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淨值比的搜尋結果,共627筆
隨股神巴菲特喊進日股、科技股大漲,加上國際券商紛紛喊出看好日股「十年一遇」的牛市帶動下,日股今年以來漲勢凌厲。至5月底,日經225指數、TOPIX指數漲幅約15%至20%,進一步帶動日本股票型基金表現亮眼。
公股金控研究部門統計,目前大盤股價淨值比為2.07倍,較金融保險股價淨值比1.37倍,仍差距0.7倍。由於美國聯準會5月升息後,最多6月再升息一次,就可能不會再升息,10年期公債殖利率有望回落,有利壽險淨值回升。
中央銀行5日公布5月底我國外匯存底金額為5,628.68億美元,連續七個月創歷史新高,較4月底增加17.52億美元。央行外匯局長蔡烱民表示,新台幣5月小貶0.03%,但5月孳息收入大增,使外匯存底持續上升,我外匯存底餘額穩居全球第四。
中央銀行5日公布5月底我國外匯存底金額為5,628.68億美元,連續七個月創歷史新高,較4月底增加17.52億美元。央行外匯局長蔡烱民表示,新台幣5月小貶0.03%,但5月孳息收入大增,使外匯存底持續增加,我外匯存底仍穩居全球第四。
截至5月29日,日經225指數、TOPIX指數漲幅約15%~20%,進一步帶動日本股票型基金表現亮眼。日股創下33年新高,不僅有低利率環境助攻,企業獲利成長可期,評價面更是相當便宜,瀚亞投資表示,許多個股股價淨值比仍不到1倍,深具投資價值,投資人不妨透過主動式基金,挑選短中長期績效良好的基金布局。
14家上市金控公布首季財報,合計第一季稅後純益約778億元,銀行為主體的金控獲利亮眼,壽險金控亦有回穩跡象,加上台股首季回升逾12%,金控淨值逐步擺脫去年9月底的陰霾,合計第一季淨值達4兆2,003億元,較去年底大幅回升逾3,982億元,比起去年9月淨值谷底,更增近9,000億元。
全球金融業去年面對嚴峻逆境,但義大利裕信銀行(UniCredit)股價卻翻倍,這跟其執行長歐塞(Andrea Orcel)的大膽目標有莫大關係,其致力把一度陷入困境的裕信扭轉為一部賺錢機器。
三商美邦人壽26日舉行法說會,法人聚焦二大議題,即何時能轉虧為盈、資本強化計劃的進度。三商壽總經理陳宏昇指出,今年影響營運最大關鍵是避險成本,不過,損益表雖虧損,但淨值已有增加,資本強化計劃有二項進行中,一是台中大樓處份案,二是尋找20億股私募策略投資人。
三商壽(2867)公布2022年底隱含價值(EV)為891.7億元,年減12.7%,每股隱含價值21.8元,隱含價值下滑主要原因受台美利差擴大避險成本提高影響。為提升利潤率及追求利潤來源多源化,三商壽持續加強保障型商品的推廣,使VNB margin(V1NB/FYPE)由2021年的58.6%提升至2022年的64.5%,一年期新契約價值(V1NB)亦由2021年的42.6億元上升至2022年的45.0億元。
國際房地產諮詢公司萊坊(Knight Frank)日前發布最新財富報告(Wealth Report),2022年全球超高淨值人士(UHNWI)的人數減少3.8%,但全球超高淨值人口增長最快的10個國家地區,3個來自亞洲即馬來西亞、印尼和新加坡,分別增加9.4%、9.0%、6.9%。
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建議修法取消保險業短期監理指標「淨值比」3%的規範。金管會主委黃天牧17日首度正面回應,不同意取消淨值比,應繼續維持,不贊成「法規才增訂就要輕言修正」。
國泰金總經理李長庚日前接受專訪,喊出修法取消保險短期監理指標淨值比3%。金管會主委黃天牧今首度回應表示,壽險淨值比3%,表示資本1元可以做33元的生意,已比銀行多很多,「我認為要維持。」
近日傳出新光金創辦人吳東進因經營權之爭向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求救」。黃天牧16日受訪強調:「沒有來求救」,只是正常業務報告,希望大股東支持子公司新光人壽的增資。據了解,吳東進作為大股東,當場表達對增資「義不容辭」。
壽險業逐漸走出谷底。21家壽險公司首季財報全數出爐,受到匯兌成本高漲、可實現資本利得不多的衝擊,壽險業首季稅後虧損152億元,但受惠股市回溫,壽險淨值下金融資產價值回升逾3,200億元,首季綜合損益3,146億元,創四年來同期最佳。
壽險第一季財報陸續出爐,其中被立法院財委會點名要注意的三家壽險公司,即三商美邦人壽、宏泰人壽3月底淨值比均仍低於法定標準3%;新光人壽3月底淨值比則回升到4%以上,淨值單季增加逾86億元。
「動盪、不確定性可能成為常態!」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接受本報專訪時,提出修正淨值比的監理指標、放寬外匯準備金與避險彈性兩大「應變」方案,強調2012到2022年壽險業共花1.1到1.2兆元避險,但新台幣最終只貶值1%,未來十年若還要如此避險,必須再花1.7到2.2兆元,建議省下改提外匯準備金,亦可等同增資。
儘管各航線貨櫃航運的現貨價格已來到疫情前水準,不過長榮(2603)今年第一季獲利扛得住景氣下行的壓力,繳出每股稅後純益(EPS)達2.38元,不但比疫情前還高,更居貨櫃三雄之冠,每股淨值增至261.66元,以12日收盤價152.5元計算,股價淨值比為0.58倍。
國銀今年首季獲利創新高原因揭曉。銀行局11日公布國銀首季稅前盈餘達1,266億元,創同期新高,且較去年同期多賺366億元,增幅達40.7%,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揭露獲利秘訣,一是美元貶值,換匯交易(SWAP)大賺,二是升息讓放款淨利差增加。
今早國泰金(2882)股價在金融股中領漲,漲幅逾1個百分點。近期國泰金股價沿5日線向上,周K及月K連2紅。
保險自救,金管會承諾出手相助。金管會10日提供立法院報告指出,截至去年底有七家保險公司財務比率未符法定標準必須增資。即包含三商美邦人壽、宏泰人壽、富邦產險、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和泰產險、兆豐產險、中信產險。其中,兩家壽險都打算賣樓因應,五家產險今年底前可自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