「國家級」的忠烈祠,當國民政府即將退守台灣之際,中樞最後一次的國殤大典是在這裡舉辦,也曾經被人為毀壞3次,可以說是看盡中華民國在大陸時期的盛衰榮辱。

  • 史話》令日軍聞風喪膽的「虎將」──孫連仲(莊秉漢)

    史話》令日軍聞風喪膽的「虎將」──孫連仲(莊秉漢)

    孫連仲(1893年-1990年),字仿魯,河北省雄縣人,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他是1895年中日兩國爆發甲午戰爭以來,第一位在戰場上徹底擊敗日本皇軍的將領,直接粉碎日軍最精銳師團,以「台兒莊大捷」名震中外,授頒青天白日勳章,今年時值台兒莊戰役勝利85周年,讓我們一起來追憶這位令日軍聞風喪膽的「虎將」孫連仲。

  • 頭條揭密》英記者眼中不一樣的中國:故宮珍寶流浪抵台秘聞

    頭條揭密》英記者眼中不一樣的中國:故宮珍寶流浪抵台秘聞

    隨著台灣因半導體科技與美中戰略競爭擴大導致國際能見度暴升,國際上對台灣的關注度前所未見。一些有過與中國接觸經驗的西方人士直到這幾年才體會到,原來還有一個體量較小、中華文化蘊藏卻更加豐富的台灣。曾擔任駐北京記者的亞當.布魯克斯(Adam Brookes)有感於西方世界對台灣承載中華文化份量所知有限,特地循著他所瞭解的北京故宮歷史追索到台灣的故宮文物,希望透過故宮文物南遷的歷史讓西方更加瞭解中國在二次大戰的角色與經歷,並反映出那個與世界密切往來、對國際敞開心胸的中國。

  • 史話》才剛畢業就犧牲殆盡 最慘烈的黃埔11期(莊秉漢)

    史話》才剛畢業就犧牲殆盡 最慘烈的黃埔11期(莊秉漢)

    黃埔軍校是我國軍事將領的培育搖籃,造就國民革命軍骨幹力量的新式軍事學府,在風起雲湧的大時代,吸引成千上萬的青年朋友走進黃埔成為合格基層軍官,他們前仆後繼投身東征、北伐、抗戰、戡亂等戰事,直至國民政府播遷來台為止,黃埔軍校在大陸共辦學23期,其中以黃埔第11期的期別畢業生傷亡最慘烈,幾乎在短促的3個月內犧牲傷亡殆盡。

  • 史話》狗吃人 馬為食──父親記憶中的長沙會戰(劉良昇)

    史話》狗吃人 馬為食──父親記憶中的長沙會戰(劉良昇)

    我劉家開基祖在元末之際,自江西省宜豐縣播遷至湖南省瀏陽市永安鎮,自立「敦本堂」,發祥至今近700年。永安鎮城區離長沙市區約25公里,自古即是扼守江西省進入長沙市的交通要衝。永安老街為依托撈刀河岸而發展出的帶狀麻石小街,市集向來繁榮。清朝乾隆年間,我支先祖攜3子搬至離永安鎮南岸城區約4公里外的小山沖禮耕村耕塘聚落,就地繁衍子孫,開枝散葉,過起「詩書為禮,耕讀傳家」的自給生活。由於耕塘地處偏僻,遺世獨立,其發展雖較永安鎮城區落後,卻從而避開了清末民初多起戰亂兵燹的擾攘。

  • 史話》身為中華民國空軍,怎能讓敵人飛機在我們頭上(莊秉漢)

    史話》身為中華民國空軍,怎能讓敵人飛機在我們頭上(莊秉漢)

    「身為中華民國空軍,怎能讓敵人飛機在我們頭上!」這是「空軍戰神」高志航將軍的名言,民國26年8月14日,高志航率機捍衛國家領空,首創殲敵紀錄,政府明定該日為「空軍節」,他成為我國空軍筧橋精神的象徵,「高志航」這個名字,深植每一位筧橋人心中,他引領空軍後輩前仆後繼投身抗戰、戡亂、捍衛台海和平,在欣逢「八一四大捷」勝利85周年之際,一起緬懷這位空戰雄鷹──高志航將軍。

  • 史話》蔣介石領導抗戰的錯失──蔣毛功過蓋棺難定之3(蔣世安)

    史話》蔣介石領導抗戰的錯失──蔣毛功過蓋棺難定之3(蔣世安)

    國民黨方面對於中共抗戰態度的看法,亦多與上篇情況相同,例如蔣介石告知來華訪問的美國副總統華萊士(Henry Wallace)說:「共產黨希望看見中國的抗日垮台」,「祈禱國民黨將先於戰爭結束而崩潰,因為這個崩潰將使他們取得政權。」

  • 史話》不輸基輔市長,昔日我國首都市長一樣夠悍(莊秉漢)

    史話》不輸基輔市長,昔日我國首都市長一樣夠悍(莊秉漢)

    俄烏戰爭持續延燒,烏克蘭首都基輔市長克里契科(Vitali Klitschko)在城市遭受砲火襲擊,仍堅守城市不退,與部隊共同保衛基輔,讓大家認識到這位曾經是世界拳王的首都市長。在中華民國抗戰時期,首都南京市也有一位市長名叫蕭山令,他臨時「黃袍加身」,扛下南京臨時市長重任,最後殉職於滾滾長江,更應該讓國人銘記。

  • 史話》今日中國,已非昔日支那:受日本人讚譽的閻海文(莊秉漢)

    史話》今日中國,已非昔日支那:受日本人讚譽的閻海文(莊秉漢)

    空軍官校有棟校舍命名為「海文樓」,是紀念我空軍飛行員閻海文中尉,他在對日空戰初期,座機被敵軍高射炮擊中,跳傘求生誤落敵陣地,閻海文不願被俘虜,舉槍飲彈壯烈殉國,而官校「海文樓」歷來都是一年級學生的寢室大樓,似乎提醒著每一期別的筧橋雛鷹,要效法閻海文老學長這般「我死則國生」的勇氣。

  • 史話》國軍化學兵之父催生今日抗疫主力(莊秉漢)

    史話》國軍化學兵之父催生今日抗疫主力(莊秉漢)

    去年5月台灣爆發本土疫情以來,每當出現社區感染,總能見到陸軍化學兵部隊勇敢站在防疫的第一線,官兵以背負式消毒器,實施清消作業,守護民眾與家園,其實這支化學兵部隊並非近代才建置的,濫觴要追溯到對日抗戰的時期,係由李忍濤將軍89年前所催生成立。撫今追昔,筆者在此介紹這位國軍「化學兵科之父」──李忍濤將軍。

  • 史話》祖父與八佰(劉良昇)

    史話》祖父與八佰(劉良昇)

    近來在中時新聞網史話專欄中,拜讀了莊秉漢先生撰寫之八百壯士所屬的五二四團韓憲元團長,在南京外廓雨花台陣地陣亡的事跡,以及楊渡先生為文,講述向四行倉庫八佰壯士英勇獻旗的楊惠敏女士後來的發展。昔時1937年淞滬會戰的烽火畫面,也藉由管虎導演力作的史詩巨片《八佰》的寫實影像,又生動地浮現在我的腦際之中……

  • 史話》沉溺於花會的男女──未酬邦國中興之2(朱偉岳)

    史話》沉溺於花會的男女──未酬邦國中興之2(朱偉岳)

    在國際性大都市的上海,擺下這場淞滬會戰的擂台,還能默默無聞於世嗎?雙方打手的表現,自然會展現在全球各知名媒體上。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