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淨虧損的搜尋結果,共254筆
大陸AI晶片設計公司寒武紀12日公布2022年半年報,期間營收人民幣(下同)1.72億元,成長24.6%;但淨虧損6.22億元,較去年同期的虧損3.92億元,大幅擴大58.94%。
西門子(Siemens)周四公布上季營收優於預期;但是由於對旗下的西門子能源(Siemens Energy)進行資產減記,讓該工程集團出現近12年來首次的季度虧損。
德國的大陸集團(Continental)周二指出,隨著供應鏈和半導體供應的改善,預計今年下半汽車生產將加速;該汽車零件供應商也公布上一季嚴重虧損。
曾經風光無限、被稱為大陸「生鮮電商第一股」的每日優鮮,四年內燒光融資得來的人民幣(下同)100多億元資本後,面對虧損深坑,公司股價直墜,年初迄今負面傳聞不斷,營運陷入生死邊緣。但4日傳出,大陸短影音平台霸主抖音將收購的消息,激勵每日優鮮股價大漲逾五成。
成立166年的國際著名金融機構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接連兩年醜聞不斷,不僅讓該集團去年業績淨虧損高達16.5億瑞士法郎,股價更是委靡不振。累計從去年3月初醜聞接踵爆至年底,瑞信股價跌幅32.99%,而今年截至7月20日,累計跌幅也已達38.84%。瑞信股價跌跌不休固然是反映去年以來一連串的醜聞事件,但醜聞背後的公司治理缺失及帶來的經營績效低落才是根本原因。國際信評機構遂於今年5月紛紛調降瑞信集團的信用評等,如惠譽(Fitch)將其從A-降至BBB+,標普(SP)則從BBB+降至BBB。
荷蘭的導航和數位地圖公司TomTom周五表示,由於較高的通膨和供應鏈吃緊,該公司第二季虧損高於預期。
美股上週五走勢反覆,港股4日開低0.77%,截至中午收盤,恒生指數跌0.59%,報21,730.54點;國企指數跌0.59%,報7,621.9點。紅籌指數跌0.63%,報3,926.54點。
大陸嗶哩嗶哩(B站)正在加速商業化腳步。近日B站首次上線了付費影片功能,並登上微博熱搜,具體付費視頻能有多少收益助力還有待觀察,但目前已經泛起爭議的水花。據了解,付費影片功能首次出現在UP主「勾手老大爺鄧肯」的影片《世界十大未解之謎》系列中,一共10集單獨售價30元(人民幣,下同)。
蔚來汽車9日傍晚公布首季業績,期間交車量與收入規模雖都成長,但受電池價格等影響毛利率驟降,經調整後經營虧損大幅擴大逾760%,經調整淨虧損擴大逾260%。
大陸影視平台嗶哩嗶哩(簡稱B站)9日傍晚公布首季業績,期間淨收入成長3成至人民幣(下同)50.5億元,略低於預期。而期間經調整淨虧損近16.55億元,較2021年同期擴大一倍,高於預期。業績公布後,B站美股股價直線滑落大跌。
大陸線上房屋交易平台貝殼控股31日晚間公布2022年第一季業績顯示,公司期內收入為人民幣(下同)125.47億元,年減39.4%,淨虧損為6.18億元,經調整淨利潤年減幅達98.1%,降至2,927.6萬元。
大陸網路科技業者陸續公布2022年首季業績,在官方監管以及防疫壓力之下,壓軸之一的拼多多27日晚間繳出亮眼成績,主要指標優於外界預期,營收反彈,淨利潤更扭虧轉盈,但用戶增速恐見瓶頸。
大陸電動車廠小鵬汽車2022年首季在營收以及交車輛上繳出亮眼成績單,兩指標按年雙雙成長逾150%,但淨虧損擴大116%至人民幣(下同)17億元。
港股24日開低走低,午後跌幅擴大,一度失守20,000點關口。截至收盤,恒生指數收跌1.75%,報20,112.10點;國企指數跌1.98%,報6,883.14點。紅籌指數跌1.74%,報3,832.79點。
在大陸加強監管直播業背景下,美股上市的遊戲直播平台鬥魚18日公布,2022年第一季營收年減16.59%至人民幣(下同)17.96億元。受惠於成本控制得宜,首季經調整淨虧損收窄至5,250萬元(2021年同期淨虧損7,070萬元),但這已是鬥魚連續第六季虧損。
在美港兩地上市的大陸資訊技術基礎設施服務商萬國數據19日港股盤前公布2022年首季財報,期間公司淨虧損規模擴大約34%,港股股價現跌7%。
大陸知名手機以及物聯網產品廠商小米19日港股盤後公布2022年首季財報,期間小米收入衰退4.6%至人民幣(下同)733.5億元。更由盈利轉為虧損,經調整淨利潤也大幅衰退52.9%。
電子商務平台蝦皮購物(Shopee)首季營收下滑和虧損逾8億美元,母公司冬海集團(Sea)首季營收仍超過市場預期,但警告通膨與供應鏈等問題可能影響其業務而讓公司持續虧損。
在網路監管以及疫情封控下,大陸電商仍保持強勁動能,業內巨頭京東17日公布首季業績,包括收入以及淨利潤等指標均優於市場預期,其美股盤前大漲超過9%。
造車企業法拉第未來在美東時間13日公布2021全年財報,期間公司在營運費用激增近3億美元規模下,淨虧損大幅擴大至5.17億美元,不過公司CEO畢福康(Carsten Breitfeld)仍表示,能在年內量產首款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