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深圳創業板的搜尋結果,共197

  • 專家傳真-從矽谷銀看美中產業生態消長

    專家傳真-從矽谷銀看美中產業生態消長

     美國第16大的矽谷銀行(SVB)倒閉,造成金融恐慌,更重創矽谷新創公司。這是美國自從2008年雷曼倒閉後最大的金融危機,對美國矽谷新創生態系來說是「滅絕」等級的事件,逼得美國財政部不得不出面保證存款安全,以避免系統性風險。

  • 鼎炫 EMI材料回補潮在望

     鼎炫-KY(8499)去年營收年減13.17%,主要受大環境因素干擾,不過鼎炫-KY觀察,旗下EMI材料事業客戶庫存調整步入尾聲,有機會展開回補潮,並針對新產品上市,啟動材料拉貨需求,對第一季營運看法審慎樂觀。

  • 全球IPO前九月規模 滬科創板奪冠

    全球IPO前九月規模 滬科創板奪冠

     美國聯準會(Fed)鷹派升息,美元指數狂飆,加劇市場擔憂,亞洲股市於9月最後一個交易日再度大跌,創下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單月最大跌幅。股市重挫之際,路孚特最新數據顯示,前九個月上海科創板IPO募資金額,高居全球市場榜首,香港則回升至第四位。

  • 安侯建業專欄-中國A股及香港資本市場IPO展望

     2022年新冠疫情持續延燒,對於各區域的經濟也都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一般區域經濟情況均會反應該地區之資本市場IPO市況,而做為東亞地區主要資本市場之一的中國及香港資本市場,在新冠疫情下卻呈現了兩種不同的情況,筆者分別就中國及香港資本市場之IPO概況與展望說明如下。

  • 觀念平台-全球資本市場找尋新方向

     通膨及俄烏戰爭近期持續延燒,全球股市連帶受到影響,資本市場表現也不佳,IPO數目和金額大減。其實早在兩年前新冠肺炎發生初期,即對資本市場造成不利影響,但由於美國聯準會寬鬆貨幣政策,反而造成前所未有大行情,IPO募資金額創下新高。但從今年第一季情形來看,新股上市盛宴可說已確定結束。

  • 大陸實體經濟直接融資需求旺 A股排隊IPO企業逾800家

    大陸實體經濟直接融資需求旺 A股排隊IPO企業逾800家

    在註冊制穩步推進背景下,大陸實體經濟直接融資需求旺盛。據Wind資料統計,剔除終止審查與終止註冊的申報項目,目前有867家企業正在A股排隊IPO,還有2149家企業處於IPO輔導狀態。

  • 台商融資新管道 先觀望政策力度

    台商融資新管道 先觀望政策力度

     北京證券交易所(北交所)15日開市,首批共81檔股票亮相,其中10檔為新上市股票、股價表現不俗,其他則為精選層平移。而北交所定位為服務中小企業,有部分台資企業正詢問甚至準備資料中。北交所熱鬧開市,不過,有台資券商駐大陸代表建議,等市場的熱度消退之後,觀望政策對北交所的支持力度,再作決策比較妥當。

  • 北交所今開市 81公司搶頭香

    北交所今開市 81公司搶頭香

     大陸第3個全國性證券交易所─北京證券交易所(北交所)今(15)日開市,與滬深交易所南北相望,首批掛牌公司達81家,包括新三板精選層71家公司平移,加上10家公開發行企業也同步登陸。北交所開市最重大意義在於有利拓寬創新型中小企業融資管道,也代表大陸多層次資本市場改革發展邁出關鍵一步。

  • 北交所開市 81家企業搶頭香

    北交所開市 81家企業搶頭香

     眾所關注的北京證券交易所15日開市。首波搶下頭香的企業共有81家,其中71家是新三板市場精選層企業,另有10家是新上市企業。北交所的正式開市,不僅代表大陸在資本市場多層次發展向前邁進一步,也為創新型中小企業的融資再拓展新的管道。

  • 學者觀點-大陸「專精特新」政策下 台灣隱形冠軍的隱憂

     消費及投資、外貿是中國大陸經濟的三駕引擎,但反映經濟發展新動能的關鍵指標,如「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速」、 「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速」等,均大於GDP增速。截至今(2021)年7月底統計,在大陸4,600多萬戶企業主體中,中小企業佔比90%以上,貢獻50%以上的稅收和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

  • 專家傳真-京交所深化大陸金融改革

     近期大陸推動一連串政策改革,出手又快又重,導致國內外資本市場蒸發上兆美元市值。就在此時,習近平宣布成立北京證券交易所,將以現有新三板為基礎,打造服務中小企業發展的專業化平台。

  • 社評/隱形冠軍企業發光的機遇

    社評/隱形冠軍企業發光的機遇

     大陸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號稱「大就是美」,超大型國企是經濟支柱,但近年大型民企崛起,已具有全球影響力。不過,近年大陸開始著重具研發能力、創新能力的中小企業,日前成立北京證券交易所,就是針對所謂「專精特新」的中小企業,給予資金支援,期望帶給中小企業足夠的資金闖出局面。

  • 社評/做大北京證交所的策略

    社評/做大北京證交所的策略

     北京證券交易所將成立,成為大陸繼上海、深圳之後第3個證交所。在中共近期針對大型民企展開一連串「整改」行動,市場人心浮動之際,北交所的成立可望產生安撫作用。一方面可提供中小企業更多元的籌資管道;另一方面也回應了外界對大陸市場經濟可能走回頭路的質疑。

  • 《電子零件》賣壓出籠 柏承填息再等等

    PCB廠柏承(6141)柏承南通廠第一期土建已經完成,預計年底到明年第1季試產,法人預期,柏承下半年營運可望維持上半年水準,今天除息首日股價開高,一度填息70%,不過隨後賣壓出籠,股價由漲轉跌。

  • 習近平設北交所的戰略

    習近平設北交所的戰略

     日前,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布,將繼續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主要陣地。次日,北京證券交易所有限責任公司註冊成立。期待已久的大陸第三家證券交易所終是花落北京。在選址上,落子北京既可以縮小金融資源上的南北差距,也可以更好服務科技創新型的中小企業。

  • 時論廣場》習近平設北交所的戰略(趙錫軍)

    時論廣場》習近平設北交所的戰略(趙錫軍)

    日前,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全球服務貿易峰會上的致辭中宣布,將繼續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次日,北京證券交易所有限責任公司註冊成立。期待已久的大陸第三家證券交易所終是花落北京。在選址上,落子北京,既可以縮小金融資源配置上的南北差距,也可以更好服務科技創新型的中小企業。

  • 北交所進展神速 三大規則出爐

    北交所進展神速 三大規則出爐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2日在2021年服貿會開幕式上宣布將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簡稱:北交所),次日北京證券交易所有限責任公司即註冊成立,5日北交所旋即起草上市、交易、會員管理三件基本業務規則並向市場公開徵求意見,並聲稱北交所上市公司監管制度在遵循上市公司監管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充分考慮了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市場定位,可見打造一個以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為特色的北交所,已是大陸中央當務之急。

  • 大陸證監會:創造條件推動中美審計監管合作

    大陸證監會:創造條件推動中美審計監管合作

    中國證監會上周五(8/20)召開系統年中監管工作會議指出,將統籌好發展與安全,穩步推出資本市場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政策措施;同時創造條件推動中美審計監管合作,加強市場溝通,穩定政策預期和制度環境。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