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淺層地熱的搜尋結果,共08筆
全台第一座火山型地熱開發案「金山區四磺子坪地熱發電廠」,將於10月中旬正式商轉,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今(3)日下午邀集北基宜桃縣市代表,一同前往實地參訪,劉和然表示,四磺子坪地熱發電穩定、24小時可發電運轉,而且比太陽能發電,地熱發電使用土地面積不大,再生能源發展前景可期。
新北首座地熱發電廠預計於10月份完工商轉!新北市政府攜手結元公司開發地熱,並將金山區四磺子坪(1MW千瓩)設為先導電廠,新北市府在今(23)日核發首座地熱能發電設備登記函,年發電量達640萬度電,開發成功後可供應約1500戶4口家庭全年用電,將成為新北市開發地熱能源重要的里程碑。
台東金崙溫泉區6月26日地下水位忽下降9.5米,工研院專家調查,可能是受到2次地震導致地殼變動所致,目前水位已回升5米。
台東縣太麻里鄉金崙村溫泉區日前地下水位忽下降9.5米,引起當地居民關切;台東縣府回應,經工研院調查,可能是受到2次地震導致地殼破裂所致,目前水位已陸續回升。
台灣號稱有32GW(百萬瓩)地熱發電潛能,但探採不易。台電2017年開始進行綠島地熱發電計畫,結果打了2口井,無奈找不到高水溫,試驗停擺至今超過2年,形同失敗。台電表示,只是評估效益不高,先予暫停。
因為人類活動造成的極端氣候,已是21世紀即將到來的國際危機,假如我們在未來幾十年還不能消除二氧化碳排放,地球的氣候將難以逆轉,從而引發不可預測的全球災難,因此像是地熱發電這種自然能源受到歡迎,但是冰島不止要推行地熱發電,還要讓地熱發電「負碳排」。
大台北地區的溫泉資源本來就很多,如北投、陽明山、金山、烏來等都有眾多有名的風呂。最近高級豪宅流行戶戶有湯泉,當然不可能都蓋在自然溫泉區,大多數的新溫泉都是人工溫泉,或是稱為溫井,是透過人工鑿井,抽出地下的熱水,而形成新溫泉。只要是是地下深層有足夠的地下水,則溫井夠深都可以形成溫泉。但井越深則鑿井成本越高,每一公尺需要約一萬元的費用,當然未來的抽水與加熱營運成本也會很高。所以要開鑿成本低廉的溫井(人工溫泉)就需要探勘地熱的分布及與有充分的地下水配合,才能降低人工溫泉的開鑿與營運成本。
為促進國內能源多元化,擴大我國再生能源發展,經濟部能源局日前特辦理「2013 再生能源高峰論壇暨分區專家論壇」系列活動,國內地熱學者專家、政府官員、產業代表及關心我國地熱能源發展的民眾約50餘人齊聚一堂,熱烈研商我國地熱資源之發展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