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清淡飲食的搜尋結果,共109筆
飲食和運動是預防保健的2大重點,而陳坤志是這方面的專家。熱愛運動的他,目前從事保健營養工作,為不少健美選手指導飲食,由於與客戶像朋友般的相處且深獲信任,甚至選手有聚餐,還會提前向他報備,陳坤志認為,健康是人類最大的財富,希望透過自身專業,把自己照顧好之餘,也讓更多人更健康、更快樂。
一名年近40歲的女子,近來因工作環境改為久坐型態,讓她將中餐改為少油或水煮餐,甚至選擇全蔬食餐,除了常感覺吃不飽,體重還在不到2年內快速上升8公斤,且冒出便祕問題。營養師分析後表示,女子多吃蔬食卻偏愛油豆腐等錯誤飲食習慣,導致其瘦身計畫一直沒有明顯效果。
腎結石在台灣盛行率高,平均每10人就有1至2人會有腎結石困擾,桃園一名50歲男子長期右側腰部痠痛,且反覆泌尿道發炎,先前未特別檢查,直到近日嚴重到發燒住院,才檢查種種症狀都是腎結石導致。醫師提醒,民眾若發現單側腰部痠痛或出現血尿,就須趕緊就醫檢查,患者術後則需多喝水與注意飲食,減少復發問題。
副總統賴清德公務繁忙,養生之道就是白開水加上每天跑半小時跑步機,之前全台輔選、參加四大公投宣講,演講完還會來一支古早味的紅豆粉粿冰棒,對他來說就是人間美味。
肥胖是現代人常有的問題,一名女網友表示,日前到日本旅行發現日本人體態偏瘦,但她認為當地的飲食較鹹較油,餐餐都是澱粉,反觀自己在台灣吃得很清淡卻比較胖,好奇問「日本人怎麼都瘦瘦的?」貼文引發網友熱議,一名知情的網友分析3原因,日本人大多是自炊,口味較外食清淡,飯也吃得少,加上沒有喝手搖飲習慣;每天步行通勤自然就瘦了。
今(23日)是24節氣中的「霜降」,是秋天的最後1個節氣,古人曾說「補冬不如補霜降」,意思是調養須超前部署,等到天冷就來不及。專家表示,天氣轉涼後較易出現肺炎、心血管疾病等問題,飲食重「收藏能量」,可多食根莖類食物,如蘿蔔、馬鈴薯、甜菜根等,作息則要調整為早睡晚起,避免在溫度低的清晨外出活動。
隨著人口老化、飲食西化,攝護腺肥大的男性逐漸增加,肥大的攝護腺會產生下泌尿道症狀,例如尿的流速變慢,甚至有夜尿、頻尿、急尿等困擾。泌尿科醫師表示,由於近期民眾接種疫苗後會大量飲水,膀胱瞬間湧入太多尿液,卻因攝護腺肥大增加排尿困難,前來就醫。醫師表示,攝護腺肥大是老化不可逆的問題,但仍藉由飲食、運動等方式提前保養,例如勿短時間灌太多水、忌久坐及長時間騎單車、適度規律的排除精液。
今天迎接夏至,運勢命理網站「旺好運」分享,由於夏至是新麥剛收割的時節,很多地方都會「吃麵」,或是吃麵食,也就是配合時節進食,有著「嘗新」的意涵。另外夏至也有許多當令的食材,各種瓜果類、白蘿蔔、小白菜等,這些都是傳統中醫上認為「退火」的食物,攝食當令食材也是夏至風俗之一。
每年進入春夏轉換的立夏時節,身體便容易出現頭暈、頭痛、精神倦怠、心煩多汗、胸悶氣短、胃口不佳、低熱、小便短澀等症狀,吳佩青醫師表示這些症狀也就是中醫所說的「疰夏」,主因為暑濕,可使用百合、綠豆、薏苡仁、紅豆、蓮子等煮粥或是燉湯來健脾除濕。冬病夏治也是夏季養陽的優點,特別是肺系疾病效果更佳。
新冠肺炎盛行,不少民眾居家隔離,飲食仰賴外賣。有中醫師視訊問診發現,多數確診病患居隔期間咳嗽、蓄痰、胸悶等症狀加重,仔細一問都是吃了過多「上火」的食物,透過清淡飲食建議配合藥物治療,症狀果然緩解不少。
不管有無高血壓,生活型態改變加上適度的運動、適當飲食,都是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重要關鍵。其中飲食調整,在非藥物治療高血壓的方法中,一直都是非常重要又最有效的一環。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蘇上豪醫師指出,在治療高血壓的過程中,如果患者可以配合適當運動和調節飲食,會對血壓的控制有很大的幫助。
