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深層海水園區的搜尋結果,共09筆
經濟部2009年投入近7億元,在台東知本溪出海口南邊興建「東部深層海水創新研發中心」及布管工程,但是2次布管先後遭颱風破壞及海砂淹沒,多年來還是沒能成功抽水,官員表示,這次重啟藍金計畫,取水管往南延伸,可避免被爛泥巴淹沒,及取水頭經過特殊設計,降低潮流衝擊,「這次應該沒問題」。
花蓮東臨太平洋,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立委蕭美琴向中央爭取籌設國立海洋資源博物館,推廣食魚教育、養殖教育等各種海洋知識,計畫獲中央支持,8日與在地海洋相關團體舉行座談交流意見,預計年底完成初期規劃,打造花蓮首座「國家級」博物館。
物聯網技術起飛,亞太電信與台灣肥料合作,導入「智慧養殖水質監測服務」。目前於台肥花蓮深層海水園區(D-Park園區)的白蝦養殖,即透過亞太電信物聯網技術,對園區的養殖水質環境進行24小時不間斷的智慧監控,「養蝦先養水,水好蝦才好」水質管理絕對是養殖成功與否的關鍵環節。
台肥公司17日於花蓮深層海水園區(D-Park園區)舉辦園區開發成果與產業聯盟典禮。配合政府政策持續進行深層海水、土地資源及產業鏈之100%整合利用,於園區設置「東部國家級海洋資源博物館」,串聯北起七星潭南至花蓮賞鯨碼頭,形成的花蓮深層海水廊帶,與太平洋沿岸觀光景點串聯發展。讓台灣下一代能有完善的海洋生物及資源應用教育,從而了解我國是個海洋國家,除了商業捕魚外,更要致力於海洋豐富資源多元應用及永續發展。
總統蔡英文日前視察台肥花蓮海洋深層水園區,台肥公司董事長康信鴻特率領總經理黃耀興、花蓮廠廠長兼台海公司董事長彭盛隆及台肥同仁歡迎蔡總統一行及媒體蒞臨。並向蔡總統說明台肥花蓮海洋深層水園區整體環境、分期分區開發規劃及執行成效。
隨著中美貿易戰的戰線拉長,台商返鄉設廠或擴廠的效應也逐漸浮現,經濟部投資業務處在10月1日舉辦「兩岸投資商機研討會」,針對上市和上櫃公司有意願回台灣投資、或調整產能的企業,進行招商引資。有鑒於賴清德院長就任以來致力解決企業「五缺」的問題,對於產業類別、規模大小、到投資需求都不盡相同的台商返鄉企業,中央政府解決「缺土地」的問題,應該還有更積極的角色要扮演。
行政院院長賴清德2日視察台肥(1722)花蓮深層海水園區,台肥公司董事長康信鴻表示,已完成該園區分期開發規劃計畫,除擴大自建繁養產業區外,也引進外部資源之產官學研單位進駐,建構深層海水魚蝦貝類馴化、大規模繁養、藻類加工萃取及生技應用等領域,建立深層海水產業鏈。
農委會水試所在台東知本設置的「國家水產生物種原支庫」園區,在天兔颱風過後就抽不到深層海水,國際潛水專家昨天潛入深約60公尺海裡勘查,沒有發現異狀,今天將繼續潛入100公尺深海裡檢查,未來也不排除重新布管。
台東:水試所在台東知本海邊設置的「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水產生物種原庫」,在海底舖管抽深層海水,進行水產生物研究,天兔颱風過後,突然斷水,研判管線發生問題,將於近日展開調查,目前暫不影響園區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