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深化兩岸經貿的搜尋結果,共56筆
6月26日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政府、北京海峽兩岸民間交流促進會、台灣中華民族發展基金會,以公私協力模式及跨兩岸社會連結聯合主辦「海峽兩岸社團交流節」,體現大陸對台政策從中央到地方政府與非政府組織或社團合力共辦活動,其兩岸政策係立基於「人民中心」、「社會本位」思維取向,強調政府與社會協力合作夥伴關係;同時也凸顯「一代一線」政策取向具體落實至「青年一代、基層一線」。
塵封許久、被束之高閣的兩岸服貿、貨貿協議,近日隨著總統參選人柯文哲拋出重啟話題,再度引起爭論。一向把服貿、貨貿視為洪水猛獸的民進黨政府,果不其然,立刻集中火力,全面抨擊,直言拋出議題者別有居心,搞不清楚當前全球去中化趨勢,批評此舉是想把台灣鎖進中國,讓台灣經濟跟著大陸陪葬。
大陸兩會近尾聲,習近平黨政軍一手抓,全面展開5年新任期。文化大學社科院院長趙建民觀察,美中台現在處在「戰略調整期」,三方有暖意,但「春暖花開不可能」,而是為下一輪競爭預作準備,關鍵就在美中關係未來鬥爭圍繞台灣,我方又高度依賴美方。另外,大陸商務部長王文濤此次參加台灣團審議,他認為是重大訊息,之後一定會有對台重大經貿政策宣布。
大陸兩會近尾聲,習近平黨政軍一手抓,全面展開5年新任期。文化大學社科院院長趙建民觀察,美中台現在處在「戰略調整期」,三方有暖意,但「春暖花開不可能」,而是為下一輪競爭預作準備,關鍵就在美中關係未來鬥爭圍繞台灣,我方又高度依賴美方。另外,大陸商務部長王文濤此次參加台灣團審議,他認為是重大訊息,之後一定會有對台重大經貿政策宣布。
兩岸發展研究基金會今早舉辦「大陸兩會後亞太及兩岸情勢:台灣的機會與挑戰」記者會。文化大學社科院院長趙建民觀察,大陸商務部長王文濤此次參加台灣團審議,是重大訊息,一定有對台重大經貿政策宣布。另外,大陸有可能開放陸客自由行。
台灣美國商會的最新報告顯示,在台美商認為未來3年內政府優先施政事項依序是兩岸關係、人力發展、能源充足、國家安全與美台雙邊貿易協定,其中33%美商指出業務遭到台海局勢重大干擾,幾乎是去年8月中共軍演後的1倍。如果說民進黨政府聽不進人民的聲音,又胡亂把在野黨和媒體打為「中國共鳴者」,那麼對於在台美商的呼聲,至少應有所反思了。
大陸國台辦副主任潘賢掌今天(3日)表示,在中共二十大報告中,數位化和低碳化是未來的產業發展重點,希望加強推動兩岸企業在數位化、低碳化領域的交流合作。
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率團赴大陸沿海省市訪問,看望當地台商台生,並先後與海協會長張志軍、國台辦副主任陳元豐餐敘。從國民黨發布的新聞稿以及陸方官媒報導中,可以看到許多對兩岸和平穩定、對台灣民生福祉相當有利的訊號。可惜藍綠不是冷漠對待、就是攻擊指責,格局之小令人汗顏。
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率團赴大陸沿海省市訪問,看望當地台商台生,並先後與海協會長張志軍、國台辦副主任陳元豐餐敘。從國民黨發布的新聞稿以及陸方官媒報導中,可以看到許多對兩岸和平穩定、對台灣民生福祉相當有利的訊號。可惜藍綠不是冷漠對待、就是攻擊指責,格局之小令人汗顏。
台灣4月外銷訂單衰退5.5%,終止連25紅。根據經濟部說法,關鍵在於大陸防疫封控影響,遠比預期來得大,且復工情況不甚理想,才會造成外銷訂單從原本預估可成長1%至3.8%,轉而衰退。確實,從細項指標來看,衰退主要在光學器材及資訊通信兩類,衰退幅度分別達到27.7%及21.5%。即便是正成長的電子產品,成長幅度相較上月,也明顯大幅縮水27.4%。這幾個產業類別,過去一直都是大陸訂單主要來源,加上生產基地多集中在華東地區,剛好是這次大陸封控程度最為嚴重的地區,難怪出現意外的衰退。
