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準確度的搜尋結果,共129筆
「醫師!快快快!」家屬抱著病患衝入急診室,只說病患中了毒,卻一問三不知,這是急診室常見情形,往往令醫師、家屬急跳腳。面對未知的中毒原因,醫師往往得仰賴問診,加上4小時的檢驗才能辨識毒物,就怕犧牲了搶救時間。長庚醫院、清大、台大、馬偕醫院共用打造「可攜式拉曼檢測平台」,半小時就能對毒物做「快篩」,類似《不可能的任務》中阿湯哥的虹膜辨識技術,準確度逼近標準作法,將救命速度提高8倍,力拚3~4年內正式問世。
步入中年,不能不考慮老後失智風險。世衛統計全球失智症患者逾5500萬人,每年激增近1000萬例,2050年恐達1.53億人。英國牛津大學追蹤近22.5萬人14年,從失智症風險因子之中找出預測力最強的11項納入新開發的風險評分工具,準確度更高,高風險者可及早因應降低罹病率,有助預防40%病例發生。
德州儀器(TI)今日推出全新電流感測器,幫助工程師簡化設計並提高準確度。全新產品專為各種共模電壓和溫度設計,包括適用高電壓系統的最低漂移隔離式霍爾效應電流感測器,以及電流分流監控器產品組合,無需外部分流電阻器即可實現非隔離式電壓軌。
每天打開電腦,第一個動作多半是敲打鍵盤輸入開機密碼。人工智慧(AI)進展飛速,你的隱私很可能不知不覺就奉送給駭客。英國3所大學合作研究發現,由於現今許多通訊軟體均可連結電腦設備的麥克風,駭客有辦法利用AI透過視訊會議軟體「聽」電腦使用者敲打鍵盤的聲音,藉此猜測使用者的密碼,可怕的是,準確度高達95%。
精準醫療是癌症治療趨勢,基因檢測是重要工具。健保署長石崇良今天表示,次世代基因定序(NGS)預計明年納入健保給付,至於適用哪些癌別、給付方式和金額,仍待專家小組確認,預計年底前會有更清楚的規劃出爐。
我國癌症登記資料庫自民國68年建立,完整性和及時性都在國際上名列前茅,背後仰賴著癌症登記師的努力。但光是一位癌症患者資料填報就多達115個欄位,癌症登記師人力捉襟見肘,國民健康署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合作開發AI輔助程式,優先應用於肺癌登記,可自動產出至少30個欄位,準確度達85%以上,預計今年將擴大應用於7種癌症。
全台最大投資理財教育平台CMoney日前公布了《第三屆金曜獎》的得獎名單,評選出2022年度「最佳研究報告獎」並頒獎給各得獎者。最佳研究報告獎共分為「盈餘預估準確獎」與「報酬預估最佳獎」2個獎項。
竹北市豐采520建案莊敬六街天坑案,豐邑委請專業廠商以透地雷達探測地底10公尺的地質結構,被質疑監測深度不夠,竹北市公所30日委由第三方專業技師團隊檢測「表面波」,並輔以5種檢測輔助驗證,提高檢測資料準確度,預計最快40個工作天能獲得報告,提供相關單位判讀驗證。
大腸癌連續15年蟬聯國人十大癌症之首,為強化相關治療與預防,在政大台聯大辦公室支持下,政大圖檔所副教授羅崇銘與台北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姜正愷、林春吉展開團隊合作,執行臨床試驗,建立預測大腸癌病患5年存活率的AI模型,且預測準確率高達94%。論文研究成果將刊登於國際醫學影像頂尖期刊《Computerized Medical Imaging and Graphics》7月號。
國發會為準確反映景氣,正著手進行景氣燈號的通盤檢討,近年反映鈍化的「非農就業人數」將尋找適當的指標替代,至於過去曾有意納入燈號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由於資料時間不夠長,因此本次仍不考慮將其納入,預計7月景氣燈號將改採新版對外發布。
AI聊天機器人ChatGPT問世後已讓越來越多職業面臨被機器取代的風險,而最新研究發現ChatGPT能憑新聞標題預測股市動態,恐怕會讓過去高高在上的股市分析師身價暴跌。
「急診壅塞」是國內各大醫院經常面臨的課題,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和台灣大學AI中心利用近十年、100多萬筆資料,針對6項急診流程,成功開發13個AI模型,以每15分鐘頻率更新每位急診病患狀態與AI建議,並能同時追蹤多院區至少500名以上急診病患。目前已完成近萬人次初步驗證,根據參與測試的206位資深醫師回饋,AI輔助準確度達7成。
美國剛公布的1月份失業率跌至3.4%,低於市場預期的3.6%,是1969年5月以來的低位。同時,非農就業數據也優於預期,新增職位數目在各行各業中都有所提升,勞動參與率持續上升。
史上最長的10天春節年假,因平均地權條例修法剛通過、加上寒流來襲,根據市調,全台不打烊的預售屋案場少很多,春節長假賞屋、成交狀況較往年清淡。不過業者表示,今年春節長假雖不若往年賞屋客爆量,但成交率與客層準確率都提高,清一色為自住剛性需求。
稅收連年超徵,甚至連續2年出現超徵逾4000億元誇張數字,遭外界痛批「行政失靈」,蘇揆昨天駁斥,這是錯誤且扭曲的評論,還稱主要是台灣去年經濟成長表現出色、超乎預期所致。不過中國科技大學講座教授曾巨威表示,這是財政部在概算階段所採用的預測模式過度簡略粗糙、不夠精細,財政部實應負最大的責任。
【愛傳媒特約記者陳冠宇報導】選前民調滿天飛,根據中華傳播管理學會「民調透明百科計畫」的統計數據,透明度不及格的民調超過一半。
「2022台灣醫療科技展」將於12月1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展出,為期4天。中山附醫與和信醫院攜手恩典科研,將於1樓K區816攤位現場揭露Ge/Ga-68孳生器與攝護腺癌鎦-177-PSMA同位素治療法,盼為晚期癌症精準診療揭開新序幕,造福更多癌症患者。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2015年宣告進入精準醫療的時代,迄今已有7年時間,醫療已逐漸往高科技、個人化時代靠近。不過,精準治療的濫觴在於不是人人都有藥可用,局部的癌症仍得仰賴放射治療。隨著醫療進步,放射治療也走向精準化,新光醫院採用了精準呼吸調控技術,降低放射線對周邊組織的影響,讓患者安心治療。
年底台北市長選戰引發各界關注。近其兩份民調,分別做出國民黨候選人蔣萬安奪冠、民進黨陳時中居次、無黨籍黃珊珊墊底,以及黃奪冠、蔣居次、陳墊底,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掀起討論。媒體人「逆風的烏鴉」表示,造成兩份民調懸殊結果的關鍵應是「民調方式」,傳統的市話民調與手機簡訊回傳觸及的族群不同,影響了調查數據。
10月13日即將邊境解封,立法院國民黨團昨舉行記者會指出,基層醫療診所在面對新冠和流感雙重夾擊下,已響起需要政府採購二合一快篩試劑的呼聲,正確診斷、正確給藥,才能降低誤判風險。