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昨(3日)在臉書自曝這幾個月瘦了6公斤,大家都問她是不是生病了?連哥哥都打電話來關心。她解釋,是因為在更徹底的執行原來的養生計畫,現在的健康檢查報告已經沒有紅字了,身體狀況比10年前還要好。此文曝光後,引發不少網友關注,已有超過百則留言,不少人也都說「健康就是財富!」
潘慧如和張家慧今年三月完成「女神再造計劃」,體脂降到18%、開心公開炫「腹」,好友及粉絲敲碗公開健身課表及女神菜單,對「減重」觀念大大改變的她們,覺得好康又能用一輩子的方法不能私藏,於是在出版社的力邀下,花半年時間企畫《動吃瘦!女神養成提案》,再次邀請到運動營養師楊承樺和健身教練蔡在峰,設計14天特訓運動和飲食的菜單,強調「吃對了、動起來,就會非瘦不可」,讓大家在家也能輕鬆健康瘦。
男星陳德烈從經典校園劇《麻辣鮮師》出道,靠一身好廚藝主持不少美食節目,擁有「型男主廚」封號。先前他受疫情影響工作全停擺,卻意外暴瘦7公斤,這段時間持續控管飲食、規律運動,又再減3公斤,算一算4個月內共鏟肉10公斤,看到陳德烈的人都驚呼他年輕10歲以上,原本的圓臉大消風,氣色也變得超好,有許多網友私訊跪求減重方法,他也大方公開瘦身秘訣。
日本人注重養生,是世界最長壽國家,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7月30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日本人的平均壽命,男性為81.64歲,女性為87.74歲,均創出歷史新高,女性排名世界第1,男性則為世界第2。對此,外界不禁好奇,為何日本人運動少,卻能夠如此長壽?背後與3大飲食習慣密不可分!
台灣新冠疫情發展至今已有超過600人死亡,絕大部分都有慢性病史,腎臟病須洗腎病患占了非常大比率。腎臟一旦發生病變就很難有恢復機會,保護與維持腎臟現有功能,降低發生腎衰竭機會,除了就醫接受治療外,飲食也非常重要,鹽分、蛋白質、鉀、磷、 熱量等攝取方式就相當重要。
大腸是消化系統的終點站,負責處理吃進嘴裡,經身體分解、消化、吸收後剩下來的物質,進行分類再利用、排泄等工作。和信治癌中心醫院營養室主任王麗民表示,大腸直腸癌的治療,主要是手術切除主要病變部位及周邊健康組織,並將健康部位的大腸或直腸予以接合。由於每位病人的病灶不同,治療方法也可能不盡相同。除了手術切除外,還有化療藥物、標靶藥物、放射療法的輔助治療,無論哪一種治療,飲食目的有以下5點:
作為大龍峒「陳悅記」家族第九代,也許是大家族子孫的責任使然,也許是前人的言傳身教,陳玠甫走到國外,走到大陸,近年仍回到台灣,在台北大稻埕這舊時泉州同安人落腳的聚落,結合老宅經營餐飲空間,更將記憶中的家宴菜譜,以《到老師府辦桌》(時報出版)一書記憶、傳承。
台北論壇基金會董事長、國安會前秘書長蘇起,20多年前被檢查出得了肝癌,太太陳月卿決定要好好整頓他的飲食習慣,不再任他大魚大肉、抽菸、喝酒,並親手準備天然新鮮的清淡餐食,讓蘇起比罹癌前更健康。後來陳月卿將食譜集結成書,大受歡迎,也成為許多肝癌患者人手一本的抗癌養生寶典。
坐月子對於國人而言,不僅是具有儀式性的傳統文化習俗,亦是產後調養體質的重要階段,如何吃更是不容輕忽。奇美醫學中心指出,產後飲食調養可分為3大階段:第一周的惡露排出期、第二周的促進乳汁分泌期,及第三、四周的體力恢復期;而以中醫來看,主要分為:排除惡露期、加強水溼代謝期、骨盆腔器官恢復期,以及全身氣血陰陽筋骨恢復期,只要掌握原則,就能健康坐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