台灣4月外銷訂單衰退5.5%,終止連25紅。根據經濟部說法,關鍵在於大陸防疫封控影響,遠比預期來得大,且復工情況不甚理想,才會造成外銷訂單從原本預估可成長1%至3.8%,轉而衰退。確實,從細項指標來看,衰退主要在光學器材及資訊通信兩類,衰退幅度分別達到27.7%及21.5%。即便是正成長的電子產品,成長幅度相較上月,也明顯大幅縮水27.4%。這幾個產業類別,過去一直都是大陸訂單主要來源,加上生產基地多集中在華東地區,剛好是這次大陸封控程度最為嚴重的地區,難怪出現意外的衰退。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近日在福建考察期間,提出「以通惠情促融」的對台最新談話,與此同時,國台辦推出八篇兩岸經濟合作系列答問,學者認為,陸方這是想表達台灣跟大陸經濟脫鉤是不切實際的,希望把兩岸經貿交流進一步深化,讓兩岸之間關係越來越緊密。
在兩岸對抗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任何風吹草動似乎都能激起唇槍舌劍。前不久一組兩岸最新貿易資料的公布就引發爭鋒相對的解讀。一方大談台灣對大陸市場的依賴度創下歷史新高,另一方則反唇相譏大陸十分依賴台灣。事實上,台灣依靠大陸,大陸也需要台灣,兩岸經貿相互依賴才是真相。與其互噴口水或者逆經濟規律而動,不如認真思考如何深化與優化兩岸融合發展。
在兩岸對抗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任何風吹草動似乎都能激起唇槍舌劍。前不久一組兩岸最新貿易資料的公布就引發爭鋒相對的解讀。一方大談台灣對大陸市場的依賴度創下歷史新高,另一方則反唇相譏大陸十分依賴台灣。事實上,台灣依靠大陸,大陸也需要台灣,兩岸經貿相互依賴才是真相。與其互噴口水或者逆經濟規律而動,不如認真思考如何深化與優化兩岸融合發展。
8月以來美中兩強軍事行動異常頻繁,高呼抗中保台的蔡英文總統二度示警,台海可能擦槍走火成為衝突點。戰雲密布之際,兩岸迫切需要一次正向事件來緩和各方矛盾,累積互信,為交流對話創造契機。王金平率國民黨代表團赴廈門參加海峽論壇,原本是一次極好的機會,卻因央視李紅的「求和說」,在台灣釀成政治風暴,最後國民黨宣布不以政黨形式參加,並勸阻黨內高層以個人身分參加,一樁好事功敗垂成,令人浩嘆。
連任的蔡英文總統於520宣誓就職,正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國際經濟之際;原本我方工商界熱切期盼,蔡總統第二任期對外經貿政策能兼顧兩岸經貿發展,以讓台灣利基最大化。惟蔡總統本次就職演說內容,依然「略過」大陸市場,未有相關的積極性表示。這顯示,未來四年的兩岸經貿,在我方僅能由民間力量來推動,如同古語所言:「禮失求諸野」。只盼蔡政府能讓工商界按供需法則,放手搶攻大陸市場;莫予以干預。
明年是大陸新舊五年規畫的轉接年,十三五規畫的收官及十四五規畫政策藍圖的形成。十三五規畫尚未克盡全功的兩岸經貿發展設想,有必要在十四五規畫(2021-2025)貫徹落實。
習近平最新對台政策講話,呼籲兩岸開展民主協商,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達成制度性安排;並表明要積極推進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打造兩岸共同市場。兩岸民主協商還需要累積更多善意,才有機會實踐。眼前或許可以先就兩岸「應通盡通」與台灣工商團體展開對話協商,為民主協商累積經驗。
台商拓展大陸市場交流座談會近日熱烈於台灣各城市舉辦,共邀請到40多家工商團體負責人和上百位台企代表參加。機電商會台北辦事處主任李榮民表示,兩岸之間貿易額在不穩定關係下仍然呈現成長,未來將有更大發展合作空間;也藉著這次交流,感受到台商台企對兩岸經貿合作的迫切需求。
溫兆安(香港)控股集團主席溫兆安於5月28日深夜再度來台,在兩岸關係陷入低潮的現況下,他始終相信『兩岸一家親』是中華民族永遠不變的硬道理。唯有繼續深化兩岸經貿緊密共同發展,才會使台灣經濟再度登上榮景。此次來台將就大陸東南沿海與台灣的區域發展,進行「大師對話系列二: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與台灣機遇」的對